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繼位後連殺六位都督,有一人以通敵叛國罪被凌遲,百姓食其肉

崇禎繼位後連殺六位都督,有一人以通敵叛國罪被凌遲,百姓食其肉

明朝的皇帝普遍猜忌心都很重,尤其是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為最,朱由檢就是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在位時期,殺掉的名將那是數不勝數,其中以六大都督為最,來看看這六人都是誰吧。

TOP、6 趙光抃

崇禎繼位後連殺六位都督,有一人以通敵叛國罪被凌遲,百姓食其肉

趙光抃的崛起是在魏忠賢死後,因為其父曾是工部侍郎,所以算是有一些人脈,加上自身也有一些名望,陞官那叫一個快,從工部都水主事一路升為淮安清江關提舉司副提舉、兵部職方司員外郎與郎中、太僕寺少卿等職。

他為官清正,秉公辦事,喜談兵,才氣雄豪,出語無忌,光明磊落,所以備受大司馬楊昌齡所賞識,楊昌齡屢次向崇禎皇帝推薦他;崇禎皇帝繼續用人,決定就考察他一下,於是趙光抃被派往薊遼巡察邊務,趙光抃深有體悟,並擇要上奏十二條良策。

本來大好的前程因為得罪宦官而被毀,發配充軍至廣東;但是朝廷戰事吃緊,又不得不招他回來;趙光抃也是絕了,變賣家產後攜白銀萬兩以充軍資,授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薊州、永平、山海關、通州、天津諸軍務。

崇禎繼位後連殺六位都督,有一人以通敵叛國罪被凌遲,百姓食其肉

趙光抃治軍嚴謹,作戰驍勇,臨危不懼,指揮若定,當時薊州被圍,趙光抃命人放大將軍炮,卻無人敢應,趙光抃便下馬親自燃放,備受鼓舞的士卒勇猛作戰,殺敵數千,解了薊州之圍。但清軍也是狡猾,分兵四齣,氣勢兇猛,趙光抃援南闖北,雖斬獲頗多,然力不從心,河間迤南皆失守;朝中大臣紛紛彈劾趙光抃,崇禎帝令其立功自贖。

第二年在截擊清軍歸路的螺山戰役中,明軍將領各保實力,互不協同作戰,所部被敵軍各個擊破,八鎮兵皆敗走。趙光忭無法挽回敗局,加上仇家攻訐,柄臣索重賄不得,故而被奪職候勘,被關押數月後,最終含冤屈殺於北京西市。

TOP、5 范志完

崇禎繼位後連殺六位都督,有一人以通敵叛國罪被凌遲,百姓食其肉

范志完是北宋大文學家兼名將范仲淹後裔,公元1631年中進士,先後任永平推官、湖廣布政司檢校、山東按察司僉事,右僉都御吏、山西巡撫、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等職。當時因為清兵進犯嚴重,於是剛擔任兵部左侍郎的范志完匆匆督師出關。

當時遼東諸軍全線敗退,松山,錦州相繼失守,范志完於是在寧遠城南筑五城,招當地居民充實其內,轉運兵旅糧秣。又修覺華島城,以為犄角,局勢略為穩定,因此深受崇禎皇帝讚許。

崇禎皇帝見范志完頗有才幹,欽命督師,總督薊、遼、昌、通等處軍務,節制登、津撫鎮。但沒過多久,清兵侵佔牆子嶺、薊州城。范志完未戰先怯,後率軍與清兵交戰失利,所守州縣相繼失陷。

崇禎繼位後連殺六位都督,有一人以通敵叛國罪被凌遲,百姓食其肉

公元1643年,清兵攻下海州、贛榆、沭陽、豐縣之後北進,范志完等人此時已經不敢再和清兵交手,選擇了觀望不敢馳援。致使清兵長驅直入。

在清兵進逼燕京時,崇禎就已經龍顏大怒,《明季北略》記載:「邊將不足恃,邊撫無可依,更恨郵牒無聞,塘報不發,兩撫一鎮,悉逮而系之獄,誅之!」崇禎十六年十二月,聖旨下,賜首輔大臣周延儒自縊,兩位總督范志完、趙光抃斬刑。

TOP、4 熊文燦

崇禎繼位後連殺六位都督,有一人以通敵叛國罪被凌遲,百姓食其肉

熊文燦於公元1607年中進士,授黃州推官,歷禮部主事、郎中,山東左參政、山西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兵部侍郎、尚書等職。公元1628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海盜鄭芝龍由廈門攻銅山,熊文燦招撫芝龍並任命其為海防游擊征討海賊李魁奇、劉香成功,徹底平定了東南沿海的海盜。

平倭有功為楊嗣昌所薦,熊文燦提出「五難四不可」,竭盡推託,崇禎仍委以大任。崇禎十年四月,熊文燦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禎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後楊嗣昌建言「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增兵餉大半,圍剿農民軍,「隨賊所向,專任剿殺」。初期此舉頗見成效。

崇禎繼位後連殺六位都督,有一人以通敵叛國罪被凌遲,百姓食其肉

熊文燦督主軍務後,明軍連打勝仗,農民起義陷入低潮,羅汝才亦在其中。崇禎十一年五月,熊文燦仍行前策招撫張獻忠、劉國能投降,而張獻忠名義上是歸順明朝,實際是向熊文燦催索餉銀,屯兵數萬於谷城,伺機而動。崇禎十二年五月,張獻忠再起,勢如破竹,熊文燦因此次撫局失敗而被捕入獄,次年被斬。

TOP、3 劉策

崇禎繼位後連殺六位都督,有一人以通敵叛國罪被凌遲,百姓食其肉

劉策於公元1601年中進士,由保定新城知縣入為御史。公元1621年春又先後擔任天津兵備,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召拜兵部右侍郎,協助處理軍務。後又因被彈劾而被罷免;又過數年,再次被啟用,擔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理薊、遼、保定軍務。後金兵由大安口入內地,劉策無法抵擋,因此被彈劾。後與總兵張士顯一起被捕,並斬於市。

TOP、2 袁崇煥

崇禎繼位後連殺六位都督,有一人以通敵叛國罪被凌遲,百姓食其肉

袁崇煥於公元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公元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

崇禎繼位後連殺六位都督,有一人以通敵叛國罪被凌遲,百姓食其肉

袁崇煥作為抗清名將,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被處死後明朝百姓爭相搶食其肉,而到了清乾隆時期,卻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讚賞。評價歷來褒貶不一。

TOP、1 鄭崇儉

崇禎繼位後連殺六位都督,有一人以通敵叛國罪被凌遲,百姓食其肉

鄭崇儉是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初任河南府推官,後又任濟南兵備副使。崇禎初年升任陝西右參政,後多次升轉擔任了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 在此期間,他多次打敗河套地區的蒙古部落,受賜朝廷銀幣,蔭封子孫為世襲錦衣副千戶。

公元1639年,升為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奉旨率兵入蜀平亂,督總兵賀人龍、左良玉等,後來在瑪瑙山擊敗張獻忠,然後撤軍回關中。後來張獻忠在蜀又重新叛亂,遂以撤兵太早為罪,削籍候代罪。公元1641年張獻忠破襄陽,楊嗣昌死於督師任上,崇禎帝懷恨,責鄭崇儉以縱兵擅還,失誤軍律,斬後棄市。

崇禎繼位後連殺六位都督,有一人以通敵叛國罪被凌遲,百姓食其肉

對於崇禎皇帝為人也是醉了,還真是隨心所欲,想殺就殺,管你是不是棟樑之才,明末明明有那麼多名將,結果一大半死在了崇禎皇帝手上,一小半被迫戰死沙場,還有極少數乾脆直接投降了滿清,明朝有如此結局,真是可悲可嘆可恨可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升官發財,一小人竟出賣救命恩人兼義兄,企圖將嫂子獻給高衙內
盤點歷史上遭車裂之刑的8位名人,有一人能將五匹馬倒拉回來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