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魏源的文旅融合思想-追尋雪峰山先賢足跡之旅有感

淺談魏源的文旅融合思想-追尋雪峰山先賢足跡之旅有感

淺談魏源的文旅融合思想

--追尋雪峰山先賢足跡之旅有感

作者:軍師

作者簡介:

軍師,70後,大田村人,早年為生計漂泊嶺南,2015年為生計棲居金南,金石橋論壇「隆回北名人堂」版主,書籍收藏愛好者、湘土文化愛好者。

2018年5月22日,正值初夏時節,在此夏山如碧,生機無限的時候,為期兩天的「懷邵婁民間文藝家追尋雪峰山先賢足跡之旅」在司門前鎮學堂灣村魏源故居盛情啟動,由民間文化人士和專家學者組成的百餘人考察團為平日稍顯冷清的魏源故居帶來了真正的人氣,帶來了後學對先賢的深深緬懷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次文旅融合,文化先行的落地實踐之旅。

魏源(1794~1857年),名遠達,字默深,又字墨生、漢士,號良圖,湖南邵陽隆回北司門前鎮人。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道光二年舉人,二十五年始成進士,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歸隱,潛心佛學,法名承貫。魏源認為論學應以「經世致用」為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總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著有《海國圖志》、《皇朝經世文編》、《聖武記》、《書古微》、《詩古微》、《默觚》、《老子本義》和《元史新編》等。

世人在論及魏源時,大都談的是其編著的《海國圖志》和其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或「經世致用」的治學主張,卻不知魏源一生走遍大半個中國,縱覽山水,留下的約九百首詩歌中,近八成為山水詩,其也曾自言:十詩九山水。更是提出了「人知游山樂,不知游山學。」和「游山淺,見山膚澤;游山深,見山魂魄。」的「游山說」,因此可以說,魏源還是近代一位傑出的山水詩人,是雪峰山先賢中的旅行家和文旅融合的先行者。

「文化」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正義》的:「觀乎人文以化天下」,而「旅遊」一詞,迄今所知最早見於南朝梁詩人沈約寫的《悲哉行》詩,詩云:「旅遊媚年春,年春媚遊人。」,現代人對旅遊的定義則為:「旅遊是人們為了滿足某種精神和物質的需要,暫時離開居住地所進行的旅行和逗留,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種現象和關係的總和。」而文旅融合,雖然隨著旅遊的興起大家在有意或無意實踐著,但真正為世人所熟知,則開始於2018年3月20日文化和旅遊部的正式亮相,從此詩和遠方開始融合,從此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漸成共識。

而文旅融合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論述,一個是從景區或政府方面來說,它應該在景區的打造過程中將文化的基因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景區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使旅客那怕是一次不經意的回眸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氣息。具體來說,就是景區要與當地的名人故里、歷史典故、風土人情、民風民俗、手工技藝、餐飲美食、土特產品等深度結合,提高文化附加值和旅遊品質。一個是從旅行者或遊客方面來說,旅遊不應只是遊山玩水一番,娛樂消遣一番,我們應該在旅遊中陶冶性情、增長見識、開闊心胸,應該游而有思、游而有得,可以形諸筆墨,也可以淺吟低唱。本文就試圖從旅行者這一角度來粗淺地談論一下雪峰山先賢魏源的文旅融合思想。

文人學者多好游,譬如:陶淵明、謝靈運、李白、舒新城等,魏源也不例外,其嗜游的個性在其印章、詩文、聯語及旁人的評價中均有反映,他曾自刻有一枚:「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的印章,據了解,在他一生的遊學、遊歷和遊宦生涯中,祖國的名山泰山、廬山、衡山、華山、嵩山、黃山、九華山以及天台、雁盪、武夷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長江、黃河、嘉陵江、錢塘江、灕江以及湘、資、沅、澧四水都映有他的身影;洞庭湖、鄱陽湖、昆明湖、乃至祖國的東海、南海都滋潤過他的詩筆,僅一九四七年的嶺南之游,他的足跡就涉及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七省以及被割據的香港、澳門,可謂「輪蹄幾遍域中」。但魏源仍對「未作天山萬里行」而深感遺憾,認為是「我生第一傷心事」。其對山水、對旅遊的溺愛由此可見一斑。

徐世昌稱:「魏平生足跡遍天下,名山大川,罔不遊歷,為文抒發心得,不蹈常故,作詩亦然。自漢、魏、唐、宋以來,亦別為一體,蓋其才大博學,不能以常格繩之。」,他的好友林昌彝也說:「亡友邵陽魏默深太守源生平最喜游山,每作游山詩,多得山之幽與山之骨,而非山之皮相也。」,這無疑是對魏源好游的肯定,也是對其山水詩價值的肯定。然魏源的好游絕不僅僅只是登山臨水,尋幽探勝,就像《登高郵文游台 其一》所寫的:「登臨不獨貪春色,要看千家雨後田。」和《登高郵文游台 其二》所寫的:「何事終年最系情,晴多望雨雨望晴。」,就反映了魏源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關注,魏源不但給我們留下了數百首優秀的山水詩篇,他的遊歷江湖,往往還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這與他畢生奉行的經世致用原則是緊密相連的。他通過遊歷,對晚清的河患、海防、漕運、鹽政、兵事以及種種社會問題都做了細緻而深刻的考察,通過著述或在幕府中發揮著他的經世才幹。魏源最重要的著作《海國圖志》初刻本為50卷,不久增補為60卷,最後增至100卷,其間內容的增補,除了魏源閱讀範圍的擴大,就得益於旅遊實踐所帶來的眼界的開闊、資料的豐富和思想的升華等。

作者與魏源雕像合影

「讀萬卷書求聖道,行千里路得民情」,是魏源題於揚州絜園古藤書屋的一副聯語,讀與行是魏源人生的兩個重要課題,讀萬卷書方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方能對諸史、河漕、兵工、吏治、財賦、風土、山嶽、水利有所知曉,方能求得聖賢之道、治理之道;行千里路則與魏源「經世致用」思想所包含的「實踐、親至」要求有關,只有走出書齋,走入民間、走入田野,通過自己的親自調查、親身經歷,方能得到第一手資料、得到最真實的民情。其《游山吟 一》中的:「從此芒鞋踏九州,到處山水呈真面。」;《游山後吟 其二》中的:「一游勝讀十年書,幽深無際誰能如。」以及《默觚上 學篇》中的「披五嶽之圖,以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談滄溟之廣,以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譜,以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無不反映出魏源對「真及真知」的看重。這也可以看作是魏源一生學與游,文與旅的雙重結合。龔自珍題贈給魏源的聯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綜一代典,成一家言。」無疑是中肯和恰當的。

綜上所述,在《海國圖志》思想的光輝下,全面客觀的了解並評價魏源做為一個傑出的山水詩人和優秀的旅行家對後世的影響和意義,是一種正確的,擺脫前人窠臼的治史態度,也有助於真實的還原魏源這一歷史人物。同時,在名人故居成為旅遊景點的今天,研究魏源的文旅融合思想,研究其「親至、實踐」的游風,也有著現世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魏源旅遊考論》 王潞娟

《邵陽魏府君事略》魏耆

《魏源山水詩詮釋》邵陽文庫叢書 蔣永星編著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6年

《湖南旅遊文學概觀》 華濟時 著 湘潭大學出版社 2010年

讀而思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關注微信號 我們給您一個世界

隆回北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隆回北網金石橋論壇 的精彩文章:

旺溪瀑布將被小水電徹底撕碎,破壞旅遊資源令人痛心!

TAG:隆回北網金石橋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