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連江長門炮台不為人知的故事

連江長門炮台不為人知的故事

連江金鳳網

閩都金鳳 網羅連江

長門炮台位於連江縣琯頭鎮長門村東電光山。它系閩江口要塞主炮台,北與射馬、劃鰍等系列炮位組成防禦線,南與金牌、獺石、煙台諸炮台隔江對峙,共同扼守閩江口最狹隘的咽喉地帶。江面「雙龜把口」,江口「五虎守門」,形勢十分險要,素為閩海軍事戰略要地。明崇禎五年(1632),邑人董應舉創築雙龜急水銃城。清順治十四年(1801),在長門金牌設炮台。

嘉慶六年,設長門汛。道光十四年(1834)林則徐到炮台,置軍事機構,在北岸設司令部,管轄方圓15公裏海域岸線,西起長門嶺,東至官岐;又環山砌築石城牆,牆高三米多,厚二米,在東西嶺要隘處,建有圓頂拱門關口為通道;城外挖深溝,寬2.3米,深2米許。初建時為土炮台龕位,光緒八年(1882)改建重修,始具規模。電光山炮台防衛牆是糯米、石灰、凈沙合築而成,厚一米多,十分堅實,歷經戰火,大部分保持完好。

該城堡內設兵營宿舍、彈藥庫、活動室等。炮台後面設練兵場、議事廳。光緒七年建禮台,並安裝德國克魯伯大炮二門。在1884年中法戰爭中,大炮為法艦所毀。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炮台屢遭日機轟炸,殘存軍事設施。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此地一直為軍事駐防要地。1980年駐軍撤走,炮台交長門村委會管理。當地省文物處、縣財政、鎮政府等籌資修復,今原貌猶存。它是我國規模最大、保存較好的清代炮台,是清代海防和反侵略鬥爭歷史的重要實物見證。1980年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連江金鳳網 的精彩文章:

凌晨突擊執法!連江漁業執法大隊查獲一艘山東籍拖網漁船!

TAG:連江金鳳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