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有兒女初長成》落戶周播劇場,情景喜劇IP如何延續?

《家有兒女初長成》落戶周播劇場,情景喜劇IP如何延續?

在國產情景喜劇「瀕臨滅絕」的今天,如果國產情景喜劇IP的延續,能夠為「死氣沉沉」的情景喜劇市場帶來一絲活力和衝擊,觀眾是十分樂意看到的,畢竟,情景喜劇中融合的是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和情懷。

作者|爽子

5月29日《家有兒女初長成》正式登陸東方衛視周播劇場的消息一經傳出,便引起了廣泛熱議。在劇中搗蛋鬼「劉星」、慈愛父親「夏東海」、鐵磁兒「滑鼠」等《家有兒女》原班演員均再次聚首。

「劉星」牽手「夏東海」再聚父子情

2005年,一部圍繞「我叫夏雨,我叫夏雪,我叫下冰雹」三個熊孩子的成長故事而展開的家庭情景喜劇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如今,這股記憶洶湧來襲。這一次,《家有兒女》的幕後班底:總製片人李洪、總導演林叢、總編劇李建宏,執行導演趙牛跨越13年全部回歸,演員方面張一山和高亞麟選擇了再度出演,而在新加盟的演員中,則有周小斌、王琳、張曄子、宋寧等人。

作為東方衛視的周播劇,《家有兒女初長成》採取了每晚兩集的周播模式,目前已播出6集,從豆瓣評論中看,觀眾對於這部久違的下飯劇的評價尚可。當然,也有很多抱著該劇是《家有兒女》續集,而進行觀看的觀眾的希望落了空。

這部《家有兒女初長成》雖然可以稱之為「《家有兒女》的升級版」,卻講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劇集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劇集主題依然是「家有兒女」,但相比於舊作,《家有兒女初長成》以兩個重組家庭為背景,從構架到內容都進行了全新的創作。主要人物關係、家庭構架得以擴充,為孩子們增添了職業特性、社會地位等屬性,使得角色更加豐滿立體,劇情衝突也更加極致。

當然,作為中國電視劇市場上闊別已久的情景喜劇劇目,《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熱力來襲自然喚起了很多人關於國產情景喜劇的懷念和討論,比如情景喜劇要復甦了嘛?微博上甚至還發起了「懷念曾經的情景喜劇」的投票活動。

是致敬經典,還是消費情懷

近年來,各類經典翻拍層出不窮,人們似乎開始對所謂的「翻拍」和「續集」不再感冒。從受眾及行業的口碑反響上看,翻拍經典劇集的作品很少能夠超過前作,甚至多為狗尾續貂。

因此,此次以《家有兒女初長成》為代表的國產情景喜劇再次歸來,也帶來了一個問題:所謂的國產情景喜劇IP的延續究竟是致敬經典?還是消費情懷?

其實,國產情景劇從曾經的炙手可熱到現在的衰弱曾經歷過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即首次觸電情景喜劇模式的探索期,以英達為代表的情景喜劇人在接觸到這種在美國很流行的情景喜劇模式後,向國內引進,《我愛我家》便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誕生的。緊接著是在題材和場景等方面做了延伸的拓展期,將情景喜劇描述日常生活的劇情延展到了各個領域,如聚焦軍人題材的《炊事班的故事》、關注退休職工生活的《閑人馬大姐》。再然後是植根網路文化,尊崇年輕人心理訴求的轉型期,這一階段廣受歡迎的則是以《愛情公寓》為首的,《屌絲男士》、《廢柴兄弟》等。最後是在數量和品質方面急劇下滑的衰弱期,自《愛情公寓》第四季後,嫌少再有關注度高的作品。

談及情景喜劇衰弱的原因,其中一方面就是因為流行文化的土壤,看劇審美的變化,《家有兒女》的編劇臧里就曾坦言:「每次我們寫劇本都問加不加笑聲,加笑聲就是情景喜劇,一些電視台一聽是情景喜劇,就會壓低收片價,每集可能壓到正常電視劇市場收片價的一半甚至是1/3,如果不加笑聲就可以按照電視劇的正常收片價來賣。」

另一方面則是缺乏專業的情景喜劇編劇人才。相比國外有專們的情景喜劇課程的系統培訓,國內的情景喜劇編劇自英達所引領的一部分情景喜劇人才外,後繼無人。當然,隨著互聯網文化的發展,笑話、段子的層出不窮,影視製作行業對於「超級大IP+流量明星+精美製作」的追求、受眾觀影環境的變化,都是導致情景喜劇衰弱的原因。

目前來看國產情景喜劇的發展前景並不樂觀,相對於更多情景喜劇續集以院線形式完成,《家有兒女初長成》這類實打實的傳統情景喜劇模式延續已經十分少見了。因此,若問國產情景喜劇IP的延續時致敬還是消費?或許我們只能回答道「敢于堅持創作情景喜劇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情懷了」。

據悉,接下《家有兒女初長成》片約時,張一山「沒看價錢就接下了」,更把它稱之為「大家情感的回歸。」

此次,《家有兒女初長成》從置景到服化道更是重金打造,此部劇作為經典國產情景劇頂級IP的續作,至少在主創人員的誠意上是值得肯定的。

在國產情景喜劇「瀕臨滅絕」的今天,倘若國產情景喜劇IP的延續能夠為「死氣沉沉」的情景喜劇市場帶來一絲活力和衝擊,觀眾是十分樂意看到的,畢竟,情景喜劇中融合的是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和情懷。

國產情景喜劇IP知多少

時長多為二十分鐘左右一集的情景喜劇,內容多為固定場景中的日常生活。喜劇氣氛濃郁,台詞詼諧幽默又偶有諷刺效果,一般由多個故事單元組成。而且,受眾範圍大,老少皆宜。

如果要追溯國內情景喜劇的發展,自然離不開幾部經典之作,例如《我愛我家》、《家有兒女》、《武林外傳》、《愛情公寓》。其中,英達導演的《我愛我家》堪稱中國情景喜劇的開山鼻祖。當時在全國多個電視台同時播出,首播和重播的收視率均為第一,在北京地區更是創下了20%的收視率奇蹟,可由此窺見受眾對這一情景喜劇作品的喜愛。

而在《我愛我家》之後,國內出現了一陣情景喜劇熱,不僅有《閑人馬大姐》、《東北一家人》、《炊事班的故事》等作品,其他類型的情景喜劇節目也遍地開花,比如方言情景喜劇,海派的《老娘舅》、嶺南的《外來媳婦本地郎》等等。

當然,情景喜劇由於劇集內容的短小精悍,故常常會出現一個情景喜劇IP由幾部或者幾季組成的情況。比如《家有兒女》分為四部,《愛情公寓》共有四季,再比如同一個模式或者題材也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系列,「故事」系列:《編輯部的故事》、《旅行社的故事》、《炊事班的故事》,「馬大姐」系列:《閑人馬大姐》、《黨員馬大姐》、《馬大姐新傳》、《超人馬大姐》等等。兒女系列:《家有兒女》、《家有兒女初長成》等。

不過,近些年隨著情景劇數量的減少,這種情景喜劇IP延續的模式開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一些續拍之作不再走原來情景喜劇的路線,而是轉型為電影,走向大熒幕,例如電影版《武林外傳》和即將上映的電影版《愛情公寓》。

那麼,情景劇還值不值得做?結合目前的市場情況來說,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對比國外的一些成功的情景劇IP續作案例,如《破產姐妹》、《生活大爆炸》、《吸血鬼日記》等等,無論是從創新性、人才儲備抑或運作模式,國產情景劇均處在一個相對初級的發展階段,且與國外情景劇IP續作之間口碑相對穩定不同,國產情景劇IP續作普遍存在質量和口碑不齊的情況。加之目前劇集市場各類古裝劇、都市劇、青春偶像劇當道,國產情景劇重振雄風的機率有些微弱。

不過,從樂觀的角度來說,國產情景劇的稀少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片創作藍海。情景劇是作為擁有承載著幾代人情感紐帶的劇種,對於人們情感的訴求的感染力還是很強的。從目前各大平台的老劇目的點擊量依然居高不下中就能看出,人們對於過去的經典劇目和劇眾依然擁有著很高的觀看熱情,借著《家有兒女初長成》這波回憶殺,或許情景劇能夠再度引起觀眾的觀看熱潮也未可知。不過,國產情景劇依然需要從創作和模式上進行改變才行,畢竟有了根基的大樹才能生長得更好。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劇研社 的精彩文章:

千萬別被中二的劇名騙了,今年的網劇黑馬已經出現!
兵棋推演、熱血戰役、新式愛情……《誓言》能否成為戰爭題材劇新標杆?

TAG:劇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