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教學乾貨:畢雲揚老師《集王聖教序》授課筆記之一

書法教學乾貨:畢雲揚老師《集王聖教序》授課筆記之一

來源於|畢雲揚書法工作室

1.工具上面毛筆的選擇:每個同學寫的感覺不一樣,對毛筆的要求也不一樣,我通常喜歡偏軟一點的兼毫,剛開始初入門的時候,建議用兼毫或者是狼毫。開筆,洗膠。墨分化學墨(一般的墨)和研墨,一般寫小字研墨比較好。

2.開始的準備工作,狼毫的蓄墨比羊毫和兼毫差一點,學「二王」剛開始是要藉助狼毫的,學一段時間以後用兼毫筆。寫3cm大小的字,筆不要太大;紙,練慣用毛邊紙,一般好一點的偏厚,還有元書紙、連史紙、豆腐宣等等,包括粉彩,現在的粉彩宣寫出來的效果也很好。

3.學書法首先解決的是5大重點問題:筆法,字法,章法,墨法,通篇氣息。學的過程中,學筆法,因為現在已經看不到古人如何去寫,只能通過古人留下來的墨跡來推理它是怎麼寫的,推理的過程中去分析。國美的教學方式是分解式的學習,一段一段來推理和分析,相當於「破案」一樣,找一點蛛絲馬跡,圍繞它再展開,這是我們學書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想教大家的,就是通過我講之後,你受到啟發,再去推理。我們學筆法無非兩大點,一點是「用筆方法」,就是動作和點畫形態之間的對應關係,說到「點畫」,不是說點而是指「筆畫」,「筆畫」的說法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對應關係」,指不能孤立地寫一個筆畫

4.因為我們看字帖的時候,它都是完整的筆畫,完整的點畫形態,所以由上一個筆畫留下來的動作,到下一個筆畫如何起、如何轉、如何頂…等等,這些毛筆動作的邏輯關係都是我們可以通過字帖去分析分解出來的。因為我們不可能看到古人如何用筆,只能從墨跡裡面反向推理,研究。第二點就是,點畫與點畫變化統一的關係,即筆畫之間是有變化關係的,比如說一筆橫起筆是藏鋒,下一個起筆可能就是露鋒,這是一種矛盾的統一,也是我們學書法的重點。

為什麼有的人筆法學得很好,有的人學不好呢?學得好就是分析得對。沒學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分析中出錯,不完整,不準確;二是,分析是對的,書寫的時候出現問題。我們在學的過程中,要分析它的「起,行,收」這三個動作,每個筆畫都由這三個動作完成。

5.介紹一下字帖的種類。我讓大家準備了很多帖,學「二王」遠遠不夠,尤其學王羲之,不是簡簡單單學一個帖。準備《王羲之字典》,每兩天會發背字典的視頻。我們這個班裡要在3個月時間裡記住300個字。《興福寺半截碑》這個碑也挺好,如果《聖教序》寫了很多遍,為了找點新的感覺的話,這個帖可以寫一下,帖里有些字特別好。如果你的筆法還有待解決的話,比較初級的建議從智永的《真書千字文》,我在墨池裡有楷書三講,也有單字解析,可以去關注一下。還有《趙孟頫臨聖教序》,要原大本不要買放大本,看他是怎麼用筆的,我們光學《聖教序》不容易學到它用筆的精髓,所以趙孟頫的我們可以看一下,臨不臨是後話。白砥先生著的《王羲之書法解析》很好,還有解讀;《懷仁集聖教序》,大家可以多買幾本。還有墨跡本的尺牘、手札等,會用幾次課去講兩篇手札,看看是怎麼寫的,只要是經典都可以學過來,《聖教序》畢竟是碑刻,不容易學到精微的筆法。

6.筆法的種類,筆法分三大類: 篆籀絞轉筆法:在寫字的過程中,毛筆裹鋒、藏鋒,把筆鋒絞起來去行筆。王羲之的一個手札《姨母帖》里很多是這樣的用筆,是篆書的寫法,有絞的動作。 一搨直下法:王羲之解放古法的另外一種呈現,叫「一搨直下法」。在寫橫、豎、撇時「十一月」,切頂鋪毫。這樣的筆法是「二王」的用筆。大家要知道是什麼樣的筆法。 碑版筆法:因為屬於「碑學」,不作深入講解。今天主要講「一搨直下法」,順帶講「篆籀法」,是今天學習的重點,學書法時要理解。《聖教序》裡面既有篆籀法又有一搨直下法,可能篆籀法用得偏少一點。

7.基本用筆(筆法)。橫:順鋒法(起筆),一、順著筆的方向,找到發力點,發力,後面(收筆)慢慢出來。告訴我們:第一根筆毛入紙以後,行筆鋪開,到最後一根筆毛緩緩走出,就是從起筆到收筆細微的動作,我們作為剛開始學「二王」行草書的開始階段要掌握的。二、順切法1:筆尖橫起下切,切好往上頂住成S形鋪毫,鋪開後行筆時要提著走收筆時,輕頓回彈。順切法2:(筆尖畫弧起)頂紙推鋒鋪毫…。 兩種不同。

藏鋒法:鋒頂著一壓(筆),把鋒藏著,我們在看到一些不尖的筆畫(用的藏鋒法起筆);(起筆動作相同)筆鋒可能露在外面,這種也叫「藏鋒法」;有時候筆尖是藏在裡面,前面有不規則的邊緣線,也是藏鋒法。

8.豎也一樣。 順勢切筆:最尖的一根筆毛開始緩緩(入紙),順勢。順勢也有很多種可能:一種是從上往下;一種是橫向入紙再往下。順勢要注意:筆不是直接順下來,仍需要找一個發力點,再下來,如果我們把起筆位置放大一千倍,會發現會有一個斜切面,是鋒入到紙里時,筆頂一下再發力往下走,一定要是這一種。

藏鋒起筆:鋒藏住,筆鋒往上去再一按,很小的一按一頂,成S形,鋪開下行。藏鋒有什麼好處呢?是把「尖」隱藏起來。時而隱藏時而露出來,這是高手,只會一種不行。

9.怎麼從古帖裡面看出藏鋒和露鋒呢?其實很好分辨:露鋒是露在外面,露在線條上面;如果是藏鋒,就是沒露出來,基本是平的。豎畫也是一樣,藏鋒與露鋒的區別一定要明白。

10.行筆,即線條中段,有幾種可能:

切頂以後沒有提按,不變方向,很常規,大大方方的普通的一種。

切頂以後有提按,有粗細變化。

沒提按,粗細均勻,力量不變,方向會變化,書法裡面是有的。

力量和方向均有變化:提起來後方向改變-再改變。

11.把剛才講的再捋一捋:

不變方向,直接切頂以後走的,這種走的線分兩種:

一種是常規的線條,筆壓下去後就往後走,粗細比較均勻;

另一種是入筆殺紙以後鋒擰開,兩個的邊緣線鼓起來,外拓式,寫粗線條時候用的。

這兩種都叫「平動」,筆法里的一種,沒有提按。

與前一種相反,有提按,邊緣線是有粗細變化,內掖式的;

在「平動」的基礎之上改變方向,它粗細均勻,在看字帖的時候要觀察到的;

是力量型還要提按,提起來後方向,在行草書里很多,技法里最難的一種。

12.講提按改變方向的位置--行筆。

提按的位置:有時候切筆頂紙後在前面就提了,有時候提在中間,有時候在後面,我們在臨帖的時候,對線條粗細的這種變化,什麼地方提什麼地方按,要搞清楚,提按位置的改變。

方向的改變:在位置改變的前提下,方向的改變。行筆中突然提起來,在「二王」筆法體系裡面經常會出現,要搞清楚。

收筆:如果收筆處是圓的(圓勢)--是筆放上去直接抬起來離開,因為筆肚是圓的,靠筆肚直接完成,這是筆尖的位置(不在末端),看真跡時發現,筆尖處墨多墨黑,圓尾處淡一點。

書寫上時收筆處,如果發現墨跡有很多齒,會抬筆尖再往後行筆,叫寫到位,中間有一絲非常黑的線。

藉助筆尖抬起來去收拾的,這種收拾修正形狀筆法是為線條厚度服務的。如果寫筆畫到收筆處要彈起來寫下一筆,如果筆已經壓到彈不起來,調墨再寫下一筆,這是不對的,這種寫法不高級,古人不可能寫一筆調一次墨。

以上講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是重中之重,是學「二王」行草書筆法的關鍵!

13.「翻筆(換面)」。翻筆是行草書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什麼是翻筆呢?就是用多面去寫。

示範「豎提」,用(筆的)下(後)「面」寫,用前「面」,即用「後面」換到「前面」,觀察筆毛的轉換;鋒面轉換的過程中,第一是利用手指手腕往下的動作,豎帶弧線到轉換的位置時,筆頂一下,筆呈S形,但是換了一個面(斜上提),這是行草書裡面非常多的。

示範「橫鉤」,也會有這個筆法,起筆切-鋪開頂住折過來(寫鉤);示範「橫折」,有些折畫是換面去寫,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寫的過程中,大拇指會微調這個筆,這是下意識的動作,不要去刻意,就是寫到這個地方,鋒還沒調過來,需要動手指的時候再去動手指。

兩處換面:「橫豎鉤」,非常重要;「圓轉」的兩處換面,在書法裡面常有,大家寫一下,看如何寫。

14.「使轉動作」,是需要手腕的運動。比如寫橫,用手腕的力量推過去;寫豎也是,要寫起來,不能硬(往下)拽,那不行。寫彎弧的時候有很多鋒面的轉換,就是使轉,手腕的這種翻過來和擺動。如《聖教序》里的「而」,橫-豎,頂筆上去-使轉寫。這種使轉在草書裡面用得特別多,行書裡面相對少一些。行書裡面要學的轉是「圓轉」,就是「半擰轉」轉過來,示範:切-頂鋒半擰狀轉過來(豎下),圓圓的,圓厚的,就是毛筆在這裡滾動一下。這種轉折特別重要!行草書里「草貴使轉」,尤其是轉彎的地方要小心翼翼去寫,手腕的擺動筆毫在這裡有個原地的轉毫,原地轉毫的動作就是所說的「使轉」。這是大家要掌握的!示範:「日」,「也」。

15.如何執筆。主要講兩個方法,「轉腕法」和「轉指法」,記住八個字「腕隨手轉,手隨指轉」,告訴我們寫字的時候要轉腕,都在腕靈活轉動的四面八方以內,去寫這個字,這才能寫出「八面出鋒」。

手指的轉動,告訴我們拿筆,要寫出圓轉通暢的線條,拿筆要注意四個原則:

1、松。筆拿得要掉一樣的感覺,不能捏得太緊,以前我拿得特別緊,孫曉雲老師的《書法有法》裡面講到了「轉指法」,我們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古代高手,一些劍客,他拿劍拿得特別輕,能夠使出精妙的劍法,跟寫字一樣的道理。

2、活。就是指手腕和手指都能轉動著去寫,手指能轉,手腕也能轉,腕、指都能輕鬆靈活地轉動。

3、圓。因為寫字過程中拿筆如果都是能轉動的,所以寫出的線條都是圓的,直接鋪出去的線條是片狀的,如果是轉著寫,筆毛在轉的過程中有個半擰狀,筆可能會絞起來,所以說能寫出圓的線條。

4、轉。就是我們寫字的時候要轉手腕,手腕要轉著寫。大家體會一下。

拿筆還有一點,不要太垂直,尤其是寫「二王」行書,它是一個斜執筆,下筆的過程中是「即中即側」,下筆可能是中鋒,也可能是側鋒, 「側轉中」行筆,這樣一種狀態。

16.行草筆法里非常關鍵的「折」。

頂折法:就象一根筷子被折斷,或者象片狀的東西被折斷。在《聖教序》里找兩個字示範。「覆」,頂-折,有兩處頂-折,頂折法的具體演示,就是頂住一折,頂著折,筆頂住折過來,大家可以找些例子寫一下。在《聖教序》裡面,有些重疊筆畫用頂折法,如「序」,折斷了用另外一個面,重疊,見骨頭,見骨力。

方折法:好理解也好寫。豎折:(引)筆下來把筆立起來手指轉一下一頂一折,見到骨頭;橫折/橫撇:一壓一頂一折,見到骨頭,想像骨頭是什麼樣的,(折面)有個凹進去的部分。

園折法:在方折法的基礎上寫得「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多了一個圓的動作,寫到折處先圓一下,揉一下,再折,這樣才線條就顯得特別厚重,圓厚。很多人寫字忽略了一些小的動作,圓後的線條是綿厚的,直接寫過來,這樣會有很大的差別,少了圓的動作,全部是方的,會很刺眼的。

17.「反切法」。如《二謝帖 》里「女」,最後的撇+橫,橫的起筆就是反切法。切頂推,這是一招。與之對應的還有「順著走」。

18.「S形用筆」。1、在寫「二王」行草書的時候,它的某些筆畫,大約8~9成筆畫有S形用筆。在沒入紙之前就有動作-入紙-運筆,連貫起來就是S形,每個筆畫都有一個S形。寫筆畫的時候要想著,一定要用S形的用筆,這是「二王」筆法裡面非常重要的用筆,筆筆都要考慮把它寫成S形,都是弧形的用筆。「大」「像」「沙」,曲線用筆。

2、頂著走,特別重要!當筆畫S形入紙以後,壓-頂,成S形筆毫,然後再走…,讓每個線條有力度,都屬於頂著走的。「軍」「將」。

畢雲揚簡介:

畢雲揚,號逸楚堂,湖北荊州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創立逸楚書院。弘堂書社社員,南吳門書社社員,荊州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南京逸廬書院李雙陽老師工作室助教,墨池學院特聘導師,湖北省文聯中青年優秀文藝人才庫成員,被「書法報」評為全國優秀書法教師。

書從篆隸入手,於嶧山、禮器、石門、北碑等均有臨習,行草用功於唐宋,上溯二王手札、《大觀閣帖》,兼習小楷取其靜氣。以篆隸養筆,得其樸厚、方整。拓而為大,不規規於摹擬,得其風韻,散逸。偶有參展,只為一記。唯有久久為功之日課,為求索經典之上上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晉堂書法 的精彩文章:

蘭亭敘·全國青年書家四十一人提名展·王浩
書法家王志安談「展覽體與個人書風」

TAG:晉堂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