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童文化產品新天地等你來

兒童文化產品新天地等你來

有教育學家做過實驗,讓兒童在沒有任何背景介紹的情況下「盲聽」《二泉映月》,發現:兒童雖然不擅長進行抽象語言表達,卻能通過想像具體情節和場景將體驗表達出來,其描述與藝術家創作表現意圖驚人一致。

優質文藝作品不僅能讓孩子體悟到自然之美、藝術之美、情感之美,更教會兒童熱愛生活。

這些年,兒童文化產品不斷洋化,

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

電影、繪本、動畫、玩具、遊戲……

不是來自歐美,就是來自日韓。

儘管我們有了《大聖歸來》,

有了《大魚海棠》,

但偶然產生的爆款,

滿足不了數億兒童的需求,

更抵擋不了西方所向披靡的進擊。

問題在哪裡?

是缺乏講故事的技巧?

還是製作流程不完備?

研究日韓歐美模式的專家很多,

見多識廣、侃侃而談的企業家不少,

就是做不出來哈利·波特、蜘蛛俠,

面對傻傻的熊大、熊二,

小觀眾們只能扭頭,

向「西」獵奇。

老話說三歲看一生。

科學家也告訴我們:

孩子出生後2、3年內,

良好的育兒刺激

對大腦的功能和結構都有重要的影響。

剛剛進入一個陌生的世界,

孩子們對周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理解,

首先來自於兒童文化產品:

玩具、繪本、動畫、電影、電子遊戲……

在之中,

孩子們獲得快樂的同時,

潛移默化地了解到歷史、審美和價值觀。

不是說孩子們不能接觸西方文化產品。

而是當漫山遍野都是聖誕老人、米老鼠,

那麼哪吒、嫦娥、悟空也就遠了。

我們將忘記從哪裡來,

也不知道要到哪裡去。

1961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小蝌蚪找媽媽》

說中國人缺乏講故事的技巧,

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一部《小蝌蚪找媽媽》,

能夠讓高畑勛、宮崎駿兩位大師

看得發傻。說明中國人不是不會講故事。

而是現在的中國人

改變了講故事的目的、心態和方式。

忘記了要為自己的孩子講故事。

想著的,就是為西方人講故事,

或者說

為西方的評委講故事。

我們研究西方的套路,

學習西方的技術和製作流程,

但是,

我們學不會宮崎駿的

熱血、極端、主動、勤奮、

守時、感性、雷厲風行的性格,

學不會高畑勛的

拖拉、溫吞、懶散、被動、

永遠淡定、永遠理性、決不守時……

我們的高畑勛、宮崎駿

出走了……

我們不是缺少講故事的人才,

在全球化時代,

也不缺做產品的技術;

我們不缺講故事的技巧,

只是在很多情況下,

遺棄了曾有的工匠精神。

更重要的是,

我們的孩子,

在很多創作者的心中缺失了地位。

創意工作者、符號創作者,

似乎不再在乎

我們從哪裡來

我們的孩子會走向哪裡……

日本第一部長篇彩色動畫《白蛇傳》

又一個六一節過去了,

暑假即將到來。

據說:

姜文的《邪不壓正》

徐崢的《我不是葯神》

沈騰的《西虹市首富》

黃渤、王寶強的《一出好戲》

徐克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

還有郭敬明的《爵跡2》等,

都將在暑期檔狹路相逢。

然而可以預料的是,

這個暑假不會有《戰狼2》了,

不會有《大聖歸來》。

對孩子們來說,

這個暑假,可能

只有「零食」

沒有「主食」

一項統計顯示:

中國0—14歲群體已達2.3億人,

市場消費規模已達4.5萬億人民幣。

除去生活用品等物質消費外,

其餘的都是兒童文化消費。

市場上針對這一群體的文化產品雖然多,

但多數不是「低幼」產品,

而是「低級」產品。

兒童是民族的未來。

埋下一顆健康的種子,

潛滋暗長,讓人受益一生。

粗糙、劣質的兒童文藝作品

將對孩子的審美造成長久的負面影響。

曾經

我們也不乏以低幼為主要受眾的高水準作品,

《猴子撈月亮》

《小蝌蚪找媽媽》

《雪孩子》

至今歲月久遠,

依然顯示出經典的力量。

期待

文化產業的從業者們

重拾工匠精神

用良知

創作出更多兒童文藝精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寫作這個坑,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跳
我並不孤獨 我只是和周圍世界格格不入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