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童文藝:莫讓「低幼」成「低級」

兒童文藝:莫讓「低幼」成「低級」

藝術粗鄙,只靠噱頭吸引兒童看熱鬧,把「低幼」理解成「低級」,是某些兒童文藝作品的致命傷!

一項統計顯示,中國0—14歲群體達2.3億人,市場消費規模已達4.5萬億人民幣並仍在高速增長。除去生活用品等物質消費外,兒童文化消費也越來越熱。蛋糕變大促使兒童文化消費市場產生更為細緻的垂直劃分。其中,由於幼兒需要大人陪同而形成的「一帶二」「小手牽大手」模式受到商家追捧,市場上針對低幼消費者的文化產品不計其數。

不過,生活中這樣的情形時常發生:當你走進影院、劇院中,會發現孩子看得熱鬧,大人卻在一旁索然無味地刷手機甚至酣睡。確實,一些兒童文藝作品敘事結構失衡、人物扁平蒼白、故事缺乏新意,只能靠掐著嗓子的奶音和不斷出現的噱頭吸引兒童,「粗製濫造」「庸俗」「小兒科」成為低幼的標籤,低幼著實變成了低級。比如兒童劇中經常出現的大頭娃娃人偶劇。演員們戴著巨大頭套,穿著厚重卡通造型服裝進行演出,角色看上去都很喜人。但演員基本上不可能有細膩動作,只能以蹦蹦跳跳為主;不露臉因此也看不到生動表情和精湛表演。這其中部分所謂「兒童劇」,談不上藝術感染力,不過是鬧鬧罷了。在封閉空間里通過表演帶來情感衝擊,讓小小心靈有所觸動,本是帶孩子進劇場的主要訴求,如果只是為熱鬧,還不如去遊樂場來得更直接。

有人會說:孩子那麼小,哪裡懂得藝術審美,看得高興就好。其實,他們大大低估了兒童的鑒賞能力。有教育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讓兒童在沒有任何背景介紹的情況下「盲聽」《二泉映月》,教育學家發現,兒童雖然不擅長進行抽象語言表達,卻能通過想像具體情節和場景將體驗表達出來,其描述與藝術家創作表現意圖驚人一致。「美感者,合美麗與尊嚴而言之,介乎現象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而為津梁」。優質文藝作品不僅能讓孩子體悟到自然之美、藝術之美、情感之美,更教會兒童熱愛生活。美在兒童心裡埋下一顆種子,潛滋暗長,讓人受益一生。反之,粗糙和劣質的兒童文藝作品極有可能對孩子的審美造成長久的負面影響。

如何讓「低幼」不再「低級」?風靡全球的動畫片《小豬佩奇》頗有啟示意義。這部動畫主要針對5歲以下學齡前兒童,這個年齡段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前運算期」,處於這一時期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非常短暫,加之缺乏連續記憶能力和邏輯能力,導致他們不會對事物做理性的分析與思考。《小豬佩奇》每集只有5分鐘,一個小小的故事講述完畢,場景就開始轉換。從畫面上看,動畫構圖採用簡潔的單線條設計,所有人物、植物、建築、自然風光也都用標誌性的幾何形狀來表現,比如小豬造型僅突出拱起的嘴巴,鸚鵡波利是一隻長著三根彩色羽毛的小鳥,運動場就是一個畫著橢圓形跑道的地方,非常有辨識度。最有趣的是其中的故事設計。它展現了5歲以下年齡段兒童的日常生活場景。比如,其中一集,弟弟喬治因為年齡小,不懂得捉迷藏的確切含義。這時爸爸會暗暗幫助弟弟,不僅增強弟弟自信,也讓姐姐在陪伴弟弟的時候覺得更有意思。簡潔溫暖的小型社會形態里,兒童學會如何與人相處、用愛去對待一切。許多家長在陪伴孩子觀看中,也學到了夫妻、親子相處之道。如果總結《小豬佩奇》的啟示,那就是:兒童文化產品細分要基於受眾智力發育、心理特徵與認知能力,只有做到科學、精心,才能更精準地滿足兒童需要,實現更突出的藝術和教育效果。

兒童是民族的未來,需要最優秀人才、最優秀作品參與到兒童啟蒙教育事業中來。曾經我們也不乏以低幼為主要受眾的高水準作品,《猴子撈月亮》《小蝌蚪找媽媽》《雪孩子》等動畫片牢牢抓住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把自然常識講述成一個個簡單、溫馨的小故事,並通過中國傳統藝術手法諸如水墨、剪紙等加以呈現,具有中國審美趣味,至今歲月久遠,依然顯示出經典的力量。

期待隨著兒童文化市場不斷成熟,激發創作出更多兒童文藝精品。作者:任飛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M站 的精彩文章:

大學食堂油炸玫瑰花 迅速竄成「網紅菜」
扎克伯格:願意去國會談數據泄露 但刪除FB「不好」

TAG:中國經濟網M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