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快報》:書法非常道王羲之也有癖好

《新快報》:書法非常道王羲之也有癖好

2018年5月27日《新快報》「收藏周刊」 王世國專欄文章

八公山人王世國 狂草九條屏《飲中八仙歌》(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

宗之瀟洒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綉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是初唐詩人駱賓王7歲時寫下的一首《詠鵝》詩。在水塘邊,駱賓王看著白鵝那優美的頸項、潔白的羽毛、悠然撥動綠水的紅掌,還有那不時發出的高亢的叫聲,這一切都深深打動了他的心。

當然,喜歡白鵝的不僅有駱賓王,還有書聖王羲之。羲之生性愛鵝,一見白鵝就如痴如醉。有一天,他聽說會稽(今紹興)有個獨居的老婦人養了一隻白鵝,叫聲很好聽,於是就想把它買回來。那天,他特地帶著親友駕車前去。不料,有人事先將王羲之要來訪的消息透露給了老婦人。她聽說大書法家王羲之要來拜訪她,非常高興,竟然把那隻鵝宰了烹好,等候他們前來。等王羲之領著一幫親友興沖沖地來到以後,聽到老婦人說那隻白鵝已被她宰殺了,十分懊惱,為此嘆息了一整天。

在山陰(今紹興),有一位道士養了一群白鵝,很漂亮。王羲之知道後,就攜幼子王獻之一同前去觀看。羲之看罷心裡特別高興,堅決要求買下這些白鵝。那道士則說:「只要您能替我書寫《黃庭經》,我這群鵝就全都送給您。」羲之當即答應,高高興興地用楷書抄寫完《黃庭經》,就用籠子裝著鵝回來了,覺得很快樂。

王羲之就是這樣一個任性、率真的人。

王羲之楷書《黃庭經》(傳)

【八公山人語】

書法家往往都是非常之人,各有癖好。例如,王羲之愛白鵝、張旭愛喝酒、蘇東坡愛竹子、米芾愛奇石、祝枝山愛美人、倪贊有潔癖,鄭板橋愛吃狗肉,如此等等。不僅他們自己不會以此為病,反倒洋洋得意;而且世人也覺得這恰恰是名士風流,不是俗人。明代袁宏道說過:「世人但有殊癖,終身不易,便是名士。」 明人張岱甚至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可見,小小的癖好不僅反映一個人的情意深淺,甚至關乎人品。

魏晉時期的士人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個性的一群人。他們任情恣性,不拘禮法,洒脫放達,特立獨行。王羲之愛鵝成癖,恰恰是他的真性情。據說,他正是從鵝「曲項向天歌,紅掌撥清波」的姿態中,悟得執筆用筆的方法。他為見好鵝,不辭勞苦,更不惜以墨寶換鵝,也說明他是真名士。由此可見,王羲之清新俊逸、超凡脫俗的書法風格,是與魏晉時期的社會風尚,以及士人的瀟洒脫俗的風度,一脈相承。

「鏡湖流水漾晴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唐代詩人李白的這首詩,歌頌的正是王羲之曠達疏放的名士風流。羲之愛鵝,而道士則喜歡他的書法,以物易物,各取所需,各自歡喜。

(噹噹網和新華書店有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家八公山人 的精彩文章:

《信息時報》:書法品鑒清雅簡靜:啟功作品欣賞
《新快報》:書法非常道不愛家雞愛野鶩

TAG:書法家八公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