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與各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與各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

大家好,小談歷史風雲,今天要給大家講一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與各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兩晉南北朝時期有一個歷史特點,就是從西晉以後,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數民族如匈奴,羌,鮮卑等,都先後在中原地區建立政權。他們的貴族都利用統治權,壓迫其他諸民族。隨著政權的轉移,各民族的地位也隨之變化,但壓迫者全是統治民族中的貴族,這種民族壓迫與反壓迫的鬥爭,說到底是階級鬥爭。

所以當時的農民起義往往是各族人民聯合起來進行的,比如後趙石虎時梁犢領導的起義,包括羯族、漢族和其他民族;北魏初期蓋吳領導的起義,包括羌族,匈奴等各族人民;北魏末期的人民大起義,包括鮮卑、匈奴、漢族的更廣泛的各族人民。各族人民通過長期的共同的階級鬥爭,增進了相互了解,也必然減少了民族隔閡和成見。同時,各族人民還在生產鬥爭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這樣,各族人民相互間逐漸形成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不可分割的聯繫。小編認為它表現為一種有進步作用的自然融合的過程。此外各族統治階級如北魏鮮卑貴族,為了維護其對人民的統治,也曾進行了一些政治經濟上的改革,客觀上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因此到北齊、北周的後期,鮮卑族及其他各族人民,在經濟生活和語言風俗習慣等方面,已經和漢族互相滲透,互相吸收,沒有多大區別了。

此外小編還了解到,在北方還有一些少數民族,他們雖然沒有進入中原地區,但對於各族間經濟與文化的交流,也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新疆境內的少數民族,居住在天山以北的,以游牧生活為主,居住在天山以南的,以農業生活為主。天山以南的少數民族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都有相當高的水平,如高昌人種麥子一年可以收兩次,龜茲人用煤冶鐵,使用鐵制農具耕田,生產的鐵能夠供應附近各族的需要,那裡的商人時常到中原地區與漢族及其他各族進行貿易。在文化方面也相互交流,如高昌設立了學官,教授漢文;龜茲盛行佛教,隨著佛教的傳布,龜茲的音樂在北魏統治地區廣泛流行。

在今青海境內的土谷渾族,主要從事畜牧業,也經常也經營一部分農業種植,大麥,青豆等。他們與今新疆四川境內的各族都有商業關係,他們的統治者屢次與北魏,北齊,北周通使往來。在今內蒙古境內的庫莫奚族和在今遼寧境內的契丹族,都以畜牧業為主要生產。他們常以名馬、文皮與北魏統治地區的各族進行交易。總之,通過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和各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中華民族呈現的一種新氣象,小編認為這對於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好啦今天的文章就講完了,大家喜歡嗎?本文由小談歷史風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見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北朝 的精彩文章:

三國兩大「罪人」:導致南北朝混亂的主要原因
南北朝:義隆初登帝位為什麼要設計除掉傅亮等權臣?

TAG:南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