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德經》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是在誰的幫助下完成的?

《道德經》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是在誰的幫助下完成的?

在公元前518年時,在當時著名的地界函谷關的一條古道上。出現了一個老人,他騎著一頭青牛緩緩獨行。從這個人通身的氣派便可以看出白這個人並不是一個普通人,他就是周朝的國都的圖書館的館長老聃。

當時在周敬王四年時,天下還是不太平的。周王室發生了內亂,也就在這個時候王子朝率兵攻下劉公之邑。周敬王也因為這個原因而受迫,不過當時的晉國的國力還是比較強盛的,所以他們派軍隊去救援周王。

而當時王子朝其實所掌握的勢力並不是特別大,所以戰敗之後與舊僚帶領了周王室典籍逃亡到楚國。丟失了國家的重要典籍,對於老聃來說是一種失職。所以他便因為這件事情被很多人知道受牽連而辭官職。

當時函谷關的守將名為尹喜,從他小時候即好觀天文,然後是個特別喜歡讀古籍,自己的氣質修養也是很多人望塵莫及的。有一天晚上,他站在樓觀之上凝視星空,忽然發現了一個很特別的現象。

紫氣東來,連續了很長時間,在星象中觀察到有個青牛載著一個老翁。他本來就對老子非常的尊重,更知道他的事情所以如今有這種情況他就猜測是老子朝著他這個方向來了。於是便派人打掃道路。

然後又十里焚香,迎接他的到來。他在路旁等待沒有多久的時間,就看到一個面容神聖的老人家慢慢的過來了。看到他身上的這般氣勢,他便覺得這個人肯定就是老子,心裡更是有一種特別的感覺。

自己所尊重的人到了自己的面前,他當然會十分激動了。於是便急忙向前而去跪著磕頭,自稱弟子,表示對老子的尊重。並且他希望老子能夠為他寫書,名垂青史。老子覺得這個人非常的誠懇。

再加上平日里對他的名聲早已經有所耳聞了,所以便答應了他這件事。暫時留在函谷關內寫書,他以王朝的興衰成功失敗、百姓安危幸福災禍作為借鑒,最終寫了上、下兩篇,加起來共五千言。這本書就是在如今仍然廣為流傳的《道德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圈 的精彩文章:

大將李綱被罷官之後,在誰的幫助下恢復職位?
北朝哪位大人物號,公然違抗皇上命令,還不受處罰?

TAG:歷史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