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的始祖是五帝之一,開創四百年大漢天下

他的始祖是五帝之一,開創四百年大漢天下

帶你讀完52本好書

2000萬閱讀愛好者關注

主播 | 讀書君 · 編輯 | 木頭

公元前256年,中國傳統紀年法是周赧王五十九年,這一年,這位當了五十九年名義上天下共主的天子駕崩。

那時天下大亂,經過長平之戰,秦國一統天下已是不可扭轉的大勢,各諸侯國根本無心關注這位名義上天子如何駕崩,史書對此也幾乎沒有記載。而他之後,也沒有人再繼承王位,歷經三十七位天子的周朝,隨著這位末代天子的駕崩,也悄然而逝。

也是在這一年,沛豐邑中陽里(今天江蘇徐州豐縣),有一戶劉姓人家生了一個男孩。這在當時最多只是引起當地鄉民關注而已,畢竟鄉里鄉親的,鄰家添了一個男孩,總還是要去賀一賀的;

何況,巧合的是,這家劉姓人家的家長劉太公的好友——史書沒有記載這位好友的姓名,我們只知道其姓盧——也在同一天添了一個男孩。對於村裡來說,也算雙喜臨門了,所以樸實的鄉民們帶著禮物去祝賀兩家。

那天,所有去祝賀的人,做夢都無法想像,這兩個同一天誕生的男孩,將來會建立一番怎樣的豐功偉業。因為,這個劉姓人家的男孩就是後來創建綿延長達400餘年大漢王朝、我們熟悉的漢高祖劉邦;與他同一天出生的那個男孩名叫盧綰,追隨漢高祖打天下,官居太尉,後來先是被封長安侯,再被封燕王。

《史記·盧綰列傳》一句「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明明白白告訴我們這位與漢高祖同日出生的發小是如何深受寵信。

劉家當時只是本地普通人家,由於《史記》、《漢書》對劉邦出身的介紹都非常簡略,我們沒法從中獲得更多的信息,僅從這兩部正史中劉邦成年後家境的有關信息中可以推測,劉家不大像當地顯赫家族。但是,準確地說,此劉家只是一戶落敗的家族,其實他們祖上極其輝煌顯赫,是著名的五帝之一的堯帝的後代。

五帝是歷代非常推崇的遠古時代五位最傑出的部落首領,但由於時代實在太過久遠,關鍵那時候還沒有文字,所有事迹都只能口口相傳,甚至連五帝是哪五人,都有好幾種說法。

《史記·五帝本紀》採取的是黃帝、顓頊、帝嚳、唐堯和虞舜的說法。堯是五帝之一的帝嚳的兒子,曾先後被封於陶、唐兩地,所以號陶唐氏,後世稱之為唐堯。

據說他活了118歲,在位長達98年,司馬遷贊他「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史記·五帝本紀》),是備受後世儒家推崇的聖人。

堯帝

堯帝最偉大的功績,也是最受後世推崇的事迹,是改變了在他之前部落首領位置父子相傳的方式,而「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以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史記·五帝本紀》),這就是史稱的禪讓。

但是,堯與舜以及後來舜與禹之間的禪讓,到底真相如何,其實後世很有爭議。西晉時期發生一次著名盜墓事件,從戰國魏襄王(也有說是魏安釐王)的墓葬中被發現一部編年體史書《竹書紀年》,那裡面關於這段歷史記載的可不是這麼溫情脈脈、充滿讓後世憧憬不已的場面。

相反那是「堯德衰,為舜所囚也」,「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轉引自《史記·五帝本紀》之集解),就是說舜趁堯帝晚年精力衰竭之時,突然發動一場政變,把堯帝囚禁起來,又把丹朱禁閉在外地,使得他們父子不能相見,從而奪取了帝位。當然,《竹書紀年》這段記載出來真可謂石破天驚,自面世第一天起,就被歷代儒家質疑——不質疑不行啊,否則千古聖人堯舜禹的形象全部都要被完全顛覆啦!

我們還是持傳統說法好了,堯帝把帝位禪讓給舜帝,但也沒有太虧待自己的兒子。其中,他有個叫源明的兒子,被封到劉國,其子孫就以國為姓,史稱劉氏正宗,這個劉源明就被尊為劉氏得姓始祖。

這裡,得簡單介紹下姓和氏的關係。上古時代,姓和氏是嚴格區分的,所謂「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是追根溯源,同一個祖先即為同姓;而氏是子孫繁衍,後代隨著封邑、官職等的變化而產生氏的變化,形成不同的氏。秦漢後姓氏逐漸合一。

劉源明的子孫不斷繁衍,後世可謂人才輩出。《漢書·高帝紀》在最後部分,專門記述了劉氏歷代發展脈絡,從中我們可以大致知道劉邦的先祖是如何一步步發展的。

在夏王孔甲時代,劉氏出了一個叫劉累的,據說學過馴龍的本事,被夏王孔甲挑中,將一雄一雌兩條龍交給他馴養。不過,劉累的馴龍術應該學得不精,養了一段時間後其中那條雌龍死了。劉累估計怕被發現,想了一個辦法,把死了的雌龍做成美食給夏王孔甲吃。不久,夏王孔甲想看看這兩條龍養的咋樣了,劉累就嚇壞了,帶著家人連夜出逃。

是不是覺得有點像神話故事?龍不是傳說中才有的嗎?龍到底是種什麼樣的動物,沒人說得清,但先秦典籍中確實大量出現過關於龍的記載,好像古人真的對這種神秘動物非常熟悉。

比如,《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記載,這一年龍又出現了!當時晉國的執政魏獻子為此專門向晉國太史蔡墨請教關於龍的典故。蔡墨非常詳細地解釋了前人馴養龍的故事(包括前面說的劉累馴養龍的故事),現在的人(注意這裡是指春秋時期的人)為什麼見不到龍了。劉累逃到一個叫魯山的地方,傳了三代後,天下進入了商朝時代。到了商王武丁時,其後代被封為豕韋氏。

到了周朝以後,劉氏後人又先後被封於「唐」、「范」、「杜」,所以又形成了唐氏、范氏和杜氏。

其中,范氏在晉國可是了不起的重臣,晉國稱霸時,范氏是晉國的正卿。這一支范氏很不簡單,後世也出了不少名人,比如春秋末期助越王勾踐稱霸的范蠡,戰國晚期為秦國奠定霸業的范睢,還有宋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

魯文公六年的時候,晉國的國君晉襄公去世。由於沒有確立太子,也沒有留下遺命讓誰繼位,接下來自然就是我們在宮斗劇中非常熟悉的情節,晉國這下可很是熱鬧了一番。晉國的執政趙盾開始想著國賴長君,於是派范氏的士會去秦國迎接在那裡做人質的公子雍(晉襄公的弟弟)回國繼位。結果士會剛到秦國,趙盾就改變主意了,擁立晉襄公的兒子公子夷皋繼位,即晉靈公。

士會

而身在秦國的士會還做著擁立新君的美夢,根本不知道晉國已經翻了天了。公子雍和士會帶著秦國護送他們回國的軍隊日夜顛簸往晉國趕,剛進入晉國境內,卻被早已埋伏好的晉軍打了個措手不及,連公子雍都死於混亂之中。這下,士會不敢再回晉國,就逃去秦國。不過,世事難料,幾年後,士會還是回到晉國,但他有一支後裔從此留在秦國,這支留在秦國的士會後裔,恢復了劉氏。

到了戰國時代,在秦國的劉氏後裔,參加秦國攻打魏國的戰爭,卻被魏國俘虜。但魏國沒有殺他,這樣劉氏又重新回到魏國(魏國是春秋的晉國分裂而來,因此說是重新回到魏國),並且幾代都在魏國做官。

後來,劉邦的曾祖父劉清東遷到豐邑。到劉邦祖父劉榮(和後來漢景帝第一個太子臨江王劉榮同名)的時候,劉家還是非常富有,這位富家子極為樂善好施,甚至最後散盡家產,所以到劉邦父親的時候,劉家已經是當地的普通人家了。

我們簡單地回顧下《漢書·高帝紀》為我們梳理的劉氏家族的幾千年的發展史:

晉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范氏為晉士師,魯文公世奔秦。後歸於晉,其處者為劉氏。劉向雲戰國時劉氏自秦獲於魏……是以頌高祖云: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

堯舜禹湯,這是備受後世儒家推崇的上古四位最英明的帝王。最古老的書——《尚書》只記載堯以來的事迹,這位聖人的後世子孫傳承有明確的譜系記載。其始封劉國的兒子源明是劉姓一世,為夏王孔甲馴養龍的劉累是其十八世孫,東遷到豐邑的劉清是堯帝七十二世孫,劉邦則已是七十六世孫(也有材料說是七十五世孫。唉,實在太過久遠,數錯輩分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劉邦作為堯帝的後裔,雖然其上代已經衰敗成普通人家,但他血液里流淌的仍是聖人的血,在秦末亂世,風雨際會之際,斬蛇起義,如同他的聖人先祖一樣,創下非凡功績,最終開創四百餘年的大漢王朝,乃至華夏族自此以後就以「漢」作為民族永遠的名稱。

文章來源於有聽讀書投稿,作者:品茗塵俗外;如涉及版權請告知,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常與同好爭高下

請移步圖文下方「留言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聽讀書 的精彩文章:

他是帝國的開啟者,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卻是個悲催的父親
荊軻:一個一事無成的刺客

TAG:有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