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最幸福的人生,莫過於擁有這三樣東西,你有嗎?

心理學:最幸福的人生,莫過於擁有這三樣東西,你有嗎?

心理學:最幸福的人生,莫過於擁有這三樣東西,你有嗎?

最幸福的人,最有意義的人生,莫過於擁有這三樣東西:

心理學:最幸福的人生,莫過於擁有這三樣東西,你有嗎?

心理學:幸福人生

1、有愛做的事

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是幸福人生的關鍵。

知名導演李安假若沒有找到拍攝電影,或許他的人生也會莫名其妙的寂寥。

他曾經在自己的自傳里寫道,只有碰到電影的時候,他就會有一種莫名的自信與心流。

心流是心理學一個概念,講述的就是當人處於心流狀態的時候,往往是最幸福最具有創造力。

茨威格曾經在《人類群星閃耀》記錄羅丹宴請他時,邀請他參觀他的雕塑室。

等他進去介紹時,一下子就沉迷在雕塑的世界中。

並立刻投入創造,竟然忘記了客人的存在。

茨威格第一次體會專註的魅力以及專註帶來自我充實感。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一個人最大的幸運就是在年富力強的時候,找到自己使命與喜歡的事情。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的時候,他就已然覺醒在自己路上。

當然他的人生也已經與他人真正意義上拉開巨大的差距。

因為事實上很多人在關於為什麼而活都還是較為渾渾噩噩,很少去思考這個問題。

只有真正意義上發現自己愛做的事情,對於我們來說,比結婚更重要,因為這才是我們人格完善的基礎。

心理學:最幸福的人生,莫過於擁有這三樣東西,你有嗎?

心理學:幸福人生

2、有愛的人,也被愛著

第二件事,就是有愛的人,也被人愛著。

這種愛是親情,也可以是友情。

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寄託,也是人世間感情最深刻的連接。

真正懂得愛的人,會深刻的明白愛的美好。

我在諮詢的過程中,發現實際上許多人都缺愛。

缺愛是我們不幸福的關鍵。

她與我們過往的撫養關係有關。

如果從小與父母關係疏離,往往成年後愛情會更加一波三折。

缺愛還與我們內在的安全感有關,一個人安全感越充分,那麼她就會更加主動愛人;

反之,一個人不懂得愛,則是充滿猜忌懷疑,在愛中關係定然劍拔弩張。

親密關係也面臨重要考量。

亦舒曾經說過,要麼給我很多錢,要麼給我很多愛。

這句話深入人心,但是也告訴我們愛對於我們重要性。

杜拉斯也曾說過,愛之於我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慾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當我們生活中有愛的人,同時自己也被愛,那麼往往而言生活幸福度更高,因為愛最具有療愈力量。

如果我們在生活被愛遺棄,帶來的傷害都是巨大的,我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療愈與修復。

心理學:最幸福的人生,莫過於擁有這三樣東西,你有嗎?

心理學:幸福人生

3、被人需要

最幸福的人生第三種就是擁有一種被人需要感覺。

當我們在生活中發現自己沒有被人需要的時候,其實是最絕望的時候。

最大的悲痛莫過於心已死去了。

前不久爆發104歲古德爾科學家選擇安樂死的原因就是感覺到自己被世界遺棄。

本來他還想繼續發揮自己的科研事業,但是他發現政府已經覺得他太老了,停止了讓他繼續科研的機會。

這對於一輩子獻身科學的科學家來說,都是非常痛苦的,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而他自己身邊的朋友也都已經死去了,身邊再無有能跟他交流的人。

於是老人家覺得自己此生已經沒有多大意義,再也不被需要了,再也沒有存在的需要了,所以他選擇自己奔赴瑞士安樂死。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被人需要是我們個人價值重要體現,當你被周圍人認可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會更有意義。

你也會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我曾經認識一個攝影師,他跟我講述,你知道我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嗎,就是當別人叫我幫他拍攝照片的時候,這是我意識到我是被需要的。

這種需要就是建立在自我價值被肯定與被信任,所以無論他多累,他都會用心拍攝,因為他珍惜這種被需要的感受,那是自信的源頭。

被需要也是一個人獨一無二的地方,當我們自己認可,被別人認可,我們內心往往也能激發更多的勇氣與幸福感。

這就是最幸福的人生,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有愛的人,自己也被愛;能被人需要,這就是一個人價值感所在。

所以我們要想讓自己過得更幸福,就需要從這三方面下手,好好努力,讓自己擁有更有意義與有價值。

作者簡介:唐若,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力成長訓練營開創者,國際DISC認證講師與顧問。

心理學:懂得這三點,你的心態會越來越好
心理學:不明白這三點,你可能越努力越貧窮

TAG:唐若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