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共享汽車始終突破不了重資產的重壓,未來路在何方?

共享汽車始終突破不了重資產的重壓,未來路在何方?

圖片來自「123rf.com.cn」

繼友友用車和EZZY去年相繼宣布停運後,日前,共享汽車領域又有新的玩家撐不下去了。

日前,麻瓜出行宣布從5月20日起正式停止服務,同時押金、充值金額等都可以申請退還。僅僅投放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麻瓜出行宣告破產,可見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有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國內註冊運營分時租賃的企業數量接近400家,實際有車隊運營的公司數量超過100家,真正是處於「百家爭鳴」的態勢。

重資產模式「壓死」企業

除了麻瓜出行外,今年2月,易卡綠色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公告中顯示,其公司正在出售100%的股權,顯然已經是窮途末路。

如果復盤這幾家已經「死亡」的共享汽車企業,不難發現,他們都死在「資金鏈短缺」這一點上。而導致共享汽車行業「風險如此高」的原因,跟行業本身的重資產屬性密切相關。

翻看現在場內的玩家背景不難發現,作為一個重資產模式的行業,企業本身需要依附或與傳統汽車品牌合作。如EVCARD是2016年上汽集團旗下的分時租賃公司e享天開合併而來的,盼達是重慶力帆集團旗下的品牌,GoFun是首汽集團旗下品牌,易開出行與一汽集團有戰略合作等。湊巧的是,這些玩家目前也是行業內的頭部玩家。而此前宣布停運的這些玩家,恰恰缺乏了這些背景,也未能尋得合夥渠道,只能飲恨而終。

正是由於成本高企,必然會導致這個行業的運營風險高企。據悉,目前共享汽車的營收主要來自汽車租金,而共享汽車的租金在一定程度上比計程車甚至滴滴還便宜,這也讓共享汽車的回報周期相對拉長。而一旦企業的運營或者成本管理出現問題,資金鏈條也會產生反應,容易引發企業危機。

在業界看來,共享汽車前期需要投入的資金非常大,除了車輛採購成本外,企業還需要支付停車費、油費/電費、保險費等日常運維成本。這就意味著,共享汽車是一個重資產的行業,如果資金實力不夠強大,就沒辦法做大規模投放。這就很容易解釋,為何共享汽車沒能像之前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玩家一樣成為吸金大戶的原因。

也正是受限於成本的原因,讓一些玩家無暇顧及服務管理。從車輛維護到車輛管理,這些環節充斥了嚴重的效率低下和成本放大,進一步影響用戶的體驗與市場被教育程度,從而變成一個惡性循環,「死亡」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行業存在多重利好

不過,對於仍在活躍的玩家來說,這個行業前景仍然十分廣闊。

全球頂級戰略管理諮詢公司羅蘭貝格發布的《2018年中國汽車共享出行市場分析預測報告》,報告指出,中國2018年的共享汽車市場有望達到2300億美元,在全球共享經濟中的佔比由33%提升至44%,成為領軍力量。共享汽車2018年在中國的直接需求將有望達到3700萬次/天,潛在需求帶來的潛在市場容量有望達到1.8萬億元。

而從目標人群來看,當下私家車的保有量和駕照的擁有量完全不成正比,意味著市場存在大量有開車需求的潛在用戶。

政策也是一大利好。去年8月8日,交通運輸部、住建部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分時租賃發展」。有共享汽車企業創業者在接受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採訪時表示,指導意見的出台促使了行業的規範發展,同時明確了共享汽車在整個交通出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對保護分時租賃用戶權益,降低平台運作風險,優化車輛供給與出行體系具有積極意義。「此前共享汽車更多的是處於試水期,去年以來,政府相繼出台關於共享汽車的有關政策,鼓勵與扶持的態度逐步明確。而通過前期的試錯,共享汽車商業模式也變得越發成熟,共享汽車行業發展正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巨頭的進場或許更能說明這個行業的光明前景。5月7日,立刻出行宣布完成B輪融資,該輪融資由螞蟻金服領投,君聯資本、險峰長青、藍馳創投等機構跟投。立刻出行表示,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在全國20~25個城市開通共享汽車服務,車隊規模將達到4萬輛。當中的螞蟻金服入局,顯然值得關注。

事實上,去年包括滴滴、美團等互聯網巨頭和一些傳統車企也在逐步推出自己的共享汽車項目,如北汽、上汽、吉利等。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整車企業、互聯網企業等進入共享汽車領域之後,還有其他大玩家正在觀察市場,等待現有行業內企業進行試錯。而現有的互聯網巨頭和整車企業之所以進入共享汽車領域,則是因為他們手裡掌握了大量的資源和資金。

無人駕駛或成突破途徑

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行業內已經出現玩家倒閉、巨頭入場的狀況,但是整體來說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

前海萬圖董事長宋詠紅認為,共享汽車行業是一個新興市場,預計2018年的潛在市場容量能夠達到萬億級。「而共享汽車企業行業的另一個特徵是以新能源汽車為主,這是區別於傳統汽車租賃行業的標誌之一。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未來的趨勢是新能源汽車逐漸替代燃油汽車,由於目前新能源汽車處在技術快速升級換代的階段,更多的用戶處在觀望期,這個階段用戶使用新能源汽車的途徑更傾向於『使用體驗』而非『購買』,這為共享汽車提供了發展的時機。」宋詠紅說。

也有觀點認為,無人駕駛是共享汽車可能尋求突破的一個途徑。業內認為,無人駕駛可以解決共享汽車行業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例如不用再讓用戶去找車,而是讓車自己行駛到用戶身邊,同時結束時汽車可以自動回到固定的停車位,實現真正的隨取隨還。

據悉,目前,一些共享汽車企業的無人駕駛項目已初步成型。盼達用車去年成為百度Apollo開放平台的生態合作夥伴,並在近期表示其與百度合作的無人駕駛項目將於5月底在重慶市兩江新區試運營。GoFun出行已初步研發出無人駕駛自動取還車技術,預計今年年底將上線自動泊車。途歌也表示後期一定會考慮無人駕駛,認為這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在今年1月份,滴滴成立了AI Labs(人工智慧實驗室)。滴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正在中國和美國的三個城市進行自動駕駛測試,並將在2019年年初推出自動駕駛車隊。滴滴出行還在4月份聯合31家企業發起了洪流聯盟,這些企業來自汽車製造、新能源、數字地圖、車聯網等領域。滴滴欲藉此構建汽車運營商平台,並聲稱要推廣1000萬輛共享新能源汽車。

谷歌旗下的Waymo也計劃直接用自動駕駛代替人類駕駛汽車,雖然同樣在這月遭遇了一次交通事故,但自動駕駛是一個人工智慧學習的過程,需要時間去完善。

共享汽車的故事,似乎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期待。

本文來自創業資本匯,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廝殺的2018,內容成競爭的焦點,在線視頻決勝局開打
Booking集團收購活動預訂軟體商FareHarbor,加速目的地旅遊數字化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