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楚務:越過洞庭路八百——王憨山先生國畫藝術欣賞

張楚務:越過洞庭路八百——王憨山先生國畫藝術欣賞

集雅齋」是《毛白菜》微刊的一個特設欄目。社會生活是多元的,人的興趣也是多彩的。用文字反饋出多元多彩,是《毛白菜》希望達成的一個目標。本期「集雅齋」刊發畫家、書畫評論家張楚務先生的一篇文章,以隆重介紹著名畫家王憨山先生的藝術成就。

王憨山先生簡介

王憨山,原名噓雲、一塵,又號軼塵、石父。著名國畫大師。被人稱作「其詩如白石,字似金農,畫則崇尚周頤論詞的「重、拙、大」的審美法度,磅礴大氣,不阿流俗、獨闢蹊徑」。

《越過洞庭路八百》《誅鼠篇》《遵古法制》《勝乎敗乎》直抒胸臆,立見肝膽,我們能從他的筆端感到人類情感之弦的震動。畫家王憨山自1987年首開個人畫展以來,他的名字一直哄傳不息,如雷貫耳。有人說孕育花鳥畫的農耕文明正在式微,王憨山的花鳥畫便是這式微中的迴光返照,是奇蹟。

奇蹟的代價是艱辛的勞動。他沒有談笑間一揮而就的瀟洒,沒有信手拈來的輕鬆。作畫先畫草圖正是他與眾不同的地方,亦是比別人更加艱辛的原由。一幅畫,構圖、造型、筆墨、色彩之關係都要苦心經營。《勝乎敗乎》就畫了十多張草圖,《昨夜東風催春早》已有四十多處補丁,還未定稿。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狂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不蹈纖弱。著名書畫家林凡戲稱「幾如老嫗作鞋底,層層補綴,挺然如板。」因此在他的畫室里「廢畫三千」也就自不待言了。

文人畫不工於形,而重於神。動於情趣,發於意旨,達於神韻,這種情、意、神的發揮,是由其人全部學養所決定的。王憨山「二分寫字,二分畫畫,六分讀書」的主張便是源於這種認識。他現在七十五歲高齡,一如既往,每天都要看書學習,他認為唯有讀書才能做到文人畫有文,才能達到高遠的境界。在王憨山先生的畫室,齊白石、八大山人、李苦禪、朱屺瞻等大師的作品集高聳若牆,翻開的《崔子范談藝錄》還散發著剛握過的體溫,他一刻也沒放棄這種文化充電。

厚積薄發,平凡的花鳥蟲魚,一經他刪拔點染,立即閃耀哲理的光芒,塵封礫掩的事物被照得通亮。

「余之塗雀也慘淡經營者,凡四十年尚不得其要……」王憨山先生在他的新作《雀躍圖》中有這樣的題記。這是一位大師向藝術腹地運動時發出的太息,是對自己人生狀態和創作狀態的自覺調整,是又一次自我否定。

世間許多事情的安排猶如趣談,就在王憨山先生又一次自我否定的時候,血肉之軀也要經歷一次痛苦的蟬蛻,近乎必然地,他病了。他突然全身痛癢,無葯可敵,幾天的煎熬竟脫去一層皮。藝術與人生痛苦的體驗有不解之緣在這裡得到印證,人格在痛苦中得到鍛造,學養在痛苦中得到蒸煮,《不覺鵝黃上柳梢》《桃之夭夭》《金玉滿堂》《魚我所欲也》便是蒸煮中散發的縷縷芳香,鍛造後奏響的盛世笙簧。

嗅著這芳香,聽著這笙簧,我們再看看王憨山使用頻率極高的「九石弓」閑章,不禁使人又一次愴然心顫,他確實是用九百斤力氣拉起智慧之弓的。

王憨山先生是我國優秀文化的崇拜者、傳承者,他以一種殉道的精神在不斷掘進的文化探源中尋找自己的位置,作品是他痛苦的人生體驗的對象化,是篤誠真實的軌跡。

【作者簡介】張楚務,1952年5月生,曾任湖南日報美術編輯、三湘都市報美術編輯,現任湖南省直書畫家協會副主席、瀟湘書畫院特聘畫家、湖南省九歌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陶瓷科學與藝術》雜誌編委、《湖南書畫》雜誌編委。

延伸悅讀

集雅齋 ‖ 張楚務:「好色之徒」柯桐枝國畫藝術成就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毛白菜 的精彩文章:

集雅齋‖張楚務:靜水深流——曾曉滸先生書畫藝術欣賞
新苗圃‖鍾雨萱:何以風景如畫?

TAG:毛白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