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主持人問試飛員:你怕死么?試飛員的回答亮了。今天,講故事的都不是普通人

主持人問試飛員:你怕死么?試飛員的回答亮了。今天,講故事的都不是普通人

今天講故事的,可不是一般人。

他們當中,有一心挑戰飛行極限、以別人都避之不及的冒險為樂趣的新型飛行器試飛員;

有從穩當的「鐵飯碗」中辭職、在農田的木屋實驗室中追趕世界商業航天步伐的博士;

有非要花費時間和精力,證明中國人也能環球飛行的老闆;

有放著成功的本行不做,偏偏異想天開,要讓人類在天空中長期生活的傢具設計師;

還有非要邀請與航空有競爭關係的交通工具的設計師來「懟」自己的飛機設計師……

他們看起來好像都不大「正常」,但是包括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博士在內的科技大咖,卻將他們請上了5月26日在杭州舉行的國際科技和互聯網盛會 -2050大會的講台,暢談對未來交通的看法。

這些人所做的事情,為什麼有意義?為什麼打動了行業「大佬」?為什麼鼓舞人心?

下面我們就回顧他們的演講,或許對我們就學、擇業、選擇人生道路有所啟發。

Paco Uybarreta,馬丁公司個人飛行器首席試飛員,前美國空軍試飛員。常常被人問道:「試飛有風險,你不害怕傷亡嗎?」

我是馬丁個人飛行器的試飛員,大家不難看出,這是一種有別於我們常見的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的產品,能載著我們自由地在天上翱翔將近30分鐘,最大飛行高度可以達到接近1000米!

試飛馬丁個人飛行器的Paco

我從小就酷愛飛行,進入美國最頂級飛行員甚至宇航員的搖籃 - 空軍試飛員學校是我的願望,而且最後夢想成真。然而,我發現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一樣痴迷藍天。比如,在航班上,我常常看到只有個別人貼著窗戶觀看外面的景象,其中一些還是嬰兒;剩下的人,要麼眼睛一直盯著手機屏幕,要麼睡大覺。

乘客對飛行缺乏興趣,或許可以歸咎於他們在飛行中無所事事,那麼坐在前面的飛行員總該好一些了吧?非也!現代客機已經高度自動化,大多數時候,飛行員不過是根據既有流程完成操作而已,他們當中很多人同樣覺得,要不是法規和紀律要求,早就去打瞌睡了!這樣的工作,算是飛行嗎?我覺得不算!

還有時下流行的軍民用無人機,大家坐在屏幕前,用手柄和鍵盤就能把萬里之外的工作完成了,一點代入感都沒有。這算是飛行嗎?我看也不是。

我在試飛過程中,駕駛過U-2、F-16、龐巴迪CS300等幾十種軍民用飛機,但我始終覺得並不過癮,還是感到有約束,於是也一直在尋找真正自由的飛行,直到我遇見了馬丁單人飛行器。

不需要機場,也不需要複雜的保障設備,只需給飛行器加滿普通汽油,你就可以從自家後院拔地而起,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在清風和白雲的撫摸中感悟天地的壯美,這才叫真正的飛行。我找到了自我,而馬丁飛行包也找到了「伯樂」。

很多人、包括今天的主持人問我,試飛工作充滿危險,我會不會害怕受傷甚至死亡?我從不迴避這樣的問題。我認為,世界上的幾十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而我的定位就是挑戰飛行。我熱愛這一行,因此風險和困難都不會讓我畏懼,他們只會讓我在工作中變得更加專註,從而一次次完成挑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它的引領下,我得以一步步實現人生價值。

資料圖:單人飛行器甚至參與了電影《空天獵》

楚龍飛,翎客航天CTO,北航飛行器設計專業博士,從「鐵飯碗」工作中離職,2014年拉著小夥伴在簡陋的農田木屋中成立翎客航天,已經成為世界第6家掌握火箭垂直著陸技術的企業,並計劃2020年進行首次航天發射。翎客航天「做事激進」,被一些人視作「瘋子」

為什麼我們要迫不及待地奔向太空,因為它的吸引力太大了!

對於很多普通人,「太空」這個詞帶來的第一印象是神秘、遙遠,甚至有一點可怕。其實,太空其實很酷、很浪漫,也非常有價值,它離我們在座的每個人都很近,我們可以直接近距離去觸摸它、享受它、利用它。

美國的太空物聯網計劃,計劃通過數千顆衛星把地球包圍起來,形成一個物聯網,未來我們在地球上,從海洋陸地到天空,從沙漠到森林和島嶼,任何一個角落都能通過衛星網路與全世界交換信息。

還有太空旅遊,試想一下我們每個人將來可以飛到十幾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位置,在黑色的背景下,我們這顆藍色星球完美的弧線,可以看到地球大氣層,這是什麼體驗?當然目前這個體驗要付出一百萬人民幣的代價,然而經過我們這樣商業企業的努力,可能2030年左右就降低到每個人都可以承受的水平。

當我們有能力自由進出太空以後,另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就可以付諸實踐了。現在我們跨大洲的飛行可能要飛十幾個小時,而未來基於火箭動力的交通工具可以實現地球上任意兩個大城市之間一個小時之內到達,這將是一場載入史冊的變革!

接下來,我們還可以把工廠搬到太空,利用太空高度真空、失重的特性,我們可以完成很多在地球上完全無法實現的事,例如高精度3D列印、冶煉、加工等等,從而將人類生產力推向新台階。

最後,太空技術還有望幫助我們移居其它星球。無論是馬斯克的自述還是著名小說《三體》,都表達了地球是人類搖籃,但人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里,必須勇敢走出去才能生存和發展的道理,畢竟保不準某一天地球可能不再適合生存了。

宇宙是那樣廣闊,我們人類可以做的事情是那樣的多,單單依靠有限幾個單位,開發太空的腳步終究太慢。因此,我和我的小夥伴們決心投身這場變革。

當然,起步階段的日子肯定不會太好過。這是我們在江蘇一處農田中的實驗室,門口樹立了一個路標,此地距離北京900多公里,距離上海300多公里,而距離太空,只有短短100公里。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就看看這個路標,頓時覺得太空並不遙遠,我們只要加把勁,浩瀚無垠的宇宙寶庫就會向我們敞開。

目前,我們翎客航天已經成為全球第6個掌握火箭垂直回收技術的企業,並計劃在2020年發射商用運載火箭新航線一號。火箭能夠將 200 千克有效載荷送入 500 公里高的軌道,而且火箭還具備回收復用能力。報價方面,我們將在保證利潤的情況下為客戶提供最具性價比的發射方案:一次性發射價格 2500 萬,可回收發射報價 1500 萬,大大低於現有航天發射報價。

有人說我們的想法過於瘋狂,但我相信,大家深入了解太空蘊藏的無窮魅力之後,就會覺得今天的「只爭朝夕」毫不過分。《三體》作者大劉老師曾經說過,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人類進入星際大航海時代的前夜,人們終將走進地球,這是我們生存疆域的拓展,是整個文明生態的升級,意義之巨大怎麼說都不為過。我堅信這是一個偉大預言。挺進太空是我們能為人類這個渺小物種所做的最大努力!

張博,美國通用航空公司董事長,環球飛行家。「中國是航空大國,但卻是飛行小國。飛行離中國人並不遙遠,大家一樣可以成為藍天中的佼佼者。」

我叫張博,是一名飛機愛好者,同時也是完成首次以中國為出發地和終點的環球飛行的挑戰者。

我為什麼花費時間和金錢進行這次挑戰,還得從在美國的經歷說起。我曾經居住在美國芝加哥,那裡冬天非常陰鬱,厚厚的雲層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為了放鬆心情,我會駕駛飛機帶著朋友飛到雲層上方,享受幾個小時難得陽光。我非常喜歡飛行帶來的這種便利和瀟洒,而美國朋友也說:「嘿,你們中國人也挺會『玩』的嘛,厲害!」

聽到那樣的話語,我就想,是啊,全世界人民共享一片天空,憑什麼老外能夠自由自在地飛翔,而我們中國人卻要被拒之「天」外?我們也應該親歷廣袤的天空的神奇、快樂和便利!

怎樣證明和展示我們中國人的飛行能力呢?那就環球飛行吧,全世界都看得到。可我一「做功課」就發現差距了。2016年8月我開始挑戰之前,人類已經進行過350多次輕型飛機環球飛行,基本都由歐美人士完成,而從中國出發的還是一個空白。我就立下決心,填補這個空白!

環球飛行難,不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5000人次曾經登頂珠峰,超過500人次進入太空,而完成環球飛行的不過300多人次,很多飛行先驅在挑戰過程中獻出生命。

環球飛行的一圈必須要切合所有的子午線,同時對距離也有要求,不能低於南北回歸線的長度,即3萬6千7百多公里,在整個環球飛行過程當中必須是同一個飛行員同一架飛機來完成這種飛行。

我在途中遇到了種種挑戰。大家知道我使用的是一架TBM700單引擎螺旋槳飛機,它的高度、速度、續航距離都非常有限,沒法越過大洋,只能順著海岸線來進行飛行,路程特別漫長。而且我們這架飛機很小,上面沒有衛生間。為了避免麻煩,飛機開始前5、6個小時,我就不吃不喝;接下來又是5、6小時的飛行也是這樣。每天十幾個小時不能進食、不能進水,還要進行大強度勞動,持續了將近兩個月才完成任務,還是挺困難的。但是,當我返回北京的那一刻,這種辛苦瞬間被喜悅代替,我看到了中國發展航空的廣闊前景,我們成功了!

現場觀眾

但是過後,我還是想對咱們國家提出一些期望。我這次環球飛行一共途經23個國家,22個都是領空開放的,唯獨中國一家領空不開放,不僅不對外國開放也不對本國開放。我們飛越了幾乎中國所有類型的機場,比如首都機場這樣的特大型機場,瀋陽、烏魯木齊、蘭州等大型機場,也使用了通用航空機場甚至軍民兩用機場,幾乎把中國所有的機場類型都落了一遍,在各個地方都需要辦理各種手續,的的確確覺得中國老百姓要想自己飛起來,難。

中國大力發展航空,航空管制方面也需要放開。我們國家是航空大國,民航業體量位居絕對的世界前列;但我們又是個飛行小國,飛行執照普及率遠遠遠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而後者更能代表國民「享有天空」的能力。欣喜的是,今年我在中國飛行,已經能感受到與2年前的區別,這讓我充滿信心。

資料:張博環球飛行駕駛的TBM700飛機

我想通過環球飛行讓大家知道,飛行並沒有那麼神秘,離我們老百姓的生活並不是太遠,像我這種從來沒有過飛行經驗,從來沒有摸過飛機的人,也能用短短50多天時間拿到飛行駕照,也敢於去挑戰環球飛行。

同時,我也想為中國的通用航空搖旗吶喊,添磚加瓦。我認為航空,特別是通用航空是一種文化,我們中華民族5千年有很多的優秀文化,但是唯獨在航空史上,特別是通航,我們的文化才在剛剛的起步。所以我們很多年輕人對飛行的夢想,我們的孩子對藍天的渴望,都需要培養和呵護。

飛行不僅僅是一種立體的交通概念,而且也是一種思維的方式,也是一種氣質和情懷,它實際上改變了人的很多概念,和對事物探訪的世界觀。講到2050,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們都應該共同努力,使中國的藍天也成為大家自由飛翔的樂園。

毛一清,上海奧科賽飛機公司創始人,兩棲、人力和太陽能飛機研製者。為什麼一個傢具設計師,非要去折騰人力飛機、太陽能飛機、兩棲飛機這些「不靠譜」的玩意?

我出生在上海,上大學的時候選擇了工藝美術方面的專業。畢業後正逢8、90年代改革開放大潮風起雲湧,順應時代,我成了一個業務還可以的傢具設計師。工作之餘,我的內心還保留著童年的渴望,那就是自由自在地飛翔。

我於是開始接觸飛行,但作為一個做工美設計出身的人,我覺得當時的市面飛機無論造型、材質、工藝還是人機友好程度上,都有不夠完美的地方。駕駛它們飛上藍天,總感覺有些「彆扭」。我要不就挑剔到底,乾脆自己造飛機?!

毛一青帶領團隊研製的風翎號水陸兩棲飛機

這並不是頭腦一熱的決定,而是經過好幾年細緻調研的結論。我堅信,我國從歷史至今在建築、傳統工藝品、傢具等一直以精湛的手工工藝聞名於世,應用當代先進的材料和工藝,結合管理嵌入現代的質量管控體系,設計製造出具有先進水平、高效安全的私人飛機是完全可行的。

這飛機應該長什麼樣?看著深邃的藍天,我覺得有兩點非常重要,第一,飛行必須簡單,每個人都可以參與,讓下一代不再像我一樣,經過太多曲折才能飛起來;第二,或許又犯了設計師的「職業病」,我對空間特別敏感。遼闊的天空是多麼大的一塊資源,如果人類只做匆匆過客,那將是一種浪費,因此我們應該嘗試著長期居住生活在那裡!

於是,我決心製造人力飛機,探索我們人類可不可以不藉助外力,自己翱翔藍天。我們成功了,飛機還在日本拿到了設計大獎;我們還研製水陸兩棲飛機,不需要跑道,只要水面就可以起降,降低飛行的門檻;我們還製造了「墨子號」太陽能飛機,已經在福建試飛成功。

現在,人類的太陽能飛機依靠白天儲存的電量,已經能夠不分晝夜地永續飛行,接下來,我們可不可以建造一個巨型太陽能飛機陣列,載人在天空中生活?最開始可能是1個人、2個人……最後,變成一座飛行城市。

技術上、理念上這完全可以實現,只要有人去追求去實現這個事情。飛行是非常科學的,也是死板的,你只要掌握空氣動力原理和飛行的原理就很容易實現,它不會很難,不會離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技能太遙遠。

我們試飛太陽能飛機的時候,邊上的農民伯伯在曬穀子,這個畫面讓我覺得飛行就是生活一部分。如果把飛行融入到你的生活當中,你的思維、你的眼界、你的工作、你的生活、價值觀會有很大的改變。

希望我們國家能誕生更多代航空和飛行愛好者,把空間空域的資源利用的更好、更完善。

張馳,中國商飛夢幻工作室負責人,2050大會開場主論壇「空天夢幻」召集人。身為客機設計師,他偏偏對「競爭者」情有獨鍾,邀請其它交通工具設計師聚會

好些人問我,一個搞客機設計的人,為什麼要把商業航天、超級高鐵、單人飛行器……這些與客機或多或少存在競爭關係的交通工具的設計師請到一起,暢談2050年的交通?

張馳(黑衣者)與毛一青共同登台講話

這是因為技術的發展常常出乎意料,你無法預知2050年究竟哪種交通方式會成為主流,因此現在的任何一種嘗試都值得重視和相互學習,特別是在「跨界」已經屢屢成為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利器的年代。

舉幾個例子,如今對傳統汽車廠商造成衝擊的,不是汽車廠商,而是特斯拉那樣誕生於互聯網和金融界的創新企業;今天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也不是出自傳統的航天國家隊,而是來自於SpaceX那樣一個民企;即便往小了說,現在街上大批小偷失業,其中很大貢獻不是來以往的「小偷剋星」警察,而是移動支付技術。

張馳參與研製的靈雀B縮比飛行驗證機

不過,雖然我們沒法預言2050年的具體交通方式,但是它們的發展趨勢還是比較明確的,那就是更快捷、更經濟、更環保、更智能

稍微展開一些說,未來的交通應該是一體化的,你不必糾結於選擇哪種交通工具,智能化交通系統會根據你的需求,為你安排好最優出行方式和路線;人們出行成本不斷降低的趨勢將得以延續,未來機票可以比今天的火車票還便宜;另外還非常環保,即便每個人都出行,也不會增加地球的負擔,人類能夠可持續發展。

我所在的中國商飛夢幻工作室,正在通過靈雀縮比驗證機探索未來客機的關鍵技術。最開始,這款驗證機只有一個航模大小,我們靠著興趣和信念,利用業餘時間自籌資金不斷完善設計,期間也遇到過「摔飛機」的挫折和一些外界質疑,一步步走來,最終造出了現在大家看到長達將近6米、可以飛到3000米的靈雀B驗證機。它採用了翼身融合、V尾等獨特設計,這些技術一旦成熟被應用於載人飛機,每架飛機每年就可以為航空公司節省幾百萬元人民幣的成本,足夠買好幾架其他演講者介紹的飛行器了。

張馳與研製靈雀B的同事在一起

比爾蓋茨說過:「飛機成為了第一個萬維網,把不同的人、語言、想法和價值觀匯聚在了一起」。我每次坐飛機的時候盡量選擇靠窗的座位,因為每次可以向下看到新的東西。飛行不僅僅是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我們在發現新世界。

但是面向2050,面對今天雨後春筍一樣出現的新型交通工具,只把目光聚焦在現有的飛機上就有些太過簡單了。我們更應該以空杯的心態來思考未來:除了幹線和支線客機,有沒有其它飛行器存在的市場?超音速的飛機是否會重回藍天?「載人洲際導彈」會是長途交通的更好選擇?甚至在極端情況下,隨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技術飛速進步,未來大家全變成宅男宅女,拋棄交通工具?等等等等。

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大家如果關起門來各自忙碌,就沒法全面深入思考這些問題。來自不同領域的創新先鋒只有敞開胸懷和「腦洞」,才能讓智慧聯網、創造力倍增,達到1+1+1……>N的效果,團結、高效地一步步構建起前面提到的「一體化的交通」。

大家坐到一起來,這是2050的召喚。

推廣

阿聯酋航空北京出發暑期特惠

歐洲、中東、非洲熱門目的地

經濟艙往返含稅4198元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物語 的精彩文章:

突發!客機窗戶破裂,一乘客被部分吸出或已不治

TAG:航空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