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思念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痛?

為什麼說思念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痛?

第 371 期

黃幾復是南昌人,是黃庭堅少年時的好友,當時是廣州四會縣的縣令。而黃庭堅在山東德平鎮為官,一南一北,相隔甚遠,所以他說我在北海,你在南海,路途遙遠,遠得連鴻雁傳書都飛不到。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這兩聯詩是本詩的點睛之筆,對仗工整,意味深遠。有空間的明朗,也有時間的流逝。讀來朗朗上口,滿口生香。兩句的色調截然不同,上句溫暖明艷,下句蕭索滄桑,是樂與哀,短與長的鮮明對比

遙想當年,正是陽春三月,春風拂面,桃李盛開,如錦似霞,那時我們正年少,意氣風發,把酒言歡,笑談人生。忽然十年的時光過去,都已是人到中年,閱盡人間滄桑。每當孤燈夜雨時,我心底深處記掛的,是與你年少時候的情誼。奈何你我天各一方,道路迢迢,相見太難。

小朋友們都知道,古代不如今天,交通不發達,要去一個地方,步行、車、船,都是極其緩慢的,要好幾個月,甚至一年才能到達。況且也沒有電話、微信、通訊就靠幾封書信,山長水闊,何時才能把我的思念寄託給你?只能把這份情感寄託給有靈性的萬物,托它們帶去,也就有了古人關於寄相思的奇思妙想。

李白把相思託付明月——「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秦觀把思念寄給梅花、游魚——「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王僧孺把思念寄給鴻雁——「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這些既美好又憂傷的情感,在如今通訊高度發達的社會,分分鐘就能影音傳情的今天,卻是再也體會不到了。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詩作後四句,從「持家」、「治病」、「讀書」三個方面,表現黃幾復的為人和處境。作為朋友,黃庭堅很欣賞黃幾復的才華,因此也很為他的處境鳴不平。黃幾復是胸懷治國之才,人到中年,卻還在偏遠荒蕪的嶺南,當個小小的縣令。雖然家徒四壁,但在困境中治學不止,令人欽佩。最後一句很有畫面感,行文至此,詩人感覺說什麼的都是空,便把鏡頭搖到黃幾復身處的環境里。那是一片充滿瘴氣的山溪,猿猴哀鳴著攀援深林里的青藤。這個空鏡頭表達了詩人無盡的惆悵和無奈,意味深長。

| 黃庭堅的書法 |

黃庭堅是北宋的大才子、詩人、詞人、書法家。詩詞與蘇軾齊名,史稱「蘇黃」,比詩更著名的是書法。他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黃庭堅的這首詩,雖然滿紙蕭瑟之意,但還是應了那句話,「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滿腹才情的黃庭堅,終究是被載入史冊,被天下人盡知。

( 文/音 晨子媽媽 )

還記得我們讀過的詩嗎?

歡迎小朋友們、大朋友們跟我們分享讀詩感受

入選將有機會登上「枕邊讀詩」,並得到一份讀詩禮物!

期待來稿 :)

下期再見,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枕邊讀詩 的精彩文章:

唐人七律的壓卷之作居然是這首?

TAG:枕邊讀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