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為什麼一定要結合?包辦婚姻能幸福嗎?

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為什麼一定要結合?包辦婚姻能幸福嗎?

以下來源:非標準建築工作室,作者:薛騰

如何將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相結合,

是中國建築師面臨的一個永恆課題。

但是,

你們有沒有想過:

他們為什麼非要結合在一起?

說到底,這倆從出身、背景、愛好、習慣哪兒哪兒都不搭啊~

中國傳統建築出身名門、家學淵源,從結構、材料、單體形象到群體組合都遵章守理,謹記天人合一、聖賢之道。

現代建築源於西方工業革命引起的社會變革,應該算是個草莽英雄。天生不羈愛自由,自信心爆棚的要拯救全世界勞苦大眾。

港真,這年頭連跨國婚姻都交流障礙,別說倆建築體系的結合了。

封建父母們建築師們卻一直不死心,希望在現實複製美女與野獸的跨種族愛情故事,卻不停的在製造事故現場。

當然,偶爾也有比較成功的,就成了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雖然這些成功的本質還是在等野獸變王子——

或者把美女改造成原始人——

但還是極大的鼓舞了廣大封建父母們的包辦熱情——

有困難要在一起,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讓你們在一起。

甚至這股子風氣都影響到了很多外國建築師,一接到我大天朝的項目就秒變熱心鄰居大媽,非變著法兒的為中西文化融合做貢獻。

今天要說的就是斯蒂文·霍爾

運用中國元素所做的建築——

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

斯蒂文,你說你為什麼想不開。

我們先來看建築

乍一看,除了竹子看著有點中國味道,其他的哪裡有什麼中國元素?

再一看,這不就是柱子頂個集裝箱嗎,別說中國建築了,說是個建築都勉強。

可能大師都比較含蓄,下面就讓我們來拆拆看。

這個美術館的建築實體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在地面上的L形體塊,首層是展廳,地下一層是辦公,另一部分是懸浮在空中的回字形體量,作為空中展廊。然後片牆圍合出一個庭院,庭院的一角有一個水池。

去除空中展廊,剩餘的部分其實也算一個正常的建築。那麼霍爾為什麼要費力懸空起來這麼一個回字形體塊呢?

這就要說到霍爾做這個建築時的靈感來源了,據他自己說,就是中國的水墨畫

1

平行透視

懂點美術的同學們都知道,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之間有一個明顯的差異就是

透視方法

一點透視,兩點透視什麼的想必大家並不陌生,這也是十三世紀以來西方古典繪畫所用的透視方法:所畫內容即人眼所看到的內容,有固定的視點,一切事物向視點聚攏,直至視點在遠處消失。

而中國古代繪畫並沒有固定視點,雖然局部景物也有一定的透視關係,如山的形態與屋頂的形狀是沿著視線呈現,但整體來看,近,中,遠景相互平行,並不符合透視原則。

二者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就是西方繪畫,「空」的地方(既天空)一般在圖面上半部分,而中國繪畫,「空」的地方(既留白)往往在圖紙中央,而天空在畫面中所佔比例則很少甚至沒有。

這些區別都來自於二者的追求不同。西方繪畫所要展現的是真實,客觀的世界,而中方繪畫並不求真實,而是希望在有限的畫面中表現萬水千山,層巒疊嶂,追求無限的景與情。

(這裡不得不插一句,我國的畫家們還算開明,沒有非要去追求什麼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當代藝術的結合)

霍爾先生非常痴迷中國繪畫這種在斗紙之間展現萬物,空間深層交替的特點,滿懷希望的要運用到建築當中。

而具體的操作呢,就是將展廊懸空起來,與下方的片牆共同限定人的視野。

人眼所見,近,中,遠景相互平行,所有構築物密而不死,疏而不漏,層巒疊嶂,空間層次相當豐富。正與中國山水畫所追求的那種形斷意連,虛實相生的意向所吻合。

對立統一

中國水墨畫除了平行透視的特點,其構圖非常強調對立統一,在一幅畫面中,有虛必有實,有開必有合,有藏必有露,有聚必有散,有黑必有白…

四方美術館同樣遵循著嚴格的對立統一規律。比如:

虛實:L形體量與L形水面

聚散:L形體量與片牆

黑白: 地面構築物黑色肌理與空中展廊白色肌理

開合:L形體塊與回字形體塊

起承轉合,欲抑先揚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講究含蓄,以傳統園林為例,絕不會讓人一走進門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後面,這叫做「先藏後露」、「欲揚先抑」。

四方當代美術館的流線處理也採用了這種做法。整體流線呈現出明顯的起承轉合關係。

起:場地入口特地做了一個向上的斜坡,人在進入場地之前,無法看到建築跟場地的全貌。

承:過了斜坡,眼前的景象頓時豁然開朗,空中展廊,誇張的樓梯,片牆圍合的庭院共同組成一幅有震撼力的畫面。

轉:過了建築再往前走,是層疊的片牆分割的庭院,人的視野從剛才的豁然開朗,又變的時斷時續起來。

合:走到場地的端頭,是一個L形的水池,作為整個流線的收尾。

以上就是霍爾先生包辦婚姻的結果。

對此,只想說

但是很幸運這個建築並沒有完全變成車禍現場,還要感謝霍爾先生個人風格的救場。

霍爾是建築現象學的代表人物,他認為人只有通過自己的各種感官親身體驗過建築,才能在一個場所中「定居」。所以,如何引導人體驗建築,如何調動人的各種知覺,就成了建築設計的關鍵。

下面我們看一下霍爾在四方美術館中的具體操作。

1

加長的流線

相比於其他美術館開敞的展覽空間,四方美術館的展覽空間由一條回形的長廊組成。長長的流線延長了人們體驗建築的時間,同時限制了人們的觀展路線。

由於觀展流線只有一條,當人們進入回形展廊之後,沿著既定的流線前行,每一次轉彎,面對的空間構圖都被建築師精心設計,從而達到了建築師引導人們體驗建築的目的。

細膩的肌理

霍爾在四方美術館中所用的立面肌理相當精彩。

地面部分的立面肌理,是將竹子貼在混凝土模板上形成的,混凝土直接繼承了竹子的肌理,遠看立面是一條條相對平行的線,而近看,每根線的細節都不相同。細膩的立面肌理進一步豐富人們的建築體驗。

與場所的關係

霍爾非常注重建築與場所的關係,除了用中國水墨畫的元素設計位於中國的建築之外,回形走廊的盡頭,是一個觀景台,而觀景台正對南京城的城際線,從而與場所產生了關係。

最後,老規矩,

讓我們看一下整個建築的生成過程。

1.基地的範圍

2.確定地面建築體量和水景的位置與大小

3.通過片牆組織庭院

4.垂直交通的位置

5.確定空中走廊的形態

6.確定立面材質

完整步驟:

GIF

建築拆完了。

但說句實在話,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實在感受不到這裡有什麼中國意味。

霍爾花了大力氣去表現的平行透視說白了也只是中國古人的一種繪畫技巧,並不是說中國人真的按平行透視來觀察現實世界的。而事實上你也根本無法克服視線自動聚焦的客觀規律,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個建築的大部分角度都顯得很怪異的原因。

用記錄世界的方法去建造現實世界絕對算不上什麼好主意,否則那些什麼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豈不都可以拿來做成建築?沒人去折騰這些,那為什麼非得和中國繪畫過不去?難道就為了去硬湊中國傳統與現代建築的cp?

這裡並不是對霍爾先生有什麼意見,而是想說

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相結合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先說你為什麼非要讓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結合?

你說是為了求解中國現代建築的發展。

那麼請你再回答我,什麼又是中國傳統建築?

我們現在所常見的古典式樣基本都是明清以後的樣子,那漢唐宋元的建築式樣難道就不是中國傳統建築了嗎?再加上我天朝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各地的風土人情又各不相同,你說四合院是傳統布局,那西北的窯洞、西南的干闌、福建的土樓、客家的圍屋算不算傳統布局?

其實從廣義上講,只要是中國人建的房子都應該算是中國建築,無論建造的是殿堂樓閣還是茅屋小院;無論建造的人是皇家巨匠還是鄉野村夫。

幾千年來,我們的先祖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積攢出了我們現在所見的燦爛建築文化。那到了我們這一代,為什麼非要去追求與西方現代建築的結合才能求解中國現代建築?

難道不是現代中國人所建造的建築就是中國現代建築嗎?

須知,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我知道你現在想說什麼

你大概要說,因為我們的現代建築不發達啊,所以要去學習西方現代建築的先進理念與技術。

這句話基本沒毛病。

但問題是,你學了先進的理念與技術那你就去設計建造先進理念的建築好了,為什麼還要回過頭來非拿傳統建築開刀?

就好像我們終於學會了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難道要用來改造傳統算盤?

我知道你又想說什麼。

你又想說,但我們終究是中國人啊,我們不能丟了我們的傳統。

對,你說的太對了。

我們終究是中國人,我們不可能丟了我們的傳統。

有一些東西是深刻在骨頭裡的,無論我們是盤發留髻還是燙頭染色,無論我們是漢服裊裊還是背心短褲,就好像我們永遠吃不慣牛排麵包的中國胃。

有一些東西,叫做民族DNA。

如果現在讓你去設計一個美國或英國的博物館,你能做出十足十的美國味兒或英國味兒嗎?

你不能。

就像霍爾先生也不能做出一個中國味兒的建築一樣。

所以無論你的設計是奇異囂張還是安穩沉靜,都是實打實的中國建築,你想賴都賴不掉。

那麼,問題就很清楚了。

我們要解決的其實只有怎麼去設計一個服務於當代中國社會的「好」建築,而不是讓那些宏大的偽命題禁錮了思維、束縛了手腳。

包辦婚姻不會幸福,自由戀愛才是王道。

以赤子之心深深眷戀著這個光輝燦爛的國家是一切偉大創造的基石。

本文感謝大師姐林雅楠的修改指導

本文所有分析圖與動圖全為作者自繪,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築技藝》雜誌 的精彩文章:

大與小的故事: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停車樓綜合體
萬科設計又逆天:65平三房!95平四房+雙套房!

TAG:《建築技藝》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