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古一帝李世民:決勝神州 之 秦王掃六合(2):軍事過硬

千古一帝李世民:決勝神州 之 秦王掃六合(2):軍事過硬

原標題:千古一帝李世民:決勝神州 之 秦王掃六合(2):軍事過硬


實在不好意思,拖更太久太久了。主要是之前寫到這裡卡住了有點寫不下去。這一篇寫的確實很勉強,大家湊合看吧。


如果是新讀者或者已經忘掉了我之前寫了啥的,先戳一下這個:

千古一帝李世民:索引


下面開始本篇正文:


************************************


在貞觀年間,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並不多,公認的一共有三場,分別為:貞觀四年平定突厥之亂,貞觀十三年滅高昌與吐谷渾,貞觀十九年出兵高句麗。

在這三場戰爭中,雖然李世民本人沒有領兵,但其軍事思想依舊貫穿其中。本篇以貞觀四年的平定突厥之亂為例,談談在平定突厥之亂中,李世民的軍事思想的運用。


中國的中原地區,自古以來一直受到外來少數民族侵擾。比如著名的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其實反映了西周一直受到犬戎的威脅;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也是為了抵禦匈奴的入侵;漢代和以匈奴為主的北方及西域國家之間,產生了許多傳頌千古的故事。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本質上也是民族大融合。


唐代以後,這個問題其實更加突出:北宋被女真所滅,南宋為蒙古所滅,明朝滅亡後,後金(滿族)滿族乾脆在中原建立了中國的最後一個王朝。



但是,不得不承認,作為文明古國,華夏文明才是真正的小強。雖然威脅中原的少數民族不斷變化,華夏文明卻也一直在延續。真是「鐵打的華夏,流水的外族」。

隋唐時期,中國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中,最著名的是突厥。


突厥興起於南北朝的西魏時期。


在2017年西魏這個王朝突然很熱,被不少偶像劇看上,作為時代背景,比如《楚喬傳》和《醉玲瓏》,但其實西魏只是作為背鍋俠而已,這些劇集裡面涉及的歷史問題只能一笑而過。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天下大亂,北方少數民族全拿中原當作主場打來打去,彼時西魏也只是北方眾多政權中並不強大的一個,誰也不知道西魏(的延續)最後會統一中國,所以突厥一直拚命欺負西魏。西魏只能忍氣吞聲,今天送金銀財寶,明天送公主,活得甚是窩囊。


轉機出現在隋朝。

隋文帝先後統一了北中國,又統一了中國,國力日漸強盛,在針對突厥的幾次戰役中均大勝,居然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大逆轉,突厥的啟民可汗,奉隋文帝為「聖人可汗」,臣服於隋朝,一時風光無限。


可惜好景不長,隋煬帝時期,隨著隋朝內部漸漸不穩定,啟民可汗的兒子始畢可汗漸漸開始跋扈起來,一度把隋煬帝圍困在雁門關。


突厥此後又進入了相當牛逼的一段時間,因為中原天下大亂,分裂後大家的實力都大不如前,紛紛向突厥伏低示好。當年李淵父子起兵時,也向突厥俯首稱臣。待到大唐統一中原後,當時突厥的頡利可汗也多次進犯中原,但囿於唐初的國力實在太弱,而突厥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掠奪人口和財富,因此,這些戰爭,許多都是以唐給出「金帛」收場。


在與突厥的多次戰鬥中,李世民採取的通常也都是避免正面硬交鋒的策略,這主要與唐初的國力以及軍事實力有關,另一方面,隋煬帝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的教訓也深深印在李世民心中。

其實,早在李世民少年時代,參與雁門關之圍的戰鬥時,他採取的就是疑兵之計。(千古一帝李世民:決勝神州 之 雁門出奇謀(上))。在唐建國後,李世民和突厥的多次戰爭,基本上都沒怎麼正式打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大唐也在不斷扶植反突厥的勢力,李世民本人很可能也利用他和突厥高層的關係,進行拉攏和分化,靜待機會。


由於李世民和突厥的突利可汗私人關係不錯,而李世民還故意渲染這種關係,引起了頡利可汗的猜疑。之後,突利和頡利兩位可汗矛盾不斷,頡利還在盛怒之下體罰突利。但是,突利可汗是突厥前任始畢可汗的嫡子,哪裡受得了這種委屈,於貞觀二年私下聯絡李世民,約為內應。


蒲松齡說,「苦心人,天不負」,由於頡利可汗自身統治的殘暴,導致國內動蕩。此時,突厥境內又連年大雪,許多牲畜死亡,這對於游牧民族而言是巨大的打擊。許多部族不斷叛逃。


另一方面,經過武德和貞觀年間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大唐的實力卻不斷強大,大唐隱忍多年,等待並促成的反攻的最佳機會,終於來了。


貞觀四年,大唐集中戰力,一鼓作氣向突厥發動進攻。主帥李靖親率騎兵,繞道孤軍深入頡利可汗大營附近,突然發動猛攻,頡利毫無防備,大敗而逃,李靖隨後緊緊追趕,接連攻破數座城池。頡利可汗無奈派人求和,李世民得知後,決定答應對方要求,與突厥和談。


但是,李靖卻根據自己對戰場形勢的判斷,沒有聽從命令,親自帶領一萬精銳,再次以閃電戰的形式,直搗頡利的藏身之處將其活捉,一勞永逸地解決了東突厥外患。


真正的政治家都明白,戰爭在根本上體現的是國力,打仗最重要的,不是戰場,而是後方的給養。戰爭最可怕的也不是失敗,而是曠日持久帶來的勞民傷財。平定東突厥之亂,謀定而後動,速戰速決,不僅戰鬥本身非常出色,而且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對國力的損耗,令人欽佩。


在這場戰役中,李靖的用兵方略,和李世民的軍事思想高度相似,都是抓住時機,快速推進,當機立斷。特別是在李世民本人願意與突厥議和的情況下,李靖能夠審時度勢,抓住機會,一舉生擒頡利,和虎牢關之戰時,李世民不遵李淵撤軍的指令,一舉擒獲竇建德何其相似。


歷史上有許多君臣猜疑,從岳飛到袁崇煥,莫不如此。但是,李世民和李靖卻在軍事思想上,高度一致。這也讓人理解,為什麼李靖從來都不是秦王府的人,李世民卻委他以大任。後世有兵書《唐太宗李衛公問對》,雖然很可能是後人假託二人的名字而作,但也說明了這兩個人在軍事問題上的共鳴。



雖然沒有親身參與,但這場戰爭,依舊是李世民軍事風格的延續。實際上,貞觀年間的對外戰爭,都維繫了速戰速決的風格,避免了持久的戰爭對於國力的損耗,保證了國家的休養生息,這對於貞觀之治的形成,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To be continued...


本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關注公眾號壺憩粟huqishuyu)。圖片來自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與huqishuyu@126.com聯繫。


蘋果讚賞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壺憩粟余 的精彩文章:

TAG:壺憩粟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