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晴雯的悲劇——壽夭多因誹謗生

晴雯的悲劇——壽夭多因誹謗生

文學家要想感染人,突顯作品的悲劇性,就要有某種渲染和誇張。在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悲劇就是這種典型:林黛玉悲劇之處在於理想的破滅,這也是古往今來才情高雅之人的悲劇之處。

林黛玉的理想之一就是賈寶玉,她對於賈寶玉的愛情觀近似柏拉圖式愛情。這種天生帶有哲學意義上的悲劇色彩之人,最終都會死於現實,而一曲《葬花吟》更是將這種悲劇意義帶向了高潮。

但是能夠死於理想的人畢竟沒有多少,哲學意義上的悲劇恐怕只存在於文學家筆下。即使現實中能夠找到,怕也是寥寥而已。

其實,有一種悲劇天生就有,根本不用上升高度,也不用渲染和誇張。這種悲劇就是對生活的如是描寫而已。

換言之,生活本身就帶有某種悲劇性。

曹雪芹成功之處,更在於塑造了許多小人物。以晴雯為例,我們可以看看這些小人物——就是包括我們大家在內的平凡人——的一生。

晴雯雖然有林黛玉的影子,但是畢竟不同於林黛玉,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丫鬟。既沒有林黛玉那樣高貴的出身,也沒有林黛玉那樣的才情,更沒有一種如柏拉圖式愛情的理想。襲人還有混個姨娘的念頭,晴雯最多只想能夠得到生活的眷顧和主人的寵幸罷了。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身份低下是事實,不過心比天高我覺得不見得。誠然晴雯有某種個性和剛烈,也沒老老實實把自己擺在奴才的位置上。但是她也並沒有太過的奢望和理想。所以晴雯的悲劇不是什麼轟轟烈烈的悲劇,沒有林黛玉那樣哀婉,也沒有「不自由,毋寧死」那樣悲壯。

如果非要形容她的悲劇,我覺得可以說是赤裸裸。

「壽夭多因誹謗生」,晴雯並不是死於什麼轟轟烈烈的大變故,也不是死於什麼理想破滅的萬念俱灰。不過是一些旁人的閑話罷了,不過是性子太烈,被主人遺棄而死罷了。這種悲劇太多太多了,似乎根本不值得去寫。

可是,生活就是這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他們沒有什麼宏圖大業,也沒有什麼理想世界,對他們來說,生活最大的負重就是生活本身。

農村裡男人們外出打工,回家總愛抱怨,抱怨妻子什麼都不幹。可是他們卻很少知道心累遠過於身累。外出打工的確很累,大太陽底下,整天汗流浹背。然而在家裡整理家事呢?我們有個方言叫做「momi」——日復一日的瑣碎活,忙前忙後不知道幹了啥,這種心累往往更難忍受。所以婦女的悲劇性往往更甚,因為總是被生活本身束縛。

這就是平凡人的悲劇,赤裸裸的悲劇。只有一些少數人可以過一種純粹的生活。可是平凡的人呢,面對的不過是家長里短。像陶淵明,對他來說悲劇似乎就是束縛在官場上,而回歸田園就意味著解放。但是你要真正以為田園樂,那你就錯了。

生活總是那樣赤裸裸,真正的田園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復一日的太陽底下勞作,是「四海無閑田,農民有餓死」。

無常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悲劇,任何人也避免不了的悲劇。而且面對生活還不能太過較真,它就是一種湊活著過。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那些家長里短如何能夠理得清呢?

我曾經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很多人為什麼活著?我給自己的答案是還沒到死的時候。這個答案似乎太過悲觀。好像生活就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似得,可是仔細一想,似乎就是如此。

當然目標可以有,計劃可以有,因為畢竟不是行屍走肉,可是往深處想,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負重,一種應作「悲劇」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ewsBoy 的精彩文章:

那些不想要孩子的人,他們在想些什麼?

TAG:NewsB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