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傳統文化,邁向「中國夢」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桃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碩人》偶念著詩經中的話語,感受情思。
玩人喪德,玩物喪誌。《尚書》差若毫釐,謬以千裏。《禮記》再看尚書禮記中的句子,品悟德行。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 而後讀春秋中的言辭,令人深思。
字詞押韻、節奏合理,簡短的字句中卻蘊含著深意,充滿韻律之美,古文音韻之美非白話文所能傳達展現出來的。
《四書五經》是中華文化的千古名篇,是流傳千年的史實資料,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對中國文化有著幾千年影響。現如今其影響播於海內外,福蔭子孫萬代。不僅如此,《四書五經》是國學中的精髓——國學精髓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沈積下來的精華語。
國學,顧名思義,就是國家之學,也是國人之學。壹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
國學更是壹種起源於太初而傳承於歷史的,正在繼續的中正文明、和諧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祖宗先人留給我們無言的財富。
鄧衛東(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執行會長、中國公益國學網董事長)曾說:國學,首先是自然國學,其次是生命國學,再其次是家庭國學,還是公益國學。
國學是壹家仁壹國興仁壹家讓壹國興讓(出自《大學》)
國學是家和萬事興家興財源旺,國學是人的身心落地生根的根據地,是在高壓環境下不竭的動力加油站,是在充滿了誘惑的社會裡面的指南針定海神針。
以史為鑒 文化自信 國學經典 傳承不息
「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從中尋求成敗教訓、總結得失經驗。古為今用、借古鑒今。
當今社會的目標是實現「中國夢」,實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復興,不只是經濟實力的增長,更是文化傳統的傳承發展,還是綜合國力的強盛繁榮。
現如今中國越來越重視文化教育的發展,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如今,全國各地興起的各種復甦古文運動、學校提倡朗讀背誦詩詞歌賦、高考不分文理科,更是體現語文以及國學的重要性。
國學發展是必然的,是傳統文化復興的必經之路。學習國學是大勢所趨,對自身對他人都是有益的。
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先人雖逝,卻留下了國粹精華。這些都是不能用金錢所能衡量的文化瑰寶,壹絲壹縷,來之不易,且行寫珍惜。國學經典保存至今是不容易的,傳承國學把它發揚光大,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責任。
我們應把國學變成時尚、融入日常,讓國學走進生活。在國學逐漸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逐漸變為時尚時,想必曾經令人稱道的「知書明理、克己復禮」的禮儀之邦就不遠了。
育德 讓教育回歸價值本質
公司地址:寧波市鄞州南部商務區紅巨大廈28F


※螞蟻金服SOFA-Boot整合SOFA-RPC
※總有幾場大雨,誰都不能替誰去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