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李文忠22世孫,8歲放牛,15歲參軍,19歲追授志願軍特等功臣

他是李文忠22世孫,8歲放牛,15歲參軍,19歲追授志願軍特等功臣

歷史九點半/文

1934年6月,安徽省南陵縣龍泉鄉的一戶貧農家庭里,李家發出生了。

李家如今一貧如洗,但祖上卻是顯赫一時,22世祖是朱元璋的外甥,明朝第三開國功臣,曹國公李文忠。李家發頂著李文忠22世孫的名頭,卻絲毫占不到祖先的一點餘暉,出生當年,家鄉大旱,農民顆粒無收,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靠著野菜的苦水,李家發幸運的活了下來。

8歲時,父親李建臣帶著李家發給地主家放牛,勉強糊口。或許是從小就聽說了祖上李文忠的英勇事迹,李家發對這位文武雙全的祖先尤為崇拜,立志成為李文忠般的人物。

說來也巧,機會就這樣來了。1948年,一個叫張華的游擊隊員來到了李家躲避,為了保護張華免遭逮捕,李建臣讓張華假扮成自己過世的二兒子李長華,逃過一劫。張華就這樣在李家待了一段時間,由於僅比李家發年長了幾歲,兩人很快成為摯友,無話不談。

看著李家發聰明、善良、且為人正直,張華決定將他吸收為游擊隊員。1949年渡江戰役打響,南陵解放,張華帶著李家發投奔了解放軍,15歲的李家發正式參軍,走上了軍人的道路。

雖然如願參了軍,可不久新中國就成立了,仗也沒以前那麼多了,原本還想著建功立業的李家發,突然覺得有些不知所措。就在這時,又傳來了抗美援朝爆發的消息,為了爭取上前線,李家發再三請戰,最後如願成為67軍119師595團1連的一名戰士。

有機會成為志願軍的一員參加抗美援朝,李家發倍感榮耀,他發誓再難再硬的仗,也要堅持下來,不能讓祖國失望。在朝鮮的一年時間裡,李家發英勇善戰,完全就是個拚命三郎,而且他體力好,人也靈活,此後被調入了通信連,做了一名通信兵。

可不要小瞧了通信兵,那是最優秀的士兵才能做的,通信兵不但要求軍事素質過硬、體力好,而且能夠臨危不懼,因為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穿梭於陣地的炮火之中,久而久之,李家發有了個綽號「李鐵腿」,首長和戰友們都誇他是「鐵腿通信員」,他也因此立功不斷。

1953年7月份,夏季反攻戰役打響了。在志願軍向一座黃山包挺進的戰鬥中,敵人用鐵絲網和碉堡組成強大的火力網,擋住了志願軍的去路。李家發所在的連隊負責向黃山包挺進,連續攻克敵人鐵絲網後,一座碉堡出現在眼前。

要想前進,必須拔掉這座碉堡,而當時對付這種碉堡的辦法,只能是用血肉之軀把碉堡炸掉,這樣犧牲就會大大增加,可沒有辦法,戰爭就是如此殘酷,總得有人去做。

一名志願軍戰士爬上去,犧牲了,再上去,又一人犧牲,面對碉堡吐出的火舌,接連數次的進攻都無果而終。這個時候,李家發站了出來。

「連長,讓我上吧,我跑得快!」

連長同意後,李家發抱著兩個炸藥包,在炮火與機槍的火力下,時而匍匐,時而疾跑,沒一會功夫就衝到了碉堡下。拉響炸藥包,李家發將其投入了碉堡之內,由於敵人的碉堡很大且異常堅固,一次爆破並未傷筋動骨,碉堡僅被炸翻了一部分。但強大的爆破力,卻將李家發震倒在地,身上7處負傷,昏迷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李家發又被炮火聲震醒,看著眼前的碉堡還在不斷的射擊,我軍戰士被火力壓制不能前進,李家發再次撿起第二個炸藥包向碉堡爬去。

「不能再有犧牲了,這次一定要成功!」這一刻,李家發想到了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的壯舉,將炸藥包拉響投入碉堡後,隨即用身體堵住了射擊孔。隨著「轟」的一聲,碉堡被炸毀,年僅19歲的李家發當場壯烈犧牲,為我軍前進炸出了一條血路。

戰後,李家發被追授為志願軍特等功臣、一級英雄,成為「黃繼光式的英雄」。

抗美援朝,像李家發這樣的英雄人物太多了,他們很多人年紀都還很小,可他們的精神卻很偉大,沒有他們的犧牲,也就沒有共和國的今天,因此,我們更要時刻記住那些為了新中國而獻出寶貴生命的將士們,他們值得永遠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九點半 的精彩文章:

她16歲參軍,是首個入朝女兵,被授「一等功臣」,抱住毛主席大哭
他是毛家第三代後人中,唯一打過仗的,對越反擊戰授「三等功臣」

TAG:歷史九點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