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兒子的悲慘結局:躲了一輩子,76歲被康熙凌遲處死

崇禎兒子的悲慘結局:躲了一輩子,76歲被康熙凌遲處死


魚羊史記

與傳統嚴肅的講歷史不同,最新鮮的歷史奇談。








明亡之後,明皇室被誅殺凈盡,只有崇禎之子朱慈煥僥倖活了下來,並且活到了七十多歲。




朱慈煥幼時被封為永王,在成大長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明朝滅亡那年,他剛剛十二歲,和兩個哥哥一起被李自成軍俘獲,又一起被李自成挾裹出北京城南下。




李自成兵敗後,朱慈煥開始了亂世飄零。他乞討到了一戶王姓鄉紳家。鄉紳見他氣質特別,「細詢根由」。




沒有城府的朱慈煥,透露了自己的身份。王鄉紳是故明官員,見皇子淪落到如此地步,不禁「執手悲泣」,冒著風險收留了他,給他改名王士元,與自己的兒子一起讀書。






五年之後,王鄉紳病故,王家不願意繼續收留他,他只好流浪到江南當了和尚。後來浙江餘姚一位胡鄉紳到廟裡遊玩,見二十齣頭的朱慈煥容貌清秀,氣質不俗,又滿腹詩書,十分健談。




胡鄉紳極為欣賞,勸他還俗,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於是朱慈煥落戶浙江,也算是成家立業了。




結婚後,朱慈煥以教書為業。岳父去世後,隨著生兒育女,家累日重,他不得不四處尋找教席,還經常向一些地方紳士打秋風,勉強維持生活。










他一生小心翼翼,安分守法,哪裡風聲緊,他就趕緊帶著一大家逃亡,幾十年間流動於大江南北,歷盡艱辛。雖然一輩子受盡委屈勞累,不過畢竟活過了古稀之年,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又有了孫子,也總算兒孫滿堂。




特別是到了晚年,趕上康熙盛世,政治局面日益安定。康熙為了爭取民心,六次拜謁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禮。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拜了明孝陵後,向大臣表示要查訪一個明皇室後裔,來管理明孝陵:



朕意欲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後,周封之於杞宋……爾等與九卿會議俱奏。




雖然朱慈煥不敢出頭去接受康熙皇帝的這個好意,但是皇帝對故明的態度如此「親善」,他認為自己這輩子可以善終了。




不料,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大禍發生。這一年四月,他正和東家在書房下棋,突然闖入一隊官兵,將他鎖拿。




回憶起來,事發的根由是自己幾年前的一次口風不嚴。




到了晚年,朱慈煥覺得自己可以鬆一口氣了,所以有一次酒後向一位交往很久的老友透露了一點自己的「秘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爆炸消息很快傳了出去。



浙江東部有一位志在反清復明的念一和尚,聽說這個消息,就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打起了朱慈煥的旗號,在大嵐山起事。朱慈煥聞訊大驚,立刻帶著一個兒子由浙江逃到山東,沒想到兩年之後還是被抓了。




在抓他之前,官員曾到餘姚他的家中搜查。他家中還「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聞聽官兵來捕,氣勢洶洶,知道大事不好,除了一個兒子外,其他六個人「皆投繯,六命俱盡」。




審訊結果證明他是清白的。雖然念一和尚打著他的旗號,但其實從來沒有直接聯繫上他。官員們當庭讓念一和尚來與朱慈煥對質,「及提先生對質,又雲不相識」,證明兩個人根本不認識。







朱慈煥為自己的辯護也是極為有力的。他說:



「吾數十年來改易姓名,冀避禍耳……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鬚髮皆白,乃不反於三晉變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軍買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於此乎?」




審問官員也覺得朱慈煥所供有理,將審問結果上報給康熙。幾年前皇帝還說過要訪查一位明朝後代來當官,這個朱慈煥看起來是最佳人選,所以官員對他很禮貌,給他好吃好喝,就等著皇帝下處理決定。




不料,雖然康熙一生都以「寬大仁慈」聞名,對手又是一個七十五歲,手無寸鐵的可憐老人,他卻絕不放過。皇帝發下諭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遲處死。伊子……俱著立斬。」




逃亡一生的朱慈煥,被押上了刑場,眼看著兩個兒子被斬首後,自己又被一刀刀凌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黃金榮看上自己徒弟的養女,為她手撕軍閥公子、趕走髮妻、頭頂綠帽,卻為何贏不得芳心?
6個幽默笑話,笑後發人深思!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