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心理角 紫格尼克效應

心理角 紫格尼克效應

你不妨試一下:一筆畫個圓圈,在交接處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回頭再瞧一下這個圓吧,此刻你腦子裡必定會閃現出要填補這段空白弧形的意念。

因為你總有一 種出於未完成感的心態,竭力尋求終結途徑,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有一位叫布魯瑪·紫格尼克的心理學家,她給128個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業,她讓孩子們完成 一部份作業,另一部份則令其中途停頓。一小時後測試結果。110個孩子對中途停頓的作業記憶猶新。

紫格尼克的結論是:人們對業已完成的工作較為健忘,因為 「完成欲」已經得到滿足,而對未完成的工作則在腦海里縈繞不已。這就是所謂的『紫格尼克效應」。

紫格尼克效應」的心理機制是什麼呢?被譽為現代社會心理學 之父的德國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人類有一種自然傾向去完成一個行為單位,如去解答一個謎語,學習一本書等,這就叫「心理張力」。研究還指出,任何人都企圖滿 足自己的需要,完成動作。

其中既有先天的需要(飢、渴等),也有半需要(迫切的趨向)。在勒溫看來,個人能動性的源泉是多元的,形形色色的。被喚起但未得 到滿足的心理需要產生一個張力系統,決定著個人行為的傾向、心理的基調和特點。如果中斷了滿足需要的過程或解決某項任務的進程而產生了張力系統,就可以使 一個人採取達到目標的行動。

勒溫認為,沒有完成的任務使得沒有解決的張力系統永遠存在,當任務完成之後,與之並存的張力系統也將隨之消失。由此可見,一個 人的「心理張力」系統,是產生「紫格尼克效應」的心理機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推理人生 的精彩文章:

「不看會後悔系列」偵探懸疑劇(上)
第9本贈書 《束手待斃》

TAG:推理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