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見性即是見佛,見佛即是見性

見性即是見佛,見佛即是見性

見性即是見佛,見佛即是見性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若欲悟道,或曰明心見性,第一要見地正。若是見地不正,即使再用功夫,那也是不能悟道的,那也是不能明心見性的。經云:「因地不正,果遭迂曲」。

所謂見地正,就是認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離此心外,更無別佛。惠能大師云:「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達摩大師云: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離此心外覓佛。前佛後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處?心外既無佛,何起佛見?遞相誑惑,不能了本心,被他無情物攝,無自由分。若也不信,自誑無益。[1]

黃檗祖師云:

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乃至六度萬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緣即施,緣息即寂。若不決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與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2]

百千法門,無量方便,只為諸人悟得自心。所謂「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離了這個「即心即佛」的見地,離了這個「反觀自見」的行持,則一切言說,一切修行,皆非佛法。

佛不是對象化的神秘偶像,而是諸人當下的這個歷歷孤明的心。這個歷歷孤明的心,猶如圓明寶鏡,遍含十方萬相。遍含十方萬相,而於明鏡體上,卻不曾染著一物。

師(歸宗智常禪師)上堂云:「吾今欲說禪,諸子總近前。」

大眾近前。

師曰:「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問:「如何是觀音行?」

師乃彈指,云:「諸人還聞否?」

僧曰:「聞。」

師云:「一隊漢,向這裡覓什麼?」以棒趁出,大笑歸方丈。[3]

僧問「如何是觀音行」,歸宗禪師彈指一聲,問大眾云:「諸人還聞否?」大眾曰:「聞。」歸宗不許。何以故?獅子撲人,韓盧趁塊,一隊痴漢,尋聲逐響,何有了期?若是獅子兒,直取主人公。反觀自見,這觀音的是誰?

若有本分禪客,自可近前,彈指一聲,云:「只這個。」這個是歷歷孤明的觀音的人,是真佛真祖,是諸人「本真的自己」。

唯有第一等有福的人,方得大善知識現在其前。唯有第一等有福氣的人,方得全信大善知識所說。有此信緣,大善知識方可施展手段,令人行到根塵脫落處,再與人當機一指,便令他當下見性,立地成佛。或順或逆,或逼或拶,或棒或喝,風馳電掣,將人推到根塵脫落處,再把這個無相真心指示給他。在大善知識的威逼之下,當下見性,方能與諸佛祖師心心相印,荷擔如來家業,續往聖之絕學。

見性即是見佛,見佛即是見性。離此見性外,更無別佛可見。這個根本見地,還信得及否?若也信得及,心生大歡喜,是名第一等有福氣的人。


[1]《達摩大師血脈論》。《卐續藏》第六十三頁,第二頁中。

[2]《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七九頁下至三八〇頁上。

[3]《景德傳燈錄》卷七。《大正藏》第五十一冊,第二五六頁中。

見性即是見佛,見佛即是見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秘密觀門,課誦修行
佛是自己,莫向外求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