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春賣房捐款20萬,被稱作公益反面典型

萬春賣房捐款20萬,被稱作公益反面典型

5月3日,本人自媒體公眾號推出了《一個公益人想用20萬撬動更多的善款》小文,在社會上特別是公益界引起了一些反響,很多人為萬春點贊,也有業內人士對萬春的作法提出質疑和反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感謝大家對小文的關注,感謝大家對公益事業的支持!

針對孫萬春這個案例,可以分析下他所遇到的困境和困惑的背後這些根源。根源性的這個問題,比如說他肯定他個人的能力。

社會上的是社會人士對這個參與慈善基金捐贈幫助別人,這種時候文化的氛圍不夠人們對這方面不太關注。

當然也可能跟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比較落後,有關係就是人們可支配的收入當中可用於慈善捐贈的這個比例可能比較低。

另外一個義工組織在當地只籌到了一萬多塊錢,這說明這個就是義工組織的籌款方式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可能他們的動員社會資源的能力還有籌款溝通技巧需要提升,對社會組織的這個能力建設可能也要加強。

只有政府的支持到位,社會組織專業能力比較好,整個社會慈善氛圍也比較好,這種情況下才能避免像孫萬春這種案例的出現。

--張以勛《公益慈善論壇》主編 創始人

我看到有些人在做公益之前過著自己平凡的小日子,做公益之後自己似乎超越了平凡的生活,與國家與人民甚至與世界與人類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媒體報道和各種榮譽使個人存在的價值感瞬間膨脹不能自已,不能再回到當初那種世界與我無關的生活狀態,開始虛幻了,我認為這是病態的。

犧牲家人的正常生活滿足自己好名的虛幻存在感,已經侵犯了家人的權利,賣房子就侵犯了家人的財產權.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張遠風:

為劉老師的愛心點贊!就萬春賣房這件事本身而言,我不贊成。做公益量入為出,應該是最基本的規則。對於普通人來說,也很難理解賣房做公益的事,還是賣掉唯一住房,讓自己的女兒流離失所,難道以後讓自己的女兒也依靠救濟生活嗎?這讓人難以接受如果公益都做成了這樣,以後誰還敢做公益?或者說,誰敢追隨萬春去做公益,就算這次大家出於面子或者同情心,贊助了這一次,未來呢?怎麼能形成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呢?

萬春是一個好人,我不讚美他,是不想讓他背負更多的重擔。但是內心對他充滿敬重。

--顧興霞 教育培訓師

萬春賣房救人之舉,對於公益人而言,是一個反面典型;對於普通人而言,也是違背基本人倫的。他首先應該盡一個父親的職責!有關部門請他到處宣講(殘酷),還不如獎勵他一套住房。

- - 劉文華 資深公益從業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福國 的精彩文章:

TAG:劉福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