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下錯看曹孟德,世人誰懂他的心?

天下錯看曹孟德,世人誰懂他的心?

大江東去,驚濤拍岸。江水雖不如海水洶湧,但拍打著岸邊的石頭,同樣振聾發聵。

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前夕,一晚月色皎潔,曹操在長江岸邊擺酒設宴,與諸位將領共飲。曹操一邊飲酒,一邊聆聽著一聲高過一聲的驚濤聲,突然詩興大發。

他端起酒杯,傾吐心聲,一首《短歌行》由此誕生: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首詩,雖以悲涼感傷的情調起頭,卻以昂揚奮發的情調結束,抒發了曹操嘆惜時光容易消失,渴望招納賢才幫助建立功業的雄心壯志。全詩氣格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讀懂了這首詩,便讀懂了曹操!

在歷史人物中,曹操是最飽受爭議的一個。有人說他「治世能臣,亂世奸雄」,也有人說他「非常之人,超世之傑」,他是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文學家、詩人,他集「英雄」「梟雄」「奸雄」於一身。

有人說他無情無義。「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狂言,讓他背上自私奸詐的千古罵名。

有人說他卑鄙殘忍。身處亂世之中的他,玩弄權謀之術,讓奸詐狠毒成了磨滅不掉的人生污點。

曹操曾說,「世人昨日看錯了我曹操,今日又看錯了,也許明天還會看錯,可是我仍然是我,我從來不怕別人看錯我。」如今兩千年過去,這句話仍有深意。

歷史人物應結合當時歷史來看,才能看得更真切更清楚。曹操,絕不同常人那般非好即壞、非黑即白。讀他的詩詞,你會發現他另一面,有天下蒼生,有英雄情懷,有溫情仁義。

無論是《觀滄海》的「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氣勢磅礴,格調雄放;還是《龜雖壽》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激情慷慨,壯志豪情。

詩中總是充滿英雄之氣,甚至是王者霸氣。後人稱曹操「以天下第一等好詩,抒天下第一等真情」,《短歌行》便是最好的明證。

寫這首詩時,曹操意氣風發,躊躇滿志,正處在一生事業的頂點。曹操二十歲舉孝廉為官,從最基層一步步開始干起,破黃巾、迎獻帝,擒呂布、降張綉,滅袁術、收袁紹、除馬騰,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幹,縱橫大半個中國。

此時,北方已經平定,曹操正率領百萬雄師飲馬長江,即將與孫劉決戰。然而,曹操心憂天下黎民,內心的憂愁和煩悶,卻鮮有人能夠理解。

世人都以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滿是陰謀和野心。然曹操一生卻堅持不稱帝。公元219年,孫權上書,明確向曹操稱臣,而不再向漢獻帝稱臣。對此,曹操說:孫權太惡,是想把我放在火爐上烘烤!後來,群臣又紛紛勸說他代漢稱帝。

曹操卻藉助孔子的話說:「施於有政,是亦為政。」意思是說,雖然不當皇帝,實際上卻已經為民除害,安頓生靈了,就等於履行了民眾之主的責任和義務了。可見,曹操覬覦的不是皇帝的位置,而是能夠解救天下蒼生的權利。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才是曹操當年「挾持」漢獻帝的真實心態。

曹操在寫《短歌行》時,最大的期盼是天下早日一統,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而匡扶四海、安定天下,最需要的是大批經天緯地的人才。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在他的詩中,充滿了對人才的渴望,對建功立業的急切。《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第三次頒布《求賢令》:「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一句話,只要你有能力,我就重用你!

終其一生,曹操始終重賢愛才,人盡其才,獎罰分明,不僅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不可慕虛名而處實禍!」曹操不看重身前身後名,他是歷史上少有的務實之人。

他曾說:「並非我曹操皮厚,而是我把世上這些庸俗不堪的綱常倫理早已不放在心上。世上都說我是奸雄,可又都拿我這個奸雄莫可奈何。你們這些自詡君子的人,也都敗在了我這個手裡。如果當君子的代價就是被凌辱,被踐踏,被消滅,甚至被殺的話,我寧願當一個能夠實現自己報復的奸雄。

這就是真正的曹操,為了實現理想,他不在乎別人的誤解,更不在乎世人的評說。

(素材和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說詩詞 的精彩文章:

段子手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

TAG:趣說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