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二、六軍團將士後代尋訪記

紅二、六軍團將士後代尋訪記

紅二、六軍團——中國工農紅軍三個方面軍之一的紅二方面軍的前身——曾經在張家界這塊紅色土地上浴血奮戰,創造了無數奇蹟,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紅色記憶和遐想空間。作為張家界市的一名黨史工作者,我熟知紅二、六軍團將士在張家界長達8年的武裝鬥爭和建省委、分土地、大擴紅、反圍剿、取大捷、走長征等等一系列英雄壯舉。對創造這部英雄史詩的革命先輩,我只能用佩服的五體投地來形容。無數次夢幻中,我呼叫著他們的名字、腦海中閃現著他們的音容笑貌。現實卻是殘忍的。冥冥中,先輩們絕大多數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而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阻隔,我一直未能和我的這些偶像見上一面。

2011年,為編纂出版《先輩的囑託——紅二、六軍團將士後代尋訪錄》一書。我們市委黨史研究室一行,來到北京,尋訪紅二、六軍團將士後代。見子如見父。我似乎覺得自已終於實現那個久遠的夢想了。現將這次尋訪活動追記如下:

紅色文化的傳播者賀捷生

本文作者和賀捷生合影

賀捷生,就是一個傳奇。這段傳奇我太熟悉了。她是紅二軍團軍團長、紅二、六軍團總指揮、共和國開國元帥賀龍的女兒。她降生在紅二、六軍團反圍剿戰鬥取得一系列大捷的日子裡,肖克為之取名「捷生」;出生後十八天在母親的襟褓中踏上了長征路;更為離奇的是,她兩歲多時,身為八路軍120師師長的賀龍和夫人為了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戰爭中去,將她交給兩個原國民黨軍官,帶回湖南湘西撫養,直至十多年後湖南解放了,她才被找到。

賀捷生寫給本文作者的信

說起來,我們也算熟人了。多年前我曾寫過一篇關於她母親的文章《揭開蒙在蹇先任身上的迷霧》。為此,她給我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後來她到張

本文作者陪同賀捷生參觀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家界曾專門接見了我。通過張家界市駐北京辦事處趙金平、廖建民兩位主任多次聯繫,捷生大姐在百忙之中抽空接見了我們。面對這位身材嬌小、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大姐,我很難把她和一位將軍、一位大作家、或者一位77歲高齡的老太太聯繫在一起。雖然令人難以相信,可她確確實實就是將軍、作家。原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李繼耐曾用4個「紅色」來評價她:精美的「紅色散文」、淋漓盡致地抒發「紅色情懷」、傑出的「紅色文化傳播者」、 深受讀者喜愛的「紅色作家」。

待我們說明來意,捷生大姐立即稱讚,說這件事做得好,緬懷先輩、教育後人,很有價值。並表示積極支持,為我們提供稿件。臨別時她拿出她2010年12月出版的新作《索瑪開花的時節》,送給我們。因談話中她了解到我和她外祖母是一個鎮上的,因此,在送給我的書上,她端端正正地寫著:鄭立老鄉惠存。

如果說,一個元帥的女兒成長為一名將軍是很正常的事的話;一位77歲的老人,還在孜孜不倦的致力於紅色文化的傳播就很不平常了。臨別時,望著捷生大姐嬌小的身影,我默默地祝福:大姐,願你寫出更多更好的「紅色作品」!

和藹可親的老將軍蕭星華

蕭星華(左二)、蹇先佛(中)與本文作者(右一)合影

蕭星華,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之子、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紀委書記、少將。離開張家界之前,我曾和他電話聯繫,要求拜訪他。蕭老將軍滿腔熱情地表示歡迎。因而沒有費多大的周折我們便在他家見面了。蕭老將軍今年73歲了。老將軍身體硬朗,保持著軍人的風度。會客室中間,擺著一張大書法台,上面擺滿了寫好的書法。周圍牆上也掛滿了書法作品。給我的印象是:這是一位多才多藝、生活嚴謹、思維敏捷的老人。蕭老熱情地對我們說:我母親是張家界人,我就是張家界的兒子。談到父親蕭克和母親蹇先佛以及他自己,他都非常低調。但談到紅二、六軍團轉戰湘西北、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時,他很興奮。他叮囑我們,一定要尊重歷史,寫好黨史。如你們現在要寫的這本書,就只能叫紅二、六軍團,而不能叫紅二方面軍。因為紅二、六軍團是在離開張家界之後改編為紅二方面軍的。

作者於1990年在慈利賓館拜訪蹇先任(右)、蹇先佛(左)

在蕭星華家,我們還幸運的見到了他母親——紅二、六軍團的老戰士、張家界籍的老一輩革命家、原中紀委委員、國家電力工業部副部長、蕭克夫人——蹇先佛。蹇老己經96歲高齡了,所幸身體健康、思維清晰。蹇老和我們拉了一會兒家常併合影留念。值得欣慰的是,現在蹇老已經104歲,依然健康長壽。

燥動著紅色追求的「紅二後」

在湘鄂川黔省委秘書長、大庸軍分區政委、原中紀委副書記袁任遠之子袁意滋家,我們提出想讓他給我們介紹更多的紅二、六軍團將士後代。袁老說:我現在老了,聯繫不多。但我侄兒和侄兒媳婦他們聯繫多,還經常搞活動。袁老當場給他侄兒媳婦打了電話,讓我們去找她。

「紅二後」:曾豹、袁海俊、陳奇燕、周穎(從左至右)

我們當即驅車前往袁任遠孫子袁海俊家。袁海俊的父親袁意奮是袁任遠的大兒子,1934年10月,17歲的袁意奮聽人說紅軍到了大庸,當即翻山越嶺從慈利三官寺老家跑到大庸參加了紅軍,並意外的見到了離家多年、隨紅六軍團從中央蘇區過來、當時任大庸軍分區政委的父親。父子同長征,又是長征路上的一段佳話。解放後,袁意奮被授予少將軍銜,離休後享受正兵團職待遇。到袁海俊家,袁海俊的愛人周穎正在家等我們。原來周穎大姐也是一位「紅二後」,她的父親周水朵是紅六軍團師供給部股長,解放後曾任濟南軍區副參謀長。大姐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當即答應幫我們聯繫王軍(王震之子)和其他「紅二後」。並告訴我們,明天他們有一個活動,去崔永元(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電影博物館。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接觸更多「紅二後」的機會,立即要求同往。周大姐馬上聯繫了這次活動的組織者陳奇燕(原國家測繪總局局長、少將陳外歐之女),陳奇燕當即同意了我們的要求。

崔永元的電影博物館位於郊區昌平縣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上。在這裡、我們見到了陳奇燕、袁海俊、周穎、曾豹(桑植獨立團政委、解放後任過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少將曾滌之子)、陳湘安(陳吉之子)等十多名「紅二後」。他們均在60歲左右,剛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或即將退下來。這個年齡段的人,對一個電影博物館還如此感興趣!我有些疑惑。崔永元對他們的到來,表現出極高的熱情,親自為他們講解。參觀完後,又進行座談。聽了一會他們的座談對話,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裡並不僅僅是一個電影博物館,還是一座「口述歷史」的整理、編纂基地。因為主持「實話實說」、「面對面」 等節目而著名的崔永元,正在進行「口述歷史」整理、編纂的系統工程。而這些「紅二後」,也想把他們所知道的父輩的歷史以「口述歷史」的形式整理、編纂出來,達到存史、資政、育人的目的。座談會進行的非常熱烈,「紅二後」發言、提問十分涌躍,崔永元就他們提出的問題耐心細緻的進行解答。最後,雙方就他們的合作達成了意向。本來,我們只是想到這裡來,多結識一些「紅二後」以便向他們徵稿。卻意外地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紅二後」和崔永元他們都在積極行動,從事紅色歷史的挖掘和整理,我們這些專業的黨史工作者更應責無旁貸。

崔永元和「紅二後」座談

將士後代的張家界情結

我在電話中和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曉明取得了聯繫。曉明大姐知道我們的來意後,抱歉地說:我母親身體不好,我在醫院照顧她,沒有時間和你們見面。我要黃西平和你們聯繫,你們有什麼事找他。沒多久,黃西平(紅二軍團團長、原裝甲兵司令員、中將黃新亭之子)便打來電話。弄清我們的意圖後,他主動提出,開一個座談會,他負責通知參會人員。這個建議真是太好了!北京太大,「紅二後」太多,加之我們人生地不熟,時間又緊,我們正愁完不成尋訪任務。在張家界駐北京辦事處趙主任支持下,我們決定就在辦事處西瑤賓館召開座談會。

座談會這天,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迎來了黃毅民(黃新廷的二兒子)、梁寧寧(紅二方面軍宣傳幹事、梁誠烈士之子)、任遠征(湘鄂川黔省委書記、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的二女兒)、朱爾謹(任遠征老伴)、黃西平(黃新廷的大兒子)、賀北生(紅二軍團師長、解放後曾任成都軍區司令員、上將賀炳炎之女)、黃蓉(紅二軍團六師十八團黨總支書記、解放後曾任鐵道部政治部副主任黃新義之女)、彭少江(紅六軍團團政治處副總支書記、解放後曾任總參政治部主任、總參謀部通信部政治委員、總參謀部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少將彭清雲之子)、廖建軍(紅二軍團第四師、六師政治委員、解放後曾任國防部副部長,軍事學院院長,北京軍區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南京軍區、瀋陽軍區笫一政委、中將廖漢生之子)、廖滌清(廖漢生之女)、成和建(紅二軍團團長、解放後曾任空軍副司令員兼空軍技術部部長、空軍黨委副書記、中將成鈞之子)、頓雲潤(紅二軍團團長、解放後曾任海軍航空兵司令員,裝甲兵副司令員、中將頓星雲之女)、羅旭東(紅二方面軍政治部宣傳分隊長、解放後曾任工程兵工程學院副院長,蘭州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少將羅洪標之子)、楊世哲(紅二軍團第四師副政治委員、解放後曾任解放軍後勤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中將楊秀山之子)等十四位「紅二後」。和我們在崔永元的電影博物館見到的「紅二後」比較,他們年齡稍大,大多在70歲左右。年事已高的將帥後代,聽說張家界來人了,要訪問他們,找他們徵集資料,於是克服重重困難,來到西瑤賓館參加座談會。

參加座談會的「紅二後」合影

會上,我們說明了這次來訪和召開座談會的目的,向與會者散發了《致紅、六軍團將士後代的公開信》和《先輩的囑託——紅二、六軍團將士後代尋訪錄》徵稿啟事。在場的「紅二後」紛紛表示,張家界這塊紅色土地,是我們父輩戰鬥過的地方。現在,市委、市政府,為銘記紅二、六軍團將士在革命鬥爭中建立的偉大功勛;繼承和發揚紅二、六軍團將士忠於黨、忠於人民,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進一步宣傳紅二、六軍團將士的光輝業績,為張家界紅色旅遊及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服務,決定編纂《先輩的囑託——紅二、六軍團將士後代尋訪錄》,這是一件大好事!也是我們的願望!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協助張家界做好這件事,以告慰父輩。有幾個「紅二後」,還當場向我們多要了十多份公開信和徵稿啟事,幫我們送給沒有參會的和外地的「紅二後」。其熱心之舉,令人感動。

本文作者拜訪任遠芳(任弼時之女)合影

七天的尋訪結束了。我們懷揣沉甸甸的收穫,離開了北京。此行,我們所接觸的紅二、六軍團將士後代,雖然為數不多,但無不為我所敬佩。尋訪中,將士後代楊世哲無私地為我們提供了一份他所收集的839人的《紅二方面軍將士名錄》。從這份名錄中,我們了解到:新中國成立後授軍銜時,在張家界這塊土地上戰鬥過的將帥有175名,其中元帥1名、大將1名、上將7名、中將20名、少將146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都如何回憶我,帶著笑或很沉默
殲-20瞞天過海,國防部剛宣布列裝部隊,冒出這麼多架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