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腦卒中急性期的正確卧姿

腦卒中急性期的正確卧姿

卒中急性期病人的康復治療中,掌握正確的卧姿(又稱良肢位擺放)很重要,早期注意並保持正確的床上體位,有助於減輕患肢痙攣性姿勢的出現、保護肩關節免受損傷、防止褥瘡。下面專門針對這個問題做個較全面的介紹:

首先要了解在卒中康復過程中,無論姿勢多麼正確,如果僅保持同一個體位不變動,仍然會造成肢體痙攣和褥瘡等。正確的姿勢很重要,變換體位更重要。如果患者意識清醒,患側在健側肢體的幫助下,多少可以轉動身體,褥瘡發生的可能大大減少。但如果患者處於昏睡狀態,不能按時變換體位,則褥瘡的發生率相當高。因此為防止併發症的出現,正確的體位變換建議:通常每2小時變換1次體位,順序由仰卧位到患側卧位,然後回到仰卧位,再轉成健側卧位,以此類推。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各個體位具體說明:

仰卧位:首先,保持氣道通暢,頸部擺放在一個適合通氣的位置,頭部可稍偏向一側。其次,在患側脅肋旁放置軟墊將上肢抬高以預防腫脹,製作直徑4-5cm圓柱形棉卷放於患側手掌中,盡量保持手指輕握的狀態(手的功能位)。最後,在患側大腿和小腿外側放置長形沙袋以防止髖關節外旋,患側下肢膝關節後放置軟墊以防止膝關節過伸造成軟組織損傷,在足底放置沙袋或穿矯正鞋使踝關節保持中立位。

需要注意的是,仰卧位主要是作為側卧位的過度階段,應盡量少採用仰卧位。因為這種體位受頸緊張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響,最易導致異常反射,且仰卧時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發生褥瘡的危險增加。同時,仰卧不利於氣管分泌物的排出,是卧床患者發生肺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患側卧位:患側在下,健側在上。這是所有體位中最重要的體位。患側卧位可增加了對患肢的知覺刺激,並使整個患肢被動拉伸,從而減輕痙攣。採取該體位時,頭部應有枕頭的良好支撐。患側上肢前伸,確保肩胛骨內緣平靠於胸壁,以避免肩關節受壓和後縮;肘關節伸展,手指張開,掌心向上(此時手中不應放置任何物體,否則會因抓握反射導致手指屈曲);健側上肢可放在身上或身後的枕頭上,但不應放在身前(因為會帶動軀幹向前而引起患側肩胛骨後縮);健側下肢在前置於軟墊上,患側下肢在後,患側髖關節微後伸,膝關節略屈曲。

健側卧位:健側在下,患側在上。頭部枕頭不宜過高。患側上肢下墊軟墊使之保持在心臟高度以上,上舉約100°,使患側肩部前伸、肘關節伸展、腕關節背伸;患側下肢置於軟墊上,髖、膝關節自然屈曲;患足利用沙袋固定保持中立位,注意不能垂在枕頭邊緣;健側下肢平放在床上,輕度伸髖,稍屈膝。

再次提醒,不要長期保持一個姿勢不變,尤其不要長期仰卧,應大約每2小時變換1次體位,以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以上內容僅用於健康教育學習交流)

(文/ 王文熠 編輯 /任雪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針灸特需 的精彩文章:

「過敏人」的福音!
肝腎囊腫是個啥

TAG:針灸特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