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手冊:嬰兒的囟門、骨縫與頭型

媽媽手冊:嬰兒的囟門、骨縫與頭型

囟(xìn)門,是指嬰幼兒顱骨結合不緊所形成的顱骨間隙。也就是老百姓說的「天門兒」、「天靈蓋兒」。囟門分前囟和後囟,後囟靠近頭枕部,是兩側頂骨與枕骨之間的骨縫形成的三角形間隙;前囟則在頭頂部,是兩側額骨與兩側頂骨之間的骨縫形成的菱形間隙。顱骨的骨縫就是顱骨之間的縫隙。出生時,囟門和骨縫是未閉合的。

PS:囟不讀鹵(lǔ),大家記住了,不要再鬧笑話了哦。

新生兒的囟門和骨縫未閉合,其生理意義在於小孩在順產時,由於產道的擠壓,顱骨有活動的餘地,頭顱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變形,以適應產道,便於分娩。生後,嬰兒的囟門和骨縫逐漸骨化,最終閉合。在未完全閉合前,囟門和骨縫開閉反應了小孩顱內容積的變化,間接反應了顱內壓力的變化。

簡單的道理:顱內容積增加,比如腦積水或顱內大量出血時,顱內壓力升高,最先變化的是骨縫會被撐開,表現為骨縫開裂,以及囟門隆起;反之,顱內容積變小時,如嚴重脫水的時候,骨縫會變窄,囟門會凹陷。所以兒科醫生平時檢查新生兒或嬰兒時候,常會摸摸嬰兒的前囟,感覺一下囟門張力變化。

囟門隆起,常見於:顱內感染、高熱驚厥、顱內出血、維生素AD中毒等情況時。

囟門凹陷,常見於明顯的脫水。

正常情況下,寶寶出生時後囟很小或已閉合,僅能容一指尖的大小,最遲生後6~8周閉合。前囟出生時斜徑大約有1.5~3.0厘米。出生後,隨著頭部的發育,頭圍逐漸增大,前囟也會有增大。生後6個月,隨著顱骨逐漸骨化而漸漸變小,通常在1歲~1.5歲閉合

如果寶寶生後18月前囟仍未閉合,則為閉合延遲,常見的原因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和各種原因引起的顱內壓增高性疾病,如腦積水。當然也不能太孤立看待前囟閉合延遲的問題,還需要結合小孩頭圍大小和疾病病史。如果頭圍正常,精神運動發育無異常,無骨骼發育畸形,小孩雖然18月齡了,前囟還剩很小一點尚未閉合完全,也不能說明小孩一定有問題。

測量前囟的方法:前囟一般是呈菱形的,測量對邊寬度,而不是對角長度。如紅色線所示徑線長度,例如,記錄測量值為2.5*2.5cm。

有些家長要問了,她的寶寶囟門一直都比別的小孩前囟小,到8月就幾乎摸不到了,只有個黃豆大的小凹陷,是不是有問題呢?

極少數寶寶因為胚胎時母體感染或因其他疾病致大腦發育不良、頭顱較小,出生時頭圍小,出生後5~6個月前囟門即提前閉合,造成小頭畸形。少數嬰兒長到5~6個月時,囟門只留下指尖大小,似乎快要關閉,但實際上並未骨化,這不屬提前閉合,只要頭圍大小正常,1周歲時不少於46cm,2歲時不小於47-48cm就是正常,不必擔心。

還有些家長說自己的小孩還沒滿月,腦袋瓜長得不對稱,但頭圍是正常的,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由於小孩出生時產道擠壓變形尚未恢復,並非是頭顱發育異常所致,可以自行恢復。

嬰幼兒俯卧位睡覺,可以減輕顱骨壓力,但是也增加了窒息風險,有引起嬰兒猝死綜合征(SIDS)的可能。採用仰卧睡姿可以明顯減少SIDS的發病風險,但是也增加了扁頭綜合征的比例。中國父母普遍偏愛嬰兒仰卧的睡姿,扁頭綜合症比例一直較高。在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還對扁頭有特殊的審美偏好,甚至通過枕書本、硬石等方式睡出刀削般平坦的後腦勺。人為的改變頭型是可能的,比如扁平頭,但大家不必擔心影響小孩的智力等問題。

父母只需要注意勤於更換嬰兒睡姿,保證頭部某塊不會受到持續壓力即可。此外,增加趴著玩耍的時間也很重要,這不僅能降低扁頭幾率,還有利於運動能力的發展。另外,即使頭部已經因體位性因素變形,嬰兒的大腦也不會受到影響,更不會影響智力。多數情況下,輕度的扁頭綜合症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自動改善。

新生兒頭顱血腫:屬新生兒產時損傷性出血,為胎兒頭顱在產道受壓、牽拉、器械助產等所致。頭顱血腫,往往在出生後就發現,也可能生後數天方始明顯。新生兒頭顱血腫不一定伴隨顱內出血,但是大的頭顱血腫,能看見明顯的頭顱外觀異常,需要警惕合併顱內出血可能。頭顱血腫一般2-3月能完全吸收不留痕迹,但大的血腫不能完全吸收,最後機化,不影響大腦發育。需要注意的是頭顱血腫也是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常見原因之一。

產瘤(頭皮水腫):產瘤並非腫瘤,是由於經產道分娩時新生兒頭皮循環受壓,血管通透性改變及淋巴迴流受阻引起的皮下水腫,多發生在頭先露部位,出生時即可發現。較大面積的頭皮水腫也常影響頭顱外觀,多呈尖峰狀,所以又稱「先鋒頭」。頭皮水腫生後1-2天可以自行消失,但合併血腫時,水腫消失了才顯露出血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芝士堡 的精彩文章:

認識陽光,明白如何曬太陽
媽媽手冊:母乳餵養知識點

TAG:育兒芝士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