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在華為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

在華為工作是怎樣一番體驗?

人力資源心理學

成為一名優秀的HR、企業管理者的最佳途徑。

內容來源:心 聲 社 區

這是在華為工作了19年的老員工在知乎上寫的一篇文章,裡面記錄了他在華為近20年職業生涯的工作體驗。通過閱讀華為普通員工的小人物奮鬥史,幫助您更加深入的了解到華為公司高速發展背後的故事。

還差3天在華為工作就滿19年了,進華為之前,已經工作過6年。前五年在一個軍工研究所做民用產品,那個時候美國還沒轟炸我們的大使館,軍工研究所都是半死不活,基本處於「他們假裝發工資,我們假裝幹活」的狀態。實在忍不下去,就跳槽到了一個小民企,憑藉在研究所自學的FPGA技術混得還是不錯的,一個月能有五六千收入。小公司基本上靠一款產品打天下,進公司一兩個月就搞定了產品開發,後面基本過著早上9點上班,下午4點下班的生活。如此一年,覺得這樣下去實在浪費青春,就有了再次跳槽的心思。瞌睡就有人送枕頭,一天上班,看到路邊有一個華為招聘的牌子,你沒看錯,就是在路邊。我按照牌子的指示到裡面一看,人家告訴我已經轉到另一家五星飯店了。面試我的是一位校友,簡單問了幾個FPGA相關的問題,我就算加入華為了。

被華為錄用之後,家人和朋友都很高興,那個時候華為的高薪已經很有名了。1999年4月20日,我正式到華為報到,當時辦公室在證券大廈,當時看還是非常高大上的地方。報道後人力資源的MM給我的禮品是一張到深圳的飛機票,於是第二天我就飛到深圳培訓。那時的培訓地點不像現在的華為培訓中心,很破落,名字好像叫做石岩湖xx培訓中心。培訓內容現在一點也記不得了,唯一有點印象的是一次培訓中講師對比了華為和IBM的收入:80億人民幣vs 800億美金。19年後IBM還是800億美金,華為卻變成了925億美金,完成了烏雞變鳳凰的巨變。19年前能夠加入IBM幾乎是所有工程師的夢想,不知今天的工程師還有多少人有這樣的夢想?

培訓回來後加入了一個叫3021的無線研究項目,導師給了一本講PCB走線信號質量英文書,其他的同事也分到了不同的書,記得有個同事悲催的分到了mpc860的手冊,厚厚兩大本。在這裡吐槽一下大學教育,雖然畢業於國內排名前五的大學,不過教我的有用東西實在太少,從招聘的經驗看,這二十幾年來沒有多少變化。看了一個月的英文書,算是搞清楚了什麼叫做高速信號。

到了發薪的日子,悲催的發現工資只有4500塊,還不如我來華為之前呢,說好的高薪呢。去找人力資源的MM,人家從屏幕背後抬起頭,輕飄飄的拋過來一句「你入職時怎麼談的?」 一下暈倒,原來工資還要談啊。無臉把這樣的消息告訴家人,只好拿著以前的私房錢補貼著過日子。要不是過了幾個月漲成6000,真是裝不下去了。

新員工的日子是很簡單的,早上8點上班,晚上10點下班,當時沒有覺得苦。一是每天都能學到新東西,二是主管、同事都這樣的。整天就是讀手冊、調板子、寫代碼、幫著畫PCB,日子過得很充實。第二年的時候第一次發獎金和股票。作為新員工第一次就分到了7萬股票和4萬獎金,沒拿到現錢,獎金正好用來買股票,不夠的公司貸款。這是我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一筆錢。到今年這筆錢的收益是32倍,同期我買的房子是18倍不到。

現在公司可以查過去的考評了,我那時的考評可真不賴,基本上都是A。但是當時我是不知道自己是啥考評的,也沒人和我溝通,自己也沒想著要和什麼人溝通,整天就在學習幹活。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硬體的基礎知識以及射頻的部分基礎知識都是那時學的,一年漲的知識頂上我在國企好幾年了。記得那時我和家人說過,國企一年的活,用華為的進度,一個月就可以做完。大概是工作一年後,我回兩個老東家串門,發現兩件事。一是我的水平已經大大超過了以前的同事,二是國家加大了軍隊研究所的投入,同事們的收入和我一樣,跑到外面兩年經濟上沒有啥差別。

3021項目沒有善終,項目方向是對的,多年之後的singleRAN證明了這一點,可惜太先進了,最終成了烈士。「領先半步是先進,領先一步是先烈」這樣的理念在當時很流行的。沒錢研發的時候,只能採取這種「領先半步」的跟隨加改良策略。要是放在現在,肯定會加大力度投入,無線的格局說不定會更早改變。項目結束,所有人都被併入FAMS項目,也就是3G。由於部門調整,估計是為了留住骨幹員工,又加薪3000,終於有了一份可以和以前朋友吹噓的工資。2001年能拿到9000塊的工資還是很牛的,因為一般的房子一平米才三四千。

到FAMS後,被分在傳輸組,說是傳輸組,感覺沒啥人懂傳輸,每個晶元的配置都是一幫人圍在一起,一個人看手冊,一個人改寄存器,還有一個人看示波器調出來的,有時候一周都沒有啥進展。最開心的是偶爾瞎貓碰死耗子調通一個晶元的時候。那時候大家都認為3G牌照很快會發,沒了命的趕進度,為了在2001年的北展上打通電話,所有人被分為兩組,日夜倒班。我們的傳輸板是提前調好的,沒我們啥事,當時覺得挺高興,現在想來不是啥好事。所謂「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才能凝結友誼,沒有參與熱火朝天的聯調,失去了和以後很多大佬加深友誼的機會,這裡面可有後來的無線總裁啊。有時候還真不能計較一時之短長,吃虧說不定是福分。最後在北展開幕前,我們打通了華為第一個3G電話。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中國的3G牌照遙遙無期,整個3G團隊陷入了鑄好屠龍刀無龍可屠的境地。從此以後好幾年每逢聚餐時,產品線老大總是要畫一次餅「明年要發3G拍照了,市場份額有500億,我們要做百億產品線」。多年之後,他的餅還是兌現了,只不過100億人民幣換成了100億美金。2001年,我們從證券大廈搬入了金茂大廈。大概是金融危機,金茂沒有租客吧。有此先例後,我們在浦東就成了暖場大軍,哪兒寫字樓人氣不旺就往哪兒搬。

北展之後,3G沒戲,在02年8月份被派去支持GSM。說是支持,其實就是去當苦力,當時GSM質量很差,網上一堆基站有問題,我們被派到一線去更換備件。我去的地方是貴陽,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走遍了貴陽附近的山山水水,清鎮和修文去得最多。貴陽附近修完後,最後去了一趟黎平,這也許是我這輩子唯一一次去這種地方了。經過凱里的時候,當地維護的負責人請我們吃了凱里的酸湯火鍋。說起貴州的吃,花江狗肉、烏江魚、陽朗雞都是極有名的。這段時間每天早出晚歸,背著一堆備件滿世界找基站,幸虧當地的計程車師傅對我們的基站很熟,否則不知如何收場,又沒有GPS什麼的。除了找站以外,站在山頂,利用對面山上的基站的一點微弱信號給上海打電話的感覺也非常刺激。由於有這麼一段經歷,後來負責硬體質量時,對於每一個問題都感到責任很重,因為我知道不解決,維護的兄弟就得像我當初一樣起早貪黑奔波於窮山惡水之間。這種感覺也許是我今後的職業發展的決定因素,雖然當時自己不知道。正如前面所說,禍福難料,人很難想清楚一件事對自己今後的影響。

從貴陽回來後,估計是鍛煉過了,我當上了一個小組的PL。PL這個崗位從經濟收益上來看並不大,該乾的活一份不會少,不算管理者也沒有什麼額外收益,想升級,一樣要走技術通道。短期看屬於付出多,收益少的崗位。但從長期看,這個崗位屬於上升的樞紐,沒做過這個崗位或者這個崗位做不好的人,在公司發展都不大好。當上PL後確實也學了不少東西,比如如何做項目計劃、風險計劃、溝通技巧等等,尤其是要給別人安排工作,總得懂別人做的東西吧,不懂裝懂會讓下屬看不起,只能自己學。PL當了兩年後,我已經是整個大組技術最強的人了。因為是PL,撈到一次見老闆的機會。現在還記得地點是在金茂的裙樓裡面的一個會議廳。那一次以後,再次見到老闆就是很多年以後的事了。

當PL前連個會也不會開,當著7、8個人說點東西都緊張,好在大家都是新人,很寬容,慢慢也就適應了。不過人前講話緊張這個事情還是要看聽眾的規模,7、8個人不緊張,當LM後面對4、5十人時還是緊張,適應這個規模後,面對二三百人也還是緊張,現在算是適應了。估計今後面對上千人還是要緊張,不過應該沒這個機會了。

當PL也不全是好事,2002年互連網泡沫破滅,雖然老闆寫過了《華為的冬天》,雖然賣了華電給艾默生拿到7億多美金,最後還是要人員緊縮,我的小組分到一個名額。選人本身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溝通也很痛苦,最後我和他都忍不住流下眼淚。不知這個叫王偉的兄弟現在過得好不好?從此以後,基本上都保留著每年5%的淘汰指標,年景好的時候抓得不緊,大家都以離職的人湊數,有時候為了湊數,還要委屈離職的兄弟晚個一兩個月走。但是年景不好的時候,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那就是實打實的要完成,非常難受。這個可能是公司壓力山大的主要原因。從理性來看,強制淘汰對於激活組織有幫助,也許公司能夠發展到這個地步,有這套管理方法的貢獻,但是具體到人來說,大家都難受,不管是管理者和員工。這種痛苦無法逃避,因為指標是分層管理的,這是在公司工作最痛苦的地方。

2003年3G設備終於牆內開花牆外香拿下了歷史上第一單,據說和Etisalat簽的合同非常屈辱。合同交付後,硬體的大麻煩就來了,三天兩頭的有設備壞掉。能把東西設計出來是一回事,能大批量使用沒有問題又是另一回事,這中間的差距有10萬8千里。不知現在大學教育裡面有沒有這樣的課程,反正我工作了很多年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從此以後的好幾年,印象中我的主要工作都是和失效分析打交道,每分析一塊失效的電路板,不但要找到根本原因,還要找到設計和生產過程中預防的辦法。準確的說華為那個時候還沒有支撐這麼複雜設備的質量控制系統。一群人像沒頭蒼蠅一樣到處瞎撞,居然搞出了一套成體系的質量控制辦法。那個時候腦子裡面整天就是這些東西,對每塊壞掉的電路板都如數家珍,每個領導問到都能脫口而出,不需要查任何記錄,我猜是這份專註給哪位領導留下了好印象,為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因為沒有求證過,所以只能是猜。

這中間見過盧贛平一次,他那時好像是無線研發的總裁,這是真正的牛人。他關於當前收入和今後發展關係的論述至今記憶猶新。『』對於年輕人來說,初始的收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能力能不能每年都有大幅提高,你選擇的平台能不能支撐這一點。每個月差5000塊看起來很多,但是10年下來總共才60萬的差距。如果能力提升得快,也許十年後你一年的薪酬就足以覆蓋這個差距『』。雖然打了『』號,但這肯定不是原話了。這麼多年下來,自己的經歷完美的證明了這個論述。所以一個人的發展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你依靠的那個平台更重要。

2004年中秋放假,我下班的路上接到老大的電話,漲了1000塊工資,收入終於突破了五位數。這是我能清楚記得的最後一次加薪了,雖然後來的十幾年中,還有很多次加薪,但我能清楚記得就是這個了,包括最近的一次我也記不得什麼時候加的了(是不是我好久沒加薪了?)。收入到了一定的水平,可能錢就沒那麼重要了。

在pl階段還有一件事印象很深刻,不知從什麼渠道弄來的,有一次看到友商的一塊電路板的照片,整個團隊很受打擊。倒不是功能怎麼樣,主要是人家的電路板看起來非常的簡潔美觀。自從看到那個電路板後,整個組鼓搗了很長時間的電路和PCB簡潔化,在這個過程中,對電路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為了讓電路板看起來比友商更簡潔,還設法驗證了HDI布線的長期可靠性,那個時候的說法這是一種低可靠性技術,不能用在電信設備上。這個驗證是後來分散式基站一個很重要的基礎,現在想來還挺自豪。因為參與分散式基站的前期研究,還得過一次金牌團隊獎。這麼多年總共只得過三次金牌團隊獎,挺不容易的。這是在華為工作最大的福利了,每一層都能有點私房錢干點自己想乾的事,能在華為干這麼多年,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我這PL當的時間也夠長的,從2001年一直當到2005年底,到最後一年多的時候有點煩了,什麼工作做長了估計都煩。嘗試過調到別的部門,也有人誘惑出去創業,最後都沒有成功。調別的部門是領導勸阻的,創業什麼的覺得不靠譜,歸根結底還是害怕未知吧。心裡長了草,幹活就不那麼賣力,不過想著總得干點啥有意義的事。偶然的一次機會看到中移動對各供應商設備質量的排名,我們的設備質量比愛立信還好,想著能不能把質量控制這一套寫本書,算是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寫書總得有點理論基礎,否則土了吧唧的也沒人看,為此有半年時間我大部分精力在讀各種相關的論文,估計讀了有一兩百篇。現在遇到老外還能勉強對付兩句,估計和這段經歷有關係。到2005年底的時候,書已經有點眉目了,準備了不少素材,甚至連『』瓷片電容的5種死法『』(仿照孔乙己的)這種小節題目都想了一些。說到電容的死法,再次抱怨一下大學教育,純理論教學,教出來的學生到哪兒都是埋炸彈的。因為鋁電容使用不當造成的事故我遇到過兩起,原因都是沒有考慮鋁電容的等效內阻ESR,最終的損失都是數以億計。我們產品因為在調試時我在實驗室摸了一下電容發現它發燙得以倖免。

除了忙著寫書外,我還花了很多時間一項愛好上,就是去玩各種EDA軟體,和硬體相關的EDA軟體絕大多數都玩過,有PCB布線的allegro,有邏輯綜合synplify,電路模擬的ads、spice之類的,場模擬的CST,還有matlab等等,甚至晶元設計的DC和PT也試著玩了玩。有一段時間經常半夜爬起來下載軟體。這些軟體雖然都不精通,但是大大拓寬了眼界,後來管整個產品線硬體質量時,遇到誰都不太怵,與這段經歷相關。要感謝那些提供破解的,也要感謝VeryCD和迅雷。不知現在這些軟體還能不能找到解密版的。09年家裡計算機壞掉之前做了一次備份,用掉了5 張DVD,我也算一個收集狂吧。

印象中我這段的考評應該很差的,但是查了記錄,還行。你在一個團隊重要到一定程度,你瞎混說不定別人還以為你在憋什麼大招呢。不過瞎混時間長了估計不行。

即使當了PL,也從沒想過自己會走上管理線,對於和別人交流,從內心裡犯怵。再加上自己技術還不錯,總以為這輩子就吃技術這碗飯了。沒想到05年11月會被安排負責整個團隊,當時稀里糊塗就答應了。我對自己的判斷大體還是對的,真不適合做管理,搞了半年時間,走掉15%的人。在華為團隊管成這樣,主管基本就得下課了。但這樣灰溜溜的下課,實在於心不甘,心一橫買了一摞管理書,邊學邊干。人有什麼潛能,其實自己並不知道,所謂聽從內心的召喚,基本就是胡扯。依著各種管理書上的一些粗淺的辦法,團隊竟然慢慢成形了,免去了被羞辱的命運。同時也證明自己還是能幹管理的,那段時間公司對管理者的培訓挺多,《欣賞個體差異》、《情境領導》、《管理三悟》幾門課至今印象深刻。同時受過培訓的人,還要去培訓他人,一來二去,似乎自己快成管理人才了,人生就是這麼有戲劇性。是不是人才我不知道,但是能在每年淘汰10%的華為管理團隊中存活下來,也真是不那麼容易。

管了兩年團隊後,竟然成了優秀管理者,很快就成為部門主管,算不算萬年PL的補償?此後10年就在各個部門之間顛過來倒過去,有些下屬都快成我上司了,似乎又證明我在管理上天賦還是不行?行還是不行,終究是個難題。最近在想辦法充實自己,更新自己的思維方式,看看能否再進一步。

一個平凡的人在華為的19年經歷,希望能對各位看官理解華為這個公司有幫助。

免費福利領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力資源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浙江:女員工請 「姨媽假」,公司竟要求現場「驗明正身」!
《北京女子圖鑑》暴露的3個職場潛規則,比劇情好看10000倍!

TAG:人力資源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