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千古第一奇人,功高蓋主卻被七代帝王禮遇,活著時就已成傳奇

他是千古第一奇人,功高蓋主卻被七代帝王禮遇,活著時就已成傳奇

眾所周知,中國的封建時期長達兩千餘年,湧現出無數帝王和文臣武將。以前筆者向大家介紹了許多皇帝,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武將。說起古代名將,每個人都能想到無數輝煌的名字——李廣、衛青、霍去病、關羽、趙雲、岳飛.....然而在所有的武將之中,卻有一人堪稱最為傳奇,他的一生不僅成就輝煌,還先後侍奉七代帝王,都頗受皇帝禮遇信任。他就是唐朝的郭子儀。

武則天劇照

郭子儀,是唐朝九原郡人士,祖上本是士大夫家族,可惜到他這一代就家道中落,沒錢接受系統教育。所幸趕上武則天設立武舉,郭子儀參加後奪得武舉第一,成為歷史上最早的「武狀元」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郭子儀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建功立業的武狀元。

雖說中舉,但是年輕的郭子儀並沒有從此飛黃騰達,而是在單于都護府做了小小的左衛長史,這是個守邊疆的小官,但是郭子儀沒有一蹶不振,他利用經常在邊疆作戰的機會,不斷磨練自己的能力,陸續升遷至左武衛大將軍(從三品上)、安西副都護、九原郡太守。眼見著就要大展身手了,但由於上司嫉妒郭子儀的才能,所以故意將其閑置,這也養成了郭子儀寵辱不驚的平和心態。

單于都護府管轄範圍

郭子儀的人生轉折是在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這一年,「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的勢力主要在河東、河北,與九原郡相距不遠,唐朝統治者慌亂中想到了這個被閑置多年的九原郡太守,郭子儀臨危受命,多年積攢下來的能量一發不可收拾,一路從河東打到了河北,聯合當地的起義軍重創叛軍,其威名一時間響徹全國。

民間流傳的郭子儀畫像

當新任皇帝唐肅宗看到郭子儀名聲大噪時,心裡難免有所忌憚,就派出心腹太監到軍隊做監軍來牽制郭子儀。而此時,叛軍還在困獸猶鬥,不斷對唐朝軍隊造成嚴重損失,郭子儀強忍著猜忌和掣肘,先後帶兵收復長安、洛陽重地,並最終潰敗叛軍,恢復大唐江山。乾元二年(公元758年)八月,平亂結束後,郭子儀因功出任中書令,乍一看是升遷了,然而從武將到文臣的身份轉變,他的軍權卻因此被剝奪殆盡。不過郭子儀並不氣惱,再次體現出了他能屈能伸的良好品格淡然接受。

唐代壁畫中的回紇人

廣德三年(公元765年),吐蕃與回紇聯手進犯大唐,唐代宗再次啟用郭子儀,令其率軍出征。這一次,郭子儀單槍匹馬深入回紇軍營,憑藉自己在「安史之亂」中積累的威望,郭子儀簡單幾句話就讓回紇主動退兵。吐蕃一看回紇退兵了,自己也就灰溜溜地撤退,再不敢提攻打大唐的事了。就這樣,郭子儀不費一兵一卒,談笑間就將外患大敵予以解決。

除去貢獻卓著外,郭子儀的德行氣度也令人敬佩。由於郭子儀頗受皇帝信任,大太監魚朝恩對此很是嫉妒,就趁著郭子儀在外帶兵打仗,讓人掘了他的祖墳。郭子儀明知道是魚朝恩所為,卻淡定的說這都是自己的錯,是自己對手下人管教不嚴,以至於橫遭天譴、祖墳被掘云云。不論是表演還是真心,這氣度都非常人可比,魚朝恩對此也是頗為羞赧,此後再也不跟他作對了。

郭子儀雕像

活著的時候,郭子儀就被皇帝贊為「再造大唐」的功臣,更是像諸葛亮一樣被尊為「尚父」,還以異姓身份被封為汾陽郡王,其禮遇之隆令人驚嘆。建中二年(公元781年),85歲的郭子儀去世後,皇帝在朝堂之上慟哭,下詔追贈太師、謚「忠武」,後世史書贊其曰:「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一位武將能做到這種地步,實在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第一奇人」。

參考文獻:

《舊唐書·郭子儀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民國老農貌不驚人,卻悄然盜掘十餘座皇陵,村民聞訊將陪葬墓挖空
他是世界在位時間最長君主,勤奮程度直追雍正,死後幾乎無人批評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