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功最具實力的技法 絕脰

武功最具實力的技法 絕脰

心中有猛虎,細嗅薔薇。都說武人粗獷,可真細膩起來,比文人還到位。有些勁道,文字很難形容,倍感乏力,必須用其他表達方式,這叫不言之言。人有語言,但也要學會無言。人是離遠了看不清,字兒是離近了看不清,距離合適最好。幹什麼事都有個距離,學什麼東西,都講究個度。條件都具備,還要有人幫你整合,這就是學「法」。有法就有功,有功的人不一樣。練武,要練能大也能小。能屈能伸的稱為「人傑」。一成不變叫「守成」。要想成為誰,練出什麼東西,自己說了不算,老天說了算。後天的努力,不能決定最終的高度,但沒有後天的努力,是一定不能成就的。

絕,斷絕;脰,古稱頸部。絕脰,意為斷頸。《春秋.公羊傳》記載,宋萬怒,搏閔公,絕其脰。意思是,二人手博,先遠後近,宋萬成功使用絕脰技法,將閔公頸椎折斷,造成一擊必殺。絕脰不是單獨招式,嚴格的說,是一個功法衍生的一系列招法。所有類似於,混元樁環內臂,產生的箍勁,都屬於絕脰範疇。這個功法,必須瞬間到位,將對手頸部箍死,然後使用顫勁,錯開對手頸椎間盤。比如懶扎衣,雙合雲手,就是的絕脰。練拳,各個角度的顫抖勁,也要加大練習。關節構造非常堅韌,生擰硬要是不行的,必須用極短促的顫抖勁,將其崩開。絕脰是內收緊縮之功。勁別有三,先箍,再顫,後提。頸椎會錯位,乃至位移。混元樁不能只練外圈,還要練內圈,比如兜這個勁,是非常好的內圈功法。拳諺雲,絕脰臂內環,猛虎變沙貓。意思是,只要用勁得法,老虎也會變成貓兒。不要拿肌肉箍,要用尺橈骨的擰錯勁,肌肉緊張,切線面積大,難以有效,放鬆肌肉,筋骨使勁,小臂就成了一把鐵尺。絕脰屬於短勁,發力短促,箍是定位,還得擰錯,關節才卸的開。提勁,又稱提拉勁,關節出槽後,加大位移用提拉勁。習武之人,一要力雄,二要勁巧,三要技高,方能一舉奏效。

絕脰,屬於小架型武術常用技法。由於短小精悍,近身佔有絕對優勢,都是短力臂槓桿,時常與挈頭技配合使用,不分彼此。特別是披身捶,典型的絕脰技,箍上就是死手,無可破解。沒有強悍的功力有基礎,難以實現絕脰技法。老話講,斷脰意必絕。意思是,這是死手,沒有餘地,用意要果決,不能猶豫。練拳也如是,神要貫頂,意要上手。步法講究,一切二堵,不讓對方有抽身而走的機會,要瞬間進步,一貼就死,箍頭絕脰。世事偕同拳理,凡能成大事者,必在關鍵時刻,毫不猶豫,一步到位。絕不與人過多糾纏,所有的鋪墊,都是為了最後的一擊。古時有也「舉鼎絕脰」一說,雙手舉起鼎,因為力量不及,而折斷頸項。比喻實力小的不能勝任,以至於危害了自身。當自身還不足以勝任之時,不要逞強好勝,要不斷完善自己,積澱本領,以待時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浮屠 的精彩文章:

突破關隘的最後途徑

TAG:太極浮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