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有部神秘《謚法》,溥儀根據這部律法,想干一件事!

清朝有部神秘《謚法》,溥儀根據這部律法,想干一件事!

原標題:清朝有部神秘《謚法》,溥儀根據這部律法,想干一件事!


在封建社會,皇帝、皇后、王爺等人死後,比照平民出殯還多出一道重要的程序,那就是上謚號,《辭海》中這樣寫道:「封建時代在人死後按其生前事迹評定褒貶給予的稱號。


《周禮·春官·大史》上,對於上『謚法』的程序是:帝王之謚,由禮官議上;臣下之謚,由朝廷賜予。這個謚號可不是亂上的,那是對死去的人的一生的總結,就好像畢業證書一樣,因為眾目睽睽地看著,故此,想要作假,真的很難。


晚清的時候,有一個鐵帽子王——慶親王奕劻,這個奕劻就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大臣,他乾的最「牛」的一件事就是在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跟在李鴻章的身後,經過談判,最後跟八國聯軍簽署了臭名昭著的《辛丑條約》。


因為奕劻在簽署《辛丑條約》上出力,故此,他才能步步高升,最後成為領班軍機大臣。


亦劻始終是慈禧太后的「鐵杆」追隨者,他憑藉著慈禧太后給予的權利,賣官鬻爵,中飽私囊,隨便舉一個例子:段芝貴給他送來白銀10萬兩,黑龍江代理巡撫的寶座,就被段氏買到了,亦劻亦被人譏笑為「慶那公司」。


當年,袁世凱逼宮端康太妃,令清廷解體,宣統退位時,亦劻和小德張都勸端康太妃退位,而奕劻出力最多。溥儀在自己的傳記中,這樣寫道:「收袁世凱的錢,勸太后讓國,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斷送在奕劻手裡」。


溥儀是這樣認為的:奕劻吃大清的飯,砸大清朝的鍋,他就是大清解體的最大「罪魁禍首」!


亦劻為何不怕砸了大清朝的鍋?道理很簡單,因為砍倒大樹才有柴火燒,根據英國《泰晤士報》記者莫里循披露,慶親王在英國銀行存款高達712.5萬英鎊。


換句話來說,大清完不完,慶親王憑著在英國銀行的數額巨大的存款,依然可以過著優哉游哉的生活。


民國六年(1917年),在天津隱居的慶親王奕劻因病去世。他的後人停屍不殮,派人來到京城,向遜位的皇帝溥儀討要謚號,溥儀可以說非常痛恨慶親王奕劻,如今慶親王后人前來討要謚號,他豈能放過這個出口惡氣的好機會,內務府的大臣們經過商議,給報上來了一個「哲」字,溥儀一看這個字,當時就火了,知人曰哲,慶親王奕劻鑽進錢眼,他知道「錢」還查不多。


溥儀立刻否定了這個字,然後打開《謚法》,從裡面找出了四個字「「謬、丑、幽、厲」,查這四個字的出處,大抵是這樣:謬、丑這兩個字,是南宋的孝宗憎恨秦檜的惡行,對他加的謚號;而幽厲這兩個字,是周朝的幽王和厲王的封號,這兩個人皆是殘暴昏庸的君主。



溥儀對這四個字斟酌半日,最後拿起硃筆,在「丑」字上,畫了一個圈,很顯然,他是想封慶親王奕劻的謚號為「丑」。

慶親王的後人一見這個「丑」字謚號,當時就慌神了,他們進京討要謚號本想光宗耀祖,如果將這個帶有歧視和侮辱性的謚號要回去,還不得被天津衛的老少爺們笑話死。


慶親王的後人一商量,便備了一份厚禮,直接去找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經載灃說情,溥儀無奈,只得收回了成命,載灃幾乎翻爛了《謚法》,終於找出了一個「密」字,這個密字就被溥儀賞給了慶親王做了謚號。


清代的《謚法》規定,謚號共分三種,一、美謚,包括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等好的字。二、平謚,包括懷、悼、哀、愍、思、殤等等。三、惡謚:包括厲、靈、煬、謬、丑、幽等等很差的字。


後來,溥儀一查《謚法》,發現這個密字有「追補前過」的意思,他亦是後悔不迭,清朝都沒有了,慶親王拿什麼追補前過?


從一部已經被掃進了歷史垃圾堆的《謚法》看來,溥儀還對清廷念念不忘,他還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復辟成功,重登九五至尊的寶座,其實,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的夢想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文精品 的精彩文章:

溥儀前面曾經有個保慶皇帝,他要當了皇帝,大清國又會怎樣?

TAG:史文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