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典投資人如何思考區塊鏈?戈壁創投徐晨:客觀上講投資本身就是古典的

古典投資人如何思考區塊鏈?戈壁創投徐晨:客觀上講投資本身就是古典的

創客貓註:本文節選自創新創業峰會暨西安—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啟動峰會上,真格基金顧旻曼、東霖投資屈衛東、戈壁創投徐晨、飛馬旅袁岳、元航資本張志勇、星瀚資本楊歌關於「古典投資人和新興投資人」的話題探討。創客貓受邀作為合作媒體到場報道。文章經創客貓精編整理,有刪減,轉載請註明來源。

現場報道:番茄

(ID:chuangkem) 來源:創客貓

隨著區塊鏈熱度的不斷攀升,關於古典投資人和新興投資人的劃分也成為創投圈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

戈壁創投徐晨認為,區塊鏈本質上是希望把現有傳統的互聯網結構進一步明確,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關係的中心化,從這一點看所有人都是新興投資人,同時也都是古典投資人。

在他看來客觀上來說,投資本身就是古典的,因為去投一個不存在的東西邏輯上來說是不成立的,只有已有的模式才能投。「那些所謂新興投資乾的事其實幾十年前就存在了,只不過是幾十年前幾乎沒有人相信,到了現在這個節點上,這些東西才慢慢地出現,變成廣義的和未來可能被大家接納的事物。」

星瀚資本楊歌表示,「國家目前非常積極地制定市場的規則,幫助區塊鏈建立以後的交易所和交易規則,從這個角度看,相對於擁抱新生事物的投資人,堅持傳統古典的思路是有風險的。」「我們傾向於對區塊鏈這個行業要跟進,要轉變自己的古典,不要做太一成不變的投資人。」

而在元航資本張志勇看來,投資人的職責是發現價值、培育價值,不管是投區塊鏈,還是別的什麼,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是有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在裡面的,爭論古典和創新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

以下為幾位嘉賓對話實錄節選:(經創客貓整理,有刪減)

主持人:我們現在在談論的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在這樣一個科技快速發展的階段,各位怎麼看這些短期的熱點和機會?現在投資圈還有一個劃分,古典投資人跟新興投資人,你們怎麼看這樣的區別?

顧旻曼:如果說古典投資人和新興投資人的區別,大家普遍的熱點主要是區塊鏈。現在投不投區塊鏈,從我個人來說是偏古典的,在這樣一個大的技術變革時代背景里,怎麼看待長期機會和短期的機會?我個人有一個觀點,如果一個機會只存在一兩年那不叫機會,更不叫趨勢,那叫泡沫。

任何一次大的徹底的技術革新,帶來的是十年以上的趨勢性機會,這當中不管是早期、中期,甚至偏後期你都能夠獲得超額的回報。我們怎麼看待區塊鏈新技術?它的技術核心和能夠帶來的革命性機會一定是所有人關注的。歷史上所有的技術都有一個市場認知的周期,遵循一個拋物線,對於投資人來講,市場非常火爆,但是在沒有真正找到非常紮實應用場景的時候加入?還是在熱情下降真正的商業價值體現的時候加入?對於古典派的投資人來說可能更期待看到它有應用落地,同時在技術開始革新的當下就已經開始關注,以及對最優秀的團隊開始支持。

屈衛東:要按照這個定義我是比較傳統的投資人,但我是這麼人為的,作為一個好的投資人你要不斷學習新的東西,我絕對不拒絕新的東西。區塊鏈我一直在研究,但一直沒有出手。我這十幾年投的項目並不多,也就投了30多個項目,還是比較謹慎的。因為十幾年經歷了太多的泡沫,後來證明很多都是一波一波的泡沫,特別是O2O死掉了一大批。現在幣圈和鏈圈我認為過熱,裡面是有機會的,最初基礎設施底層有一些創業公司已經冒出頭了,嗅覺比較靈敏的投資人已經抓住機會了。但應用方面我還在研究還在學習,相信區塊鏈還是有一些機會的。除了這個,像人工智慧、IOT這些仍然有大量的機會。

徐晨:怎麼說呢?區塊鏈的東西就是去中心化。互聯網把我們信息中心化的程度給降低了。大家可以看到現在的趨勢,每個人都成為一個信息的產生點和傳輸點。過去傳統大家都是看報紙,看核心的媒體來獲取信息。而現在技術手段(區塊鏈)希望把現有老的互聯網結構進一步明確,怎麼把這些交易關係中心化的程度降低。從這一點來看所有人都是新興投資人,同時也都是古典投資人。

客觀來說投資人都是古典的,為什麼呢?你投一個不存在的東西,邏輯上來說是不成立的,已經有的才能投。我個人的看法,其實不管是所謂的區塊鏈也好,還是所謂的人工智慧也好,或者是說了很多年還沒有落地的物聯網也好,在我們面前這些都是展開的一些新的大的機會。你看這些東西會非常驚喜地發現,那些所謂新興投資乾的事也不是現在的事,其實幾十年前就存在了,只不過是幾十年前幾乎沒有人相信,到了現在這個節點上,這些東西才慢慢的出現,變成廣義的和未來可能被大家接納的。

其實所有的投資都是一個假設,比如現在傳統的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的模式還將長期存在,這是我們的首要假設。假設是我們做投資的前提條件,拋開前提條件,站在純互聯網的角度來看,很有可能這些巨頭的確會被顛覆,我們看到很多新的機會的出現,但在裡面扮演什麼角色還不好判斷。

對很多做幣圈的人來說不怕漲跌,只要有波動就可以,而對於我們來說只要有新的機會就可以,只要有新的空間出現對我們來說就是好事,這是成為成功的投資人一個必要的條件。

楊歌:我是一個特別古典的投資人,我一直認為區塊鏈是把行業做模塊化的工具,是有價值的,但市場上對它的預期太高從而可能會成為泡沫。後來工信部出了兩個白皮書,我就開始反省是不是站錯隊了?是不是我過於保守?

我和很多友商,像特別典型的古典投資人,我們都有一個條件要求,不能過分去投資和判斷區塊鏈,可以去研究但是不要炒這個風口。這個主要是合規和不合規的問題,區塊鏈到今天為止還有很多沒有確定下來的政策和不合規的地方。但這兩個月整個市場遠遠超過了我的想像,關於熱的問題和國家對它的態度問題。國家目前非常積極地通過幾個部委制定市場的規則,幫助區塊鏈建立以後的交易所和交易規則,從這個角度看,相對於擁抱新生事物的投資人,堅持傳統古典的思路是有風險的。像很多的朋友講到,他九幾年年初的時候就非常擁抱市場證券化,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同樣現在走到區塊鏈的時候他也認為是一個機會。

我把區塊鏈再進行了一個劃分,分為風口和價值,為什麼拿區塊鏈作為分界,而不是拿其他來進行呢?因為區塊鏈既是泡沫又有價值,要區分出當中的區別。如何衡量到底是泡沫還是價值?通過波段的長短來定。區塊鏈和互聯網不一樣,和共享也不一樣,不是一個純粹的風口,也不是沒有價值的東西,它是兩者兼備,只不過今年年初體現出來是一個泡沫的風口,但逐漸會顯現出來它的價值。我們傾向於對區塊鏈這個行業要跟進,要轉變自己的古典,不要做太一成不變的投資人。

袁岳:據說衡量古典還是新互聯網的標準是,個人是不是買了一千塊的比特幣?如果沒有就算你支持也不是新互聯網。按照這個標準我就是古典的投資人,在古典中我屬於比較前沿的古典。

張志勇: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我一定不是古典投資人,比特幣我2014年就擁有了,但從廣義來講,這還是無法區分古典還是新興。因為投資人的職責是發現價值、培育價值,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是有創新精神、冒險精神在裡面,不管是投區塊鏈,還是別的什麼?爭論古典和創新沒有太大的意義。

區塊鏈或者人工智慧等,他們在發展過程中和我們所謂的成功產業是螺旋式的交織上升的過程。比如2001年看互聯網一定是創新的東西,今天這個時間再看移動互聯網已經落後了,或者變成一個陳舊的產業了,新的產業是用雲技術和實體經濟、製造企業、農業、商業零售服務業等結合起來,這是創新經濟。對於投資人或者投資機構來講,只要按照我們自己舒服的方式,按照資源積累和經驗去投我們擅長和喜歡的就可以了。

以上為創客貓現場報道,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客貓 的精彩文章:

阿里華先勝:城市大腦將來能成為城市的基礎設施,就像水電煤一樣
紫輝創投鄭剛:對行業不了解,哪怕掌握先機也不一定能把握住

TAG:創客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