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忽必烈大婚過後,他把自己的王府建在了小時候生活過的草原上

忽必烈大婚過後,他把自己的王府建在了小時候生活過的草原上

他還是堅持一定要親自去迎要心愛的察必姑娘。 照例,娶親隊伍要在傍晚出發,送親隊伍則在清晨出發。忽必 烈身佩弓箭,全身裝扮一新。這時是殘陽夕陽,赤鬃白馬被刷洗得 乾乾淨淨,斜陽打射在白馬的身上,發出奪目的亮光。娶親者乘著 夜色,向東方飛馳而去。 大婚之後的忽必烈在老營只待了一個月,便攜新婚的妻子和 侍衛、僕從,以及陪嫁的牲畜、家奴一起到自己獨立的營帳生活。

忽必烈把自己的藩府選擇在額嫩河邊的游牧區、他少小生活的地 方。他令仆匠們在那裡蓋起了很寬散的三個帳幕,他把這三個大 帳幕都用長廊連起來。 撒魯賀回到老營的時候,忽必烈的大婚已經過去兩個月有 余。撒魯賀趕去額嫩河看望忽必烈和他的新娘。撒魯賀和忽必烈 夫婦一起度過了兔兒年的夏天。每天晚上就寢以前,撒魯賀用篝 火燒熱的額嫩河水為忽必烈浸泡和擦洗他的病足,忽必烈感到很 舒服。

龍兒年早春,十八歲的忽必烈得有自己的第一個兒子。但是, 這位名叫朵兒只的小王子沒有長大。龍兒年冬,忽必烈的第二個 兒子出世,忽必烈懇請母親為自己的兒子賜名,唆魯禾帖尼為小 王子取名真金。 直到二十歲,忽必烈仍然沒有機會出征打仗。 而忽必烈渴望知道外面的事情,他只好宴請各地的學士到他 的藩府,向他們詢問各地的風情、人物。

他神遊馳往,他多麼想有 一次遠行啊一一出征不行,出遊也可以! 詢之趙璧,回答:「出行何難? 「去哪裡?」往西,先去伊型河,再去欽察。既往視拔都兄長,又去看望貴 由王子!」 「真是好主意!」 蛇兒年春,這個計劃就付諸實施了。 窩闊台大汗辭世忽必烈殿下招賢 忽必烈的遠行願望就要實現,從他的心底深處,升起一股虔 誠的祈願,他認真地整理了蒙古民族的一切精神財富。

他仔細搜 索曾經在這個高原上一切成功與失敗的部落,反照他們的命運。 他把蒙古人所尊崇的長生天世界一一加以盤點,儘可能深入地走 到這個世界的中心層面去洞觀宇宙。他感到很悲哀,是一種充斥 宇宙的大悲哀。因此,他所渴望獲得的生命激流就要更宏大、更洶 酒、更波周。 拔都王子的邀請函很含糊也很明確:茲盛情邀請拖雷監國帳 中的所有王子到欽察汗帳作客。伏爾加河的旖旎風光會給諸王子 留下美好的印象。

蒙古汗國諸王子中的兄長拔都。 察必王妃的隨行請求沒有得到批准。唆魯禾帖尼從自己的帳 中撿選了兩位溫柔、俏麗的畏吾兒侍女伴行。她們負責忽必烈西 行期間的所有服務工作。如果忽必烈本人喜歡,她們有可能成為 忽必烈帳中的妃子。 察必王妃眼淚汪汪。忽必烈的萬里行程往返需要半年時間。 這是何等漫長的期待呵!可是在唆魯禾帖尼執著而嚴厲的目光 下,她不好再說什麼。

她只有在臨行前的這幾日中,盡情地給忽必 烈王子以更多的溫存。 察必王妃想起應該送忽必烈一件禮物。當年年察必王妃出嫁的時候,弘吉剌部曾送她一個伶俐的波斯幼奴,名叫阿合木,他隨時 可以逗察必王妃發笑,因此,察必王妃請忽必烈把這個十三歲的 幼奴帶在身邊。看到阿合木,忽必烈就可以想起萬里之外有察必 王妃在無盡地思念。 趙壁是當然的隨行之一。

哈赤兒擔任宿衛隊長,還有一位蒙 古醫生兀魯,他長期負責為忽必烈治療足疾,深得忽必烈的信任。 百名健壯的蒙古武士擔任此次出行的護衛。 兔兒年八月間,蒙古監國拖雷領右路軍,自鳳翔進屯寶雞;九 月,遣使赴南宋假道。不幸的是,使者在南宋沔州被宋將張宣所 殺,不予借道。拖雷大怒,率兵渡過渭水,直通南宋西邊的重鎮興 元府(漢中)

。宋兵流散而逃,興元府破。十月,拖雷向西追擊,一口 氣殺到西川。拖雷遂回師東進,破宋兵於武當山,準備強渡漢水 繞進居於河漢之間的金兵。 臘月寒冬,金軍主將完顏哈達率十萬兵馬在鄧州西禹山阻截 拖雷部隊。準備與蒙古軍決一死戰。拖雷自忖以三萬遠征軍對擊 金兵的十萬大軍,凶多吉少,便臨時改變戰略,放棄鄧州,長驅直 通金都汴京。金國皇帝惟恐汴京有失,遂急令完顏哈達回師救援。

臘月小寒至大寒,忽降大雨雪。金軍主力行至均州三峰山,凍餓交 加,疲憊不堪,潰不成軍。正月十六日,窩闊台汗率中路軍南渡黃 河,與拖雷的右路軍共同發起三峰山攻擊戰,殲滅金軍大部,俘獲 金主將完顏哈達。二月,潼關失陷,金國大勢已去。 龍兒年三月,蒙古左、中、右路三軍會合,圍攻汴京。這時,蒙 古軍內卻產生了一個天降的危機:大汗窩闊台病重! 耶律楚材密召拖雷至中軍帳,傳窩闊台的旨意:令拖雷繼續 率軍圍攻汴京,窩台汗須後撤回漠北,調養身體。拖雷不從,非 要親自去見一見窩闊台汗不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元朝前期元世祖已經有至元年號了,為什麼元順帝還重複用至元呢?
蒙古國:破善闡段興智被俘,釋嫌疑忽必烈回朝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