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遠離你身邊的這三類人

遠離你身邊的這三類人

1

言而無信之人不可交。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就是說一個人說話做事總得靠譜,不能一會兒是三,又一會兒是四,讓人無所適從。

《郁離子》里記載: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

有個漁夫聞聲而至。

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

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

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

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漁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

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生活中,我們與言而無信的人共處是個噩夢,對輕言承諾的人抱有希望是浪費生命。

他們一直變化著,上午說的事下午就變了,昨天決定的事今天就成了廢紙一張,和他們交往,就像坐上一條他們自己也不知開往何方的船。

明人亦有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誠,不足以動。」

朋友貴在真誠,朋友有別的缺點或許可以原諒,若是言而無信,讓人摸不透他的哪句話是真、哪句話是假,還是敬而遠之為好。

因為誰也沒有興趣,天天聽無法兌現的話。

2

唯利是圖之人不可交。

曾國藩曾說過:

「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世界上總有些人唯利是圖,在他的心裡,永遠看重利益,永遠是在想如何去利用別人,為了利益甚至可以出賣朋友。

當年司馬懿與曹爽爭權,曹爽佔了上風,得意洋洋。

有一次,曹爽兄弟隨曹芳拜謁高平陵,曹爽的好友桓范勸他不要輕易出城,要出去也要留下幾個兄弟在城中留守,以防不測,曹爽不聽。

司馬懿見機會來了,發動政變控制了洛陽城。並派人忽悠曹爽,說只要你交出兵權,一切沒事。

桓范從城裡跑出來,勸曹爽立刻帶皇帝到許昌,召集天下兵馬共討司馬懿。曹爽不聽,說:「吾願為富家翁足矣。」

桓范大罵:「曹真以智謀自許,怎麼生出你們幾個連豬都不如的傢伙,可憐我要跟著你們被抄家滅族了。」

曹爽最後被誅滅三族,桓范受連累也被抄家滅族。

生活中,與這種人交往,你永遠是他的榨取對象,囊中之物。

當然他也會付出,不過他的付出是建立在更大的收益基礎上的,是建立在對你更多的榨取範圍內的。這種人固然是不可交的。

3

淡漠親情之人不可交。

春秋時期,管仲輔佐齊桓公,使齊國強盛。管仲臨終時,齊桓公來與他討論將來誰可以代替管仲治理國家。

齊桓公認為易牙、豎刁、開方這三人對他忠心耿耿,易牙曾經把自己的兒子蒸了,做成菜給齊桓公享用;

豎刁把自己閹割,變成宦官來服侍齊桓公;

開方本是衛國的公子,放棄衛國儲君不做,而到齊國侍奉齊桓公15年,即使是親爹病故,也不回家看一眼。

管仲說,一個人連自己和自己的至親都不愛,又怎麼會真心愛國君呢?一定要遠離這三個人。

管仲死後,齊桓公終究還是重用了這三個人,結果這三人作亂,齊桓公在宮中活活餓死。

親情淡漠的人,天生鐵石心腸,冷酷無情,這樣的人,切不可交。

一生中,有很多人在你的生命中來來去去。

有的人,會成為良師益友;

有的人,會讓你誤入歧途;

有的人,值得你掏心掏肺;

有的人,只能成為表面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春秋第一辯手,輔佐三代君王,用兩個桃盡誅三位居功自傲的權臣
寬容是一種理想,寬容是一種成熟,是對愛人的信任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