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攻城時攻擊方為何不繞道攻擊,守護方又為何要出門迎戰?

古代攻城時攻擊方為何不繞道攻擊,守護方又為何要出門迎戰?

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戰爭的場面,敵我雙方進行拉鋸戰,一個守城,一個攻城,都是難度非常的大的作戰,在影視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攻城相比較守城來說難度要大多了,攀登著雲梯登上城牆後,可能就會被守城士兵給殺死,所以攻城的時候能活著的士兵也算是命大了,因為他們是在進行肉搏,而守城相比較攻城來說難度要小一點,不過去卻也是一點便宜都吃不到。

那麼在這種戰鬥模式中,攻城明明知道自己可能會在進攻的時候被殺,為何不進行繞道呢?

其實攻城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加單,攻城池雖然困難,但是城池卻也是防禦能力最弱的地方,不管是怎麼做,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能夠將城門打開,攻進城中,所以城門是個突破口,進入了城中,就當於自己已經是勝利了一半,並且跟古代的將軍和士兵也不是傻子,如果真的繞道而行的話,簡直就是思路一條,給對手機會。

因為一旦繞道,那麼城中的守城人員就可以立即切斷對方的糧草,然後在派出援軍兩面夾擊,因為他們的城門已經不需要那麼多力量去抗衡了,完全可以有空子跟攻防進行正面焦亮,還能切斷敵軍的糧草,所以在那樣的情況下,攻防肯定會吃虧戰敗,所以說,攻城戰中,只要攻下城門即可,不需要繞路而行,畢竟一個城池都被圍起來了,根們就沒空子鑽。

那麼守城的士兵為何不在城牆上對抗攻城士兵,反而還故意打開城門,放出士兵與他們廝殺呢?其實對於守城士兵來說,雖然是站在高處,好像掌握了大局一樣,可以使用射箭或者兵器將爬上來的攻城士兵殺死,可是對於一個防禦系統極差的逞強來說,不出城殺他們個措手不及才是最危險的。

因為攻城的士兵,有很多的方法打敗守城士兵的放大,他們可以臨時堆起一座高山,在上面建立臨時搭的塔樓,比城池還要高,然後佔據主動位置,想城中的士兵射箭,也可以耗死這些守城軍,因為他們有各種的攻城工具,相反若是守城人員沒有攻擊能力的話,只能等死,必須突然打開城門,進行突擊,若不然只能坐以待斃。

所以說,在進攻城池的作戰中,雙方都是吃不到甜頭的,攻防既不能繞道,守城一方也不能坐以待斃,雙方既然都在了戰場上,就避免不了戰死,守城一方就相當於城池的防禦系統,攻防就相當於城池的入侵敵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涵談史 的精彩文章:

皇帝對將軍說:有人告你謀反!將軍掀開衣服:對,我想要謀反!
清朝大臣上朝時講漢語還是滿語?從宣統那裡得到了答案!

TAG:語涵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