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差點斷掉的手藝,老狼衚衕尋找磚雕記憶

差點斷掉的手藝,老狼衚衕尋找磚雕記憶

兩個月前,在今年的烏鎮戲劇節上,老狼遇到了老朋友——著名媒體人孫冕。

「之前說的那個節目,我們進行了大半,就等你來了。」老爺子趁著在烏鎮「活捉」老狼的機會,提起了之前就一起談論過的公益文化紀錄片《百心百匠》。

老狼(左)和孫冕(右),來自老狼在烏鎮戲劇節期間的微博

老狼也沒有猶豫,當即就敲定了拍攝時間。半個月之後,就出現在了北京磚雕老藝人的工作室。如今兩個月過去了,老狼在衚衕里走街串巷拜師學藝的故事,終於要跟大家見面了。

老狼雖說不是世代的老北京人,但是他出生和成長都是在北京一個傳統知識分子家庭。母親是中央廣播交響樂團團長,父親為航空航天部總工程師。他兒時的記憶,同北京的衚衕有著密切的關聯。

北京的衚衕

「無雕不成屋,有刻斯為貴。」北京是一座曾以青磚建起的城市,以磚而起的四合院和衚衕是這個城市的名片。磚雕藝術起源於西周,盛於清代,主要用於我國傳統建築中,照壁、門楣等處的裝飾。

所以,這一次孫冕和老狼來到老北京的衚衕,尋找這種從紫禁城走出的建築裝飾材料——北京磚雕。

北京磚雕

磚雕有它自己的韻律在其中,磚雕匠人在製作過程中,也要把握好下刀的節奏。而作為音樂人的老狼,也在拜師學藝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音樂的節奏感,和手工藝技巧之間相通之處。

探訪「金磚」的秘密

來自紫禁城的珍寶

追尋著孫冕手裡的一塊碎磚,老狼找到了北京磚雕工藝大師張彥。

張彥是北京「磚雕張」第六代傳承人,中國微型古建築創始人。2008年他為北京奧運村製作了大型景觀磚雕《國騰》。由他創作的袖珍磚雕作品曾被作為國禮,贈予歐盟總部和歐盟委員。

張彥告訴老狼和孫冕,他們手裡拿的其實是一種被稱為「金磚」的東西。

孫冕和老狼拿著「金磚」找到了張彥(左)

「金磚」又稱御窯金磚,是中國傳統窯磚燒制出產的珍品,因其質地堅細,敲之若金屬般鏗然有聲,故稱「金磚」。這種由特殊工藝製成的磚塊是鋪設紫禁城地面的御用材料。

隨著金磚一同流入紫禁城的,便是賦予金磚靈氣的磚雕藝術。磚雕藝術起源於東周的瓦當,和漢代畫像磚,北宋時期,磚雕曾作為墓室內的壁面使用,明代後磚雕才由墓室磚雕發展為建築裝飾磚雕,成為了宮廷與貴族建築使用的專用之物。

孫冕跟張彥學習挑磚

傳統磚雕藝術的"四大名旦"分別是京雕、徽雕、蘇雕、晉雕。北京磚雕因其官式風格位列四派之首。

在古代,從皇城流傳出的北京磚雕藝術,不僅被用來美化裝飾四合院,還被用來彰顯使用者的家族地位。從每一戶人家的磚雕便可得知這家人的身份背景。

物我兩忘的堅守

這技藝差點斷掉

了解了磚雕的背景之後,孫冕跟隨張彥老師從挑磚開始,學習辨認可以進行雕刻的磚坯。老狼也開始動手跟師父學習簡單的磚雕技法。

期間,老狼得知張彥差一點就與磚雕技藝無緣,甚至這門手藝都差點失傳。

老狼在學習磚雕

小時候,張彥第一次偶然在門縫中,看到自己的父親在做磚雕,當時的他很好奇,現在回憶起當時的畫面,張彥說那時候父親在自己的心裡,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

在張彥父輩的那個時代,磚雕這類東西實際上是沒有「用處」的,他完全是因為熱愛,而堅持著這門手藝。張彥從小耳聞目染,真真正正覺得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後來我現在才想起來,如果當時不是我父親在那個環境的堅守,不是那樣去做的話,我看不到磚雕可能就沒有了。就沒有第六代了。」張彥說,當時父親看他被磚雕深深地吸引,才開始讓他從磨磚開始練習。

這一磨就是三年。張彥的父親在這個過程里,要考驗他的耐心,和傳承手藝的心氣,同時也是幫他把基礎打實。

但是,時代環境的艱難,讓手藝人的日子並不好過。張彥大學學的是國畫專業,結果一畢業就回到家裡,想跟父親踏踏實實做磚雕。

當時,張彥的父親愣住了。「我父親當時很震撼,因為他在這個年代做這個手藝是很艱難的,是沒有希望的,就是在那種不允許的條件下他做了。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會想要繼續從事這個職業。」

衚衕里的磚雕不僅是使用者過往身份的象徵,也是北京衚衕文化的一個縮影。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一些磚雕已在經年的風吹雨打下失去了往日的清晰輪廓。

為了更好的保護衚衕里現存的磚雕作品,2017年張彥參與了北京市衚衕修復工程,並作為總設計師親自帶領匠人對衚衕磚雕進行修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古物一世界 的精彩文章:

清宮用的白玉,有什麼講究
TOP.29,第三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白釉綠彩長頸瓶

TAG:一古物一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