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軍用NSM隱身反艦導彈取代「魚叉」,中國需要跟進嗎?

美軍用NSM隱身反艦導彈取代「魚叉」,中國需要跟進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本周,美軍宣布其新一代艦對艦導彈競標塵埃落定,未來LCS瀕海艦和FFGX新型護衛艦將使用挪威研製的NSM隱身反艦導彈,算上去年宣布的「戰斧」導彈改進項目和LRASM導彈將於今年正式形成作戰能力。美國海軍空射、艦射和潛射的中型、重型反艦導彈塵埃落定,加上繼續服役的「海爾法」和「企鵝」輕型反艦導彈,直到目前美軍著急上火,拚命研製的高超聲速反艦導彈出現前,其反艦導彈作戰序列算是定了。

海基版本的NSM導彈

這其中,「戰斧」作為一種具有明顯「過渡」色彩的裝備,將會繼續裝備在「伯克」、「提康德羅加」、「朱姆沃爾特」等大型水面艦艇的垂直發射系統中。

該導彈射程2000公里,因為飛行速度慢,飛行時間長,其飛行中段需要飛機、潛艇、艦艇平台向飛行中的導彈多次反覆刷新目標位置,才能確保導彈正確飛向目標。否則的話,目標轉個彎,「戰斧」飛到地方開始自動巡的就大概率什麼都找不到了。

這對於打擊未來美軍要應付的大部分對手問題不大,尤其是在F-35、B-21等飛機,以及未來可能基於MQ-25開發的新型無人偵察機,能夠長時間在戰區上空充當信息節點,對敵方水面艦艇進行遠距離持續監視的情況下。

但如果要對付的是擁有完善海上作戰體系,有諸如米波雷達、超寬頻雷達等反隱身技術手段,不僅擁有遠程防空導彈,還可以派出三代、三代半和未來的四代艦載機來進行爭奪制空權作戰的對手,那麼這一套到底能否玩得轉——本身就是個未知數。

所以,NSM導彈選擇了相對較短的射程,NSM導彈射程為185公里,LRASM導彈射程560公里(JASSM導彈對陸攻擊射程理論可達900公里)。對於NSM來說,儘管飛行速度是高亞音速,但是在飛到目標區時,敵艦來不及開出太遠的距離,憑藉搜索距離30-40公里的先進紅外熱像系統,有較大的概率發現目標。但LRASM就和「戰斧」一樣,必須依賴己方其他信息平台提供中繼制導,才能有把握攻擊遠程目標,這也就是為什麼美軍對於研製戰鬥部較輕,射程大幅度提高的「魚叉」Blcok II ER或者LRASM-ER興趣不大的重要原因。

雖然被部分自媒體吹得像小李飛刀一樣神奇,但由對地攻擊巡航導彈發展來的LRASM還是有些陸攻彈的「遺留問題」

NSM導彈具有隱身性能,紅外引導頭在目前海軍技術條件下,對抗手段也不夠豐富,因此被認為有較高的突防性能。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NSM和LRASM導彈,雖然都號稱是隱身,但並非不可攔截。

在軟對抗方面,針對熱成像制導的引導頭,現有干擾手段基本失效,但使用水幕、熱煙幕之類的對抗手段來遮掩艦體,還是可以有效欺騙引導頭的。再加上可以使用激光照射來襲導彈,破壞或干擾引導頭也可以奏效。

在硬對抗方面,採用隱身技術的導彈主要是讓近年來逐步發展成熟的,攻擊水天線以下目標的A射B導的主動制導遠程防空導彈——例如美國標準6,中國紅旗-9等難以實現遠程攔截。即使進入水天線範圍內,也可能大大縮短被發現的距離,讓「先進海麻雀」或紅旗-16B這類的中程導彈的射程也縮減。

但是對於現代雷達來說,能夠在導彈上使用的隱身技術,並不是特別難識破。目前比較公認的,NSM或LRASM導彈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推測,估計在0.1~0.01米2量級,這並不是特別難以對抗的目標。進入水天線(40公里)開始,雷達是可以發現目標的,在10-20公里距離上更是沒有問題。此時這些導彈和「魚叉」、「戰斧」並沒有本質區別,都是高亞音速低空空中目標,是完全可以進行攔截的,問題只是由於雷達反射面積減小,對於導彈的截獲率和攔截率也還是有一定影響。

NSM導彈由於尺寸小,射程相對短,氣動布局適合高過載機動,因此具備LRASM所不具備的,在彈道末端進行大幅度機動的能力。該導彈能夠進行橫滾機動,而不是一般反艦導彈進行的單純側向機動,這對於近防系統來說是有一定壓力的,增加了對每個單個目標接戰的時間,增加了後續導彈突防概率。

NSM相對收斂的氣動舵面使其可以做橫滾機動,帶著長長雙翼的LRASM就只能四平八穩地飛了

這裡也有個簡單的邏輯推理:如果隱身導彈真像有些自媒體宣傳的那樣,「無法攔截」,那NSM吃飽了撐的還要搞末段機動啊?

儘管並非不可防禦,但亞音速隱身巡航導彈至少是一種增加突防概率的新手段,對於中國來說也值得嘗試。

而這其中,重型反艦導彈,例如LRASM這樣的,其實並不是最合適的,因為對於中國來說,亞超結合或者超音速反艦導彈,乃至大型驅逐艦裝備的高超聲速反艦導彈,才是突破敵人防禦圈,一擊致命的主要武器。所以中國並不需要射程500-600公里的亞音速隱身反艦導彈。

但類似NSM這樣的導彈,對於中國來說還是有發展需要的,這種導彈可以取代現有的鷹擊-83系列,有較高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可以裝備我軍的護衛艦和導彈艇,另一方面,未來也需要可供輕型戰鬥機攜帶的反艦導彈——據最近的採訪得知,我軍的殲轟-7A戰鬥轟炸機也進行過鷹擊-12導彈的發射試驗,只不過這麼重的導彈,對於殲轟-7A來說,掛起來是相當吃力的。

鷹擊-12比被它取代的P-270導彈確實緊湊輕便了不少,但對飛機和小型艦艇來說還是太大太重了

如果有一種空射重量400-600公斤,射程200-300公里的隱身遠程反艦導彈,那麼殲轟-7A乃至出口的FC-1就會有一種性能大大優於鷹擊-83K的空射反艦導彈。

對於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這種導彈甚至堪稱他們的「殺手鐧武器」——目前巴基斯坦裝備的CM-400AKG空射彈道導彈並不能攻擊海上移動目標,這是筆者在珠海航展上向研製單位核實過的信息——而CM-803AKG導彈的突防效果,可能並不理想。如果能夠有一種類似NSM這樣的導彈,FC-1的反艦作戰能力就能有較大的提高。

其實NSM並不是特別複雜的導彈,之前我們提到,中國可能已經隨蘇-35引進俄羅斯Kh-59mk2隱身巡航導彈,它的性能就和NSM有頗多相似之處。

不久前,外媒傳說中國已經開始研製隱身巡航導彈,顯然我國的科研人員和海空軍裝備研製決策部門,早就已經注意到了小型空射隱身巡航導彈的優勢。

未來,殲-20的彈艙里,出現這種導彈的話也完全不知的奇怪——當然了,或許我們也有出人意料的收穫,例如:殲-20彈艙內發射的,超音速遠程導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每日軍情:海軍將在南海舉行實戰化演練 東古塔首批平民開始撤離
美媒:美國也試驗高超聲速彈頭了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