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僧才是人才中的人才

僧才是人才中的人才

客:師父,您既然出家了,為什麼不住寺院,卻選擇到北京辦學呢?

師:並非貧僧的選擇,乃家師之雅命。

客:為什麼令師會有這樣的安排?

師:聖意豈能揣測?

客:那您現在有何體會?

師:其實,辦學那一塊我基本上不用管,畢竟幾十個老師的團隊已經很成熟,已近十年了。日常我住在元學禪院,禪院就是寺院,其實,我在哪裡,那裡就是道場。我們的早晚課做得挺好的,也很如法。我自己每天打坐,最少六支香;每天閱藏至少兩三支香,這是雷打不動的!此外,每天接引各地來的拜訪和請法,基本上是有求必應、有問必答。

至於世俗方面的應酬,包括書法界的活動,只能是一概謝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少三百五十天在禪院,哪都不去!這與到別的寺院長住有何區別呢?

客:說的也是哦。

師:對我來說,出家後,的確是一種重生。

客:您肯定是很有體會的!

師:雖然沒有福報能夠像古時候的一些大德那樣童子出家,但是,我覺得半路出家也是挺好的,現在是越來越有體會了。畢竟自己在俗世折騰了整整五十年,剛好是半個世紀,對一些事情還是多少有點了解和感悟的;再加上佛法的加持,因此,在接引眾生方面,略多些善巧方便。

現在是末法時期,出家人如果絲毫沒有世間法的體驗和能力,要接引並度化剛強難化的眾生,恐怕是很難想像的。別說是面對各行各業那些毫無信仰的人們了,即使是一些已經皈依的居士,他們擺到你跟前來的局面,那是五花八門的!假如沒有一點真知灼見和道行、功力,那是絕對不行的!分分鐘就被他們給度化了!

所以,如果真的有發心要出家,現在俗世就應該更加用心學習,好好學做人,好好做事,一切付出都是在利益和加持自己!

客:出家是否年紀越小越好?

師:我不是太提倡小小年紀就出家,尤其是小學都沒上完就出家。最少應該是高中畢業後,甚至是大學畢業,最好能參加工作,而且結婚之後,在家人的支持下出家,那是比較理想的。很多事情你都經歷過了,道心會更堅固的,起碼世間諸多誘惑奈何不了你!

客:有些小孩子是到藏地出家的,你怎麼看?

師:最好是在漢地出家,畢竟你是漢人么,很多方面都會方便一些。這對於未來是有好處的,尤其是那些今後可能想修漢傳佛教之外的法的人,如果能有漢傳佛教的底子,有百利而無一弊!

客:那他們要不要先上學?

師:當然!最好是先上學,一定要先上學!最低限度也要遵照國家法律的規定,完成義務教育。在這個末法時期,沒有接受過應有的文化教育就童子出家的小孩子,未來是有一定風險的!

說得淺白一點吧,連起碼的文化都沒有,本身就很難是人才。在世俗的世界裡,是不是這個理?何況是僧才呢?從某個角度來說,僧才是世間一切人才都很難企及的人才!是人才中的人才!如果連人才都不是,如何成為僧才?更別說佛門龍象了!歷代高僧大德,除了六祖大師不識字,其他的無不都是底蘊深厚的文化人,他們除了精通儒釋道之外,在很多方面都是有過人之處的。

客:所以,您才辦學嗎?

師:也不能這麼說,畢竟都是業力和因緣,不是個人的意志左右得了的。不過,貧僧辦的是護國公學,不是佛學院,不是專門為了培養僧才,而是其中可能會有未來的僧才,甚至是佛門龍象!

客:很值得期待!

師:出家人不好當啊!畢竟真正的出家人是為了度化眾生才出家的,那麼,你要度化眾生,就必須是他不會的,你都會;甚至他會的,你也得通透!只有這樣,你才能善巧方便地接引,隨緣度化之!

End

伏請:

正法久住,國祚永明;

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學禪院 的精彩文章:

TAG:元學禪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