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歧視的人更容易歧視他人」

「被歧視的人更容易歧視他人」

Heal The World

 Dangerous

Michael Jackson 

00:00/06:24

有一個洗衣產品廣告——黑人被塞進洗衣機,洗成了皮膚很白的亞洲人,在外國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廣告設計人員喊冤。我想他們本來大概沒有歧視黑人的主觀願望,但以現在西方的政治正確標準來看,把「黑人洗白」的廣告顯然有問題。

到底什麼叫「歧視」?國際勞工組織1958年通過的《關於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中界定:「基於種族、膚色、性別、宗教、政治見解、民族、血統或社會出身的任何區別、排斥或特惠,其效果為取消或損害就業或職業方面的機會平等或待遇平等。」仔細解讀這個定義,突然發現我們身邊充滿了不覺察的「歧視」,好像陽光突然照進客廳,才看見美麗房間里的無數灰塵。

在中國傳統社會,種族、性別等向來是不平等的。南蠻、東夷、西戎、北狄,這些概念一開始就包含著華夏文化種族上的優越感,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君臣、父子、師生、男女之間的尊卑次序是儒家文化以及中央集權的基礎。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是近代民族國家帶來的一些觀念,說起來也有一點西方價值觀的味道,教育部要小心對付。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一方面對外腐蝕異族文化,對內「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于丹的解釋是孔子關心婦女兒童權益);但另外一方面,又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格言哲學——試想,如果這個廣告是把在美國唐人街的一個辛勞、髒兮兮的華人女工塞進去,洗出來一個白富美的金髮女郎,中國觀眾能舒服嗎?朱子講「將心比心」,中國文化從來就有防止歧視的基因。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完全沒有「看不慣」、「看不起」的人或事,可能也就失去了價值觀和信仰。「看不慣」、「看不起」與「歧視」的區別在哪呢?大概有兩點。第一,你看不起的是不是他人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比如出身、性別、膚色、語言、身體等等。如果是,那就是種族歧視或性別歧視。如果不是,比如你看不慣隨地大小便、吐痰,男人偷竊、女人賣淫等,就不是一般的歧視。

第二,即便是這些令人不恥的社會行為,如果你鄙視的只是某一人、某一事,那也不是歧視。如果把個人的行為與群體、性別、種族聯繫起來,就是歧視了。眼前的例子,內地遊客在香港街上讓小孩小便(是不是不文明之舉,還有待爭論),若就此得出結論說內地人都不文明,就是族群歧視。反之,少數港人舉港英旗幟是錯的,但因此斷言香港人都是殖民地的狗,那一樣是政治偏見。

以上都是比較容易辨認的歧視。我關心的是兩種更複雜的情況,一種是語言上不自覺的歧視,另一種是以正能量形式出現的、讓人舒服的歧視。

什麼叫不自覺的歧視?上海弄堂里大家在議論有女孩要嫁外國人,這「外國人」一定泛指歐美人。他們不會把日本人叫做外國人。日本也稱歐美人為「外國人」,稱中國人是「中國人」、「支那人」。如果是非洲人、菲律賓人、印度人,那一定會直接說是黑人、菲律賓人、印度人,分得非常清楚。

近代中國人從天下中心的文化優越感一下子掉進了幾乎被開除「球籍」的民族危機,被歧視的人更容易歧視他人。這種語言的微妙之處,顯示了國人無意識中在世界次序里尋找自我定位的心理——哪些人是看不起我們的,哪些人是被我們看不起的,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惡性循環。在廣州有黑人跳進游泳池,池裡的男女老少紛紛離開。假如跳下來的是科比,情況也許就不同了。民族問題說到底還是階級問題。

比民族歧視、階級歧視更敏感的,是性別歧視。我最近參加大學裡的人事審查的會議,一位主管對下屬的評語引起了各位教授的爭論。評語中說,「某某作為單位唯一的男性同事,……」。不管之後是表揚還是批評,在工作評審中加入性別因素,在香港或西方的遊戲規則中被認為有政治不正確的嫌疑。在這些地方,到底應該顧及中國的特殊國情,還是堅持普世價值標準呢?這真是一個問題。

還有一種較難辨認的歧視,是以正能量形式出現、說好話、給好處的「歧視」。在香港和海內外的朋友們吃飯,有時候會聽到這樣的稱讚,「您是從台灣來的吧?說話這麼文雅,一點也看不出是從內地出來的……」聽上去是稱讚的口氣,其實是最難聽的罵人。很多飯局上,總有男人(包括上司、領導)誇讚某位女士,「身材怎麼這麼好,生過小孩還這麼瘦!」有些女性受用,但是敏感的女性、尤其是知識分子,是頗有理由為此感到生氣的。在歐洲一些國家的飯店裡,辟出專區專門招待中國內地的遊客。請注意,國際定義的「歧視」不僅指區別、排斥,還有特惠。少數民族學生考大學有優待,港澳台胞在廣州入暨南大學分數要求低,北京戶口進名校也比別人佔便宜……這是優待,還是歧視?中國人只要有好處,平等可以放一邊?這種以給好處、說好話出現的「歧視」最難以提防,但也是最需要指出的。

國際勞工組織的界定在就業平等上,反對基於政治見解、血統或社會出身的任何區別對待。幾十年來,求職就業當然和政治見解、血統出身有關。王朔寫過一篇很有意思的小說,一群生活在幹部子弟大院里的朋友們,其中一人說他父親是「二炮」的,後來才搞清楚是「北京第二燈泡廠」,這人被大家揍了一頓。這是紅色出身的人歧視一般人,但另外一種政治歧視就更微妙了。

在中國,各種歧視無形存在,大家不怎麼覺察,在美國卻常常成為熱門話題。今年奧斯卡頒獎禮上,主持人一面抗議演員提名「全白」,一面又在無意中嘲諷亞裔的小孩子。看NBA時,大部分運動員都是黑人,倒也沒見白人出來抗議,這裡有什麼種族歧視?看來抗議歧視的終究還是處在弱勢的群體。

本文選自 許子東《書生之見:子東時間》

「寫下你見過或經歷過的歧視」

留言告訴時代君

老夫會根據幸運女神指示

不定期贈書

幸運者就是你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代書局 的精彩文章:

我喜歡你,你能不能剛好也喜歡我
人為什麼要真實,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TAG:時代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