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聽史|《唐史並不如煙》第一部 ? 大唐開國

聽史|《唐史並不如煙》第一部 ? 大唐開國

原標題:聽史|《唐史並不如煙》第一部 ? 大唐開國


公元907年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朱溫建立後梁,改名為朱晃(取日之精華),改年號為開平,從這一天開始,中國大歷史中最輝煌的大唐王朝結束了,從公元618年開始的風雲近三百年的王朝終結了。



王朝更替,那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


人生就是一杯酒

酒,毒酒!


月,冷月!


公元908年二月二十二日,唐朝最後一個皇帝李柷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街頭,他知道這一天早晚會來,只是沒有想到來得這麼快。


屈指算來,也就是一年前,李柷接到了權臣朱溫的明示:小李,該禪讓皇位了。


「禪讓」,多麼崇高的一個詞語,此時卻變得俗不可耐,從北周到隋,從隋到唐,從唐再到朱溫的後梁,每一次權力的交替都以「禪讓」為名,一切看上去很美,一切又看上去那麼俗,因為誰都知道,所謂「禪讓」就是虛張聲勢的一個名詞,權力交替哪次不是赤裸裸的搶奪,所謂「禪讓」就是皇帝的新裝。


於李柷而言,這個皇帝當又何喜,不當又何憂,原本他就不想當,在他父親李曄的末期,唐王朝已經到了終點,父親和自己都不過是朱溫手裡的稻草人,除了煞有介事地以天子之名嚇唬一下藩鎮,剩下的作用估計就是恐嚇一下麻雀了。


父親李曄已經死於朱溫之手,自己這個皇帝則是比父親還要傀儡的傀儡,儘管在自己手上唐朝又延續了三年,然而這三年何嘗不是行屍走肉的三年。


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


唐王朝在李柷手上何嘗不是一個活死人。


李柷知道,朱溫肯定要動手,唯一的區別只是時間早晚。

接到朱溫的指示之後,李柷馬上下詔,禪讓皇位,沒想到居然遭到了朱溫的再三拒絕,此時的李柷只有一個權力,那就是不準朱溫拒絕,「強迫」朱溫取代自己當皇帝,這是什麼權力呢?這恐怕是最無可奈何的權力,也是最欲哭無淚的權力。


公元907年四月二十二日,朱溫建立後梁,改名為朱晃(取日之精華),改年號為開平,從這一天開始,中國大歷史中最輝煌的大唐王朝結束了,從公元618年開始的風雲近三百年的王朝終結了。


一個風雲數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群強者英武的雄姿開頭,而畫下最後一個句號的,常常是一些文質彬彬的凄怨靈魂,孤魂野鬼。李柷正是那些孤魂野鬼的代表之一。


看著眼前的毒酒,李柷沒有選擇,他只能選擇喝,儘管這個選擇很難,但事已至此,他反而更加釋然。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死,而是等死,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死亡的結局,而是在惶惶不可終日之中不知道死亡的方式。現在答案揭曉了,樓上那隻始終懸著的靴子終於落了下來,心中那塊忐忑不安的石頭也終於落了地,而這杯毒酒也到了入肚為安的時候。


從北周到隋,從隋到唐,從唐到後梁,世事的變換就是一杯毒酒。北周靜帝宇文闡,隋朝恭帝楊侑,唐朝哀帝李柷,他們的結局都是一杯毒酒,他們的先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們綁架了皇位,而皇位也綁架了他們的子孫,他們騎到了皇位這隻老虎身上,而他們的子孫最終還是要被這隻老虎吞噬。


杯空,酒殘,月冷,星稀。


一個孤寂的身影在月夜中倒地,一個人的人生在無聲無息中終結,一個王朝的輝煌以一杯殘酒作為結束,從此歷史翻過新的一頁,從此唐朝已成背影,已是往事。儘管人不能改變很多東西,但時間會改變一切,時間會漸漸擦去唐朝的痕迹,直到那一切徹底成為歷史。


不過,無論過去多少代,多少年,透過歷史的塵埃,拭去歲月的浮塵,在不經意間卻會發現,其實唐史並不如煙。


誰動了我的唐朝

風雲際會的三百年結束在文弱的李柷身上,這個答案很明確,然而另一個問題的答案似乎不那麼明確,唐朝究竟是誰開創的?到底是李淵,還是李世民?


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被李世民搞複雜了,當時的人們都知道是李淵開創了唐朝,但李世民之後的史料卻在有意或者無意地告訴後人:「唐朝是李世民開創的,李淵只是沾了兒子的光!」


李世民開創唐朝的說法影響了無數代的人,至今還有無數人相信,唐朝就是李世民開創,李淵其實不是開國皇帝,而是開國皇帝的爹。


大文學家、大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李淵只是憑藉自己的貴族身份和兒子李世民的努力當上皇帝。」事實真是這樣嗎?其實未必。


那個一生以諷諫作為事業的魏徵曾經對李世民說過一句話,「不要以為一雙手可以蒙住全天下的眼睛」,但已經貴為皇帝的李世民自然不肯相信這句話,於是他努力洗刷父親的痕迹,清除父親的影響,經過他的不懈努力,他幾乎成功了。當時的官方記錄,每一版記錄都彰顯了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同時反襯了李淵的平淡無奇,老子被兒子算計到這個程度,李淵這個老子當得夠窩囊的。


有的人一輩子活在父親的陰影下,比如康熙的兒子雍正;


有的人一輩子活在兒子的陰影下,比如乾隆的老爹雍正。


李淵的遭遇跟雍正非常類似,他之前的皇帝和之後的皇帝都比他光芒四射,因此註定他要活在雙重陰影之下。


在他的前面,是罄竹難書的亡國之君,隋煬帝楊廣;


在他的後面,是名垂青史的治世明君,唐太宗李世民。

兩個光芒四射的君王將李淵夾在中間,註定歷史上的李淵光芒不會四射,形象不會豐滿,在亡國之君與明君之間,你註定只是一個匆匆過客。


毫無疑問,唐代的史料已經經過官方修改,但真實的歷史還是會流傳,因為真正的歷史並不是在官方編修的史書里,而是在芸芸眾生的口裡,在每個人的心裡。幸運的是,跟隨李淵起兵的溫大雅忠實地記錄了晉陽起兵的前前後後,所有的記錄彙集成冊,就成了史料價值甚高的《大唐創業起居注》。當時溫大雅擔任李淵的秘書,他的視角雖然不排除有對李淵的阿諛奉承,但還是基本真實地記錄了晉陽起兵的前前後後。


從那裡我們可以知道,建立唐朝,李淵是總設計師,李世民則是一個能力很強的泥瓦匠,而且這個泥瓦匠的功勞在起兵初期並不比隱太子李建成多,因為在那個時候,哥倆分別率領左右兩軍,他們都是父親的左膀右臂。


只是李世民這個泥瓦匠最後掌握了書寫歷史的如椽大筆,於是在他的筆下,李世民成了總設計師,在他的筆下,他的父親李淵變成了泥瓦匠,他的哥哥和弟弟則成了可有可無的建築小工。事實上也只有這樣,「玄武門之變」才有了正統的意義,「不是謀反,不是打劫,只是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歷史從來不否認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更不否認李世民在唐初平定天下的功績,然而主角與配角的戲份還需要分清,不能因為配角的發光就掩蓋了主角的光芒。


我們試著將唐高祖李淵和漢高祖劉邦進行一下對比,李淵在建立唐朝過程中主要倚重三個兒子,而劉邦創立漢朝時倚重的是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張良。歷史承認漢初三傑的歷史功績,同樣承認漢高祖劉邦的雄才大略,那麼歷史在承認李世民文治武功的同時,為什麼不能同樣承認李淵的雄才大略呢?


有人說李淵的功績平平,也有人說劉邦不學無術,實際上這都不影響他們成為一代開國君王。


做最高領導者不需要面面俱到,不需要獨當一面,他只需要做到兩個字。「融合」,這是世界上最簡單的兩個字,同時也是最難的兩個字,做到了這一點,開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曾經有一個小故事,可以折射出最高領導的真實含義。


巴西有一個特色小店,只要來賓展示自己的才能,就可以免費拿走一件商品,球王馬拉多納來了,用腳顛了幾個橘子,於是他拿走了一件商品;拳王阿里來了,表演了一段拳擊,也拿走了一件商品;最後美國總統來了,什麼也沒有做,只是一攤手說:「我是美國總統!」店主馬上讓他拿走了一件商品,為什麼呢?

因為那個傢伙一眼看上去就什麼都不會,一定是美國總統!


最高領袖的最高境界不是什麼都會,而是看上去什麼都不會!


這句話適用於劉邦,適用於李淵,同樣變相適用於項羽。


什麼都會的項羽失去了一切;什麼都不會的劉邦卻贏得了大漢江山。


李淵同樣看上去什麼都不會,但並不妨礙他開創唐朝,締造大唐王朝的風雲三百年!


唐朝是李世民的,更是李淵的,別動李淵的唐朝!


李淵的前世今生


說起李淵,先要給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來一個整體素描,總體說來,李淵是個可憐孩子。


都說人生有三大不幸:早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一個人一生趕上其中一件就很不幸,不幸的是李淵居然連續趕上了三次。六歲時,父親去世了,從此他成了沒爹孩子;中年時,愛妻去世了,從此他失去了一生所愛;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那一天,他一下失去了兩個兒子,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而動手的是另一個兒子:秦王李世民。人生三大不幸集於一身,李淵不是倒霉孩子誰才是呢?


倒霉歸倒霉,不幸歸不幸,面對不幸和倒霉時,人們要做的不是向命運低頭,而是微笑著面對生活。

在別人看來的人生三大不幸,其實對於李淵而言又是人生三大幸。


早年喪父,讓他六歲就襲了唐國公的爵位,這為他日後的人生打下了基礎;


中年喪妻,讓他在中年實現了換妻的夢想,從此可以在美女叢中為所欲為;


晚年喪子也沒有讓他過度悲傷,因為他總共有二十二個皇子,總不會像那些獨生子女家庭失去孩子就失去了依靠。


三大不幸,三大幸,事情的本身並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是看問題的角度。


說完了李淵的三大不幸,該說說李淵的出身了。難題又來了,他究竟是漢人還是鮮卑人呢?


有人說他是漢化的鮮卑人,也有人說他是鮮卑化的漢人。李淵的先祖們生活在民族大融合的年代,想說清楚他到底是鮮卑化的漢人,還是漢化的鮮卑人,這又是一個世紀難題。現在唯一肯定的是,他身上至少有二分之一的鮮卑血統,因為他的父親李昺娶的是北周貴族獨孤信的四女兒,獨孤信一家具有相對純正的鮮卑血統。


說起獨孤信,這個老爺子非常神奇,他跟隨宇文泰一起打天下,後來他的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北周皇族、隋朝皇族、唐朝皇族。


大女兒嫁給了宇文泰的兒子宇文毓,四女兒嫁給了李淵的父親李昺,七女兒嫁給了隋朝開國皇帝楊堅。三個女兒,三個朝代的皇后,這樣顯赫的家庭恐怕只有近代的宋氏三姐妹可以媲美了。


還是回過頭來說李淵的DNA,想弄清他的DNA確實比較難。按照武德元年確認的譜系,李淵認可的譜系是這樣的:

南北朝時期西涼開國皇帝李暠是李淵的先祖,而李暠追認的先祖是漢代名將李廣。李暠生子叫李歆,西涼國傳到李歆就為北涼所滅。滅國之後李歆的兒子李重耳逃到了南朝的宋國。李重耳生子李熙,李熙生子李天賜,李天賜生子李虎,而李虎就是李淵的祖父。


事實上每個開國皇帝都會弄一個自己認可的譜系表,李淵的這個譜系表其實很牽強。為了證明自己有當皇帝的命,於是認西涼開國皇帝李暠為先祖,其實李暠不是真正的皇帝,他只是一個小割據政權的代表,而這個代表的身份還是手下的段姓將領怕自己不服眾而強加給他的;這個譜系的另外一個破綻出現在李重耳身上,據《魏書》記載,歷史上根本沒有李重耳這個人。


李唐皇族的譜系一直在傳承,到唐高宗李治時代,譜系又發生了新變化,譜系從漢代飛將軍李廣扶搖直上,又找了一個更加顯赫的遠祖——老子李耳。然而老子李耳與後世的李重耳只差一個字,既然是老子的後裔,為什麼不為祖先避諱呢?


英雄莫問出處,命運在自己手中!


中國人重出身,所以每個皇帝都想把自己的出身說得神乎其神,李淵也脫不了這個俗套。其實為李淵打下堅實基礎的不是那所謂的西涼開國皇帝李暠,而是祖父李虎。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李虎是李淵祖上艱難闖天下的第一代,李虎出身的李氏是極為普通的河北趙郡李氏,而不是紅極幾百年的隴西望族李氏。李虎靠的不是出身,而是自己一刀一槍建立戰功,他一直追隨的老闆是宇文泰,後來他與宇文泰等八人並稱為北周的八柱國,李淵一家的發跡,從李虎成為八柱國之一開始。


八柱國和十二將軍是宇文泰為「府兵制」設立的,宇文泰則是「府兵制」的創始人。「府兵制」往簡單了說就是平時為民,戰時為兵,農閑時集中訓練,這樣農業生產和行軍打仗兩不誤。


為了管理府兵,宇文泰設立了八柱國和十二將軍,對應的是垂直管理。宇文泰和元氏皇族並列為最高元首,宇文泰實權在握,元氏皇族負責以皇族身份帶頭鼓掌,說穿了是個擺設。


其他六個柱國則是實打實的虎將,六柱國下面對應十二將軍,每一個柱國管理兩個將軍,每個將軍下面再管理兩個府,這樣就實現了對府兵的垂直管理,而在無形間也創造了北周、隋、唐三朝的貴族政治。


翻看柱國和將軍名單,會發現這個世界太小了。

八柱國和十二將軍中對三朝政治有巨大影響的總共有五人。


柱國:宇文泰(兒子宇文覺建立北周)、李虎(孫子李淵建立唐朝)、李弼(曾孫李密起兵反隋)、獨孤信(三個女兒,三朝皇后)


將軍:楊忠(兒子楊堅建立隋朝)


從這個貴族組成結構來看,北周、隋、唐,所謂朝代更替,實際上就是一場貴族後裔擊鼓傳花的遊戲。


說完這些顯赫貴族,該說說他們的出處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居然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武川鎮,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武川縣。


從武川這個地方先後走出了北周皇族、隋朝皇族、唐朝皇族,別的地方特產不是吃的就是喝的,武川的特產最特別——皇帝。或許武川的旅遊管理部門可以做一個旅遊概念,在武川的高速公路旁豎起一個碩大的廣告牌,「歡迎來到皇帝的高產良田——武川」。


說起來也是,別的地方出皇帝論個,這個地方出皇帝論窩,同樣是黃土地,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難道這裡的黃土特別養人?


節選自《唐史並不如煙第一部 ? 大唐開國》(修訂版)

本期編輯:曹嵐 張燕芝 趙修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史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百年清華的那些大師們
脫下戎裝換西裝,將軍馳騁外交場|揭秘新中國第一批將軍大使

TAG:中國文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