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限塑令」出台十周年,效果如何?

「限塑令」出台十周年,效果如何?

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據6月2日正式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限塑令」出台已有十周年,但商家執行「限塑令」所有規定的僅占現場調查的3.7%。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簡稱「限塑令」),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十年過去,「限塑令」實施效果如何?特別是在互聯網興起後,外賣、網購等已成為塑料使用大戶,限塑的實際情況究竟如何?

限了塑料袋但其他塑料包裝大增

為摸清「限塑令」在各地的執行情況,來自環保組織零廢棄聯盟等各地社會組織的志願者對北京、深圳、瀋陽、合肥、洛陽、寧波、江西樂平、四川榮縣、安徽阜陽三合鎮9個地區的1101家線下商品零售場所進行了調研。現場調查發現,有979家門店提供塑料購物袋,「限塑令」實施效果非常不樂觀!

據零廢棄聯盟發布的《限塑令十周年——商家執行情況調研報告》指出,調研到的線下979個門店中,達到「塑料袋標識合規」、「厚度達標」、「收費」要求的,只有89家,僅佔9.1%;36家門店遵守「限塑令」所有規定,即做到上述三項,並明碼標價和列入憑證的,僅佔3.7%。

大型超市和全國連鎖便利店對「限塑令」執行最嚴格,但是其他塑料膜/袋使用比例高;全國連鎖普遍優於地方連鎖,地方連鎖又優於非連鎖,但大城市並非都比小城市做得好;線上線下出售違規塑料袋情況非常普遍,且監管執行力度差。

儘管大型超市和全國連鎖便利店的各項指標均執行最為嚴格,但調研發現,這兩類門店也是提供不受「限塑令」約束的平口袋、保鮮膜等其他塑料膜類包裝最為普遍的一類場所,提供的其他塑料膜比例為45%和35%,明顯高於16%的全國平均水平。

記者在超市裡也看到很多僅購買2、3件物品的消費者,通常用生鮮區、糕點區等免費提供的白色塑料平口袋來代替購物袋。

零廢棄聯盟政策研究員謝新源說,「這意味著大型超市和便利店在很大程度上用其他塑料膜類包裝替代了受『限塑令』約束的提攜式塑料購物袋,這並不符合『限塑令』制定的初衷,即減少白色污染。」

外賣和網購成限塑的灰色地帶

外賣和網購平台的是「限塑令」管制的灰色地帶,塑料袋使用量巨大。

《報告》顯示,調查的30個外賣樣本中,外包裝提供的提攜式塑料購物袋有23個,佔77%。其中只有1家連鎖品牌餐飲的塑料袋有完整標示,部分標示的3家,83%完全沒有標示,不合規高達96%;其中2個塑料袋由外賣平台提供,1個完全沒有標示,1個只有部分標示。所有外賣用的提攜式塑料購物袋都未顯示單獨收費,也未列入消費憑證。

除了塑料袋外,外賣產品中還包含著許多其他一次性用品。《報告》顯示,這些一次性用品除竹木筷子外,大多是塑料製品。用量最多的是一次性塑料餐盒,中餐的面、粉、米飯、菜幾乎都使用塑料一次性餐盒盛放,並且米飯常常會消耗多個餐盒,人均用量2個。一次性勺和叉常常作為配套餐具;用來放置一次性餐具和調料的預包裝帶,還有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手套、塑料杯蓋、塑料平口袋和零食包裝袋等。

據統計,平均每份外賣產生塑料一次性用品4.8件。

《報告》指出,網購平台使用提攜式塑料袋情況比較少見,但塑料粘口袋、編織袋卻非常普遍,多用於織物、小物品和單本書籍等商品。編織袋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這反映出,限塑令應隨著社會發展而做出相應改變,擴大限塑的範圍和種類。」

零廢棄聯盟秘書長田倩認為,違規塑料袋使用泛濫的一大原因在於銷售塑料袋的源頭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在對線上銷售塑料袋平台的調研中發現,接近80%的塑料袋專賣商公開售賣無標識或厚度不達標的違規塑料袋;線下塑料袋專賣店出售違規塑料袋也很普遍。

可降解塑料並非「靈丹妙藥」

「限塑令」十年,超市、餐飲行業、集貿市場等場所使用塑料袋現象仍然普遍;隨著電商、外賣、快遞等新業態發展,塑料包裝和餐盒的消耗量又在快速上升,可降解塑料能否成為解決之道?

零廢棄聯盟政策顧問毛達博士說,「可降解塑料袋」並非解決塑料袋污染的「靈丹妙藥」。從本質上說仍然是一次性包裝,會產生大量廢棄;由於我國目前缺乏明確標準,市面上很多「可降解包裝」只是部分降解,剩下的部分碎片化反而造成更大問題;

生物基原材料能完全自然降解,它通常是天然高分子,如澱粉、纖維素、甲殼質,或農副產品經微生物發酵或合成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製得。但目前市場銷售的可降解塑料未必是生物基塑料,可能使用的是生物基原料,但也可能含有增強生物降解的添加劑的石油化學原料,或是兩者的混合物。即便是生物原料的可降解塑料也需要添加添加劑化學物質以賦予特定性質,這一點跟傳統塑料的情況一樣。

比如氧化降解塑料是在石油基塑料中添加澱粉,使得其容易分解成更小體積的石油基塑料。法國在2015年開始禁用這種塑料,西班牙在2016年也推出了類似禁令。英國零售商也不再使用了。

毛達說,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完全可生物降解塑料產品,如阿里推出的可降解快遞包裝,是在工業堆肥條件下的可降解,而非自然條件下。「即使真正完全可降解,普通公眾也沒有能力、不會實際上將可降解袋和普通塑料袋分開投放,而且城市缺少單獨的回收處理體系,可降解袋實際上得不到降解,仍然和普通塑料袋一樣進入填埋場或焚燒廠。」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左常睿

審核:王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日本造出8.5米高巨型機器人,久坐不僅傷身還傷腦
人類活動可能加速大堡礁再次滅亡;新型納米粒子可提高惡性腦瘤治療效果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