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新型大殺器將代替老邁的俄亥俄級,美軍核潛艇甩開世界幾十年

新型大殺器將代替老邁的俄亥俄級,美軍核潛艇甩開世界幾十年

作為戰略大殺器,戰略導彈核潛艇一直是海軍的寶貝疙瘩,由於技術要求高,造價十分昂貴,直到目前為止也只有五個半國家擁有,其中印度的「殲敵者」級由於水平較低只能算半個。美蘇兩國一直都是核潛艇領域的領銜者,而戰略導彈核潛艇則是美國略勝一籌,這一點在「俄亥俄」級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但時至今日,「俄亥俄」級也老了。

俄亥俄級二號艇密歇根號

「俄亥俄」級堪稱是冷戰時期美國戰略核潛艇的巔峰之作,20世紀70年代美國海軍開始規劃喬治·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與伊桑·艾倫級戰略核潛艇的替代者。在美國海軍最初的規劃中,「俄亥俄」級只是一种放大改良版的拉法耶特級戰略核潛艇(Lafayette class),但在隨後的項目推進中,「俄亥俄」級的技術指標一路水漲船高,最終被比拉法葉級大出一倍有餘,成為美國海軍最大的潛艇,彈道導彈的搭載數量更是高達24枚,是目前為止全球搭載彈道導彈數量最多的潛艇。

搭載了24發彈道導彈的俄亥俄級顯得很修長

在美國海軍最初的計劃中,「俄亥俄」級的建造數量高達24艘,將全面替代美軍所有的戰略核潛艇。不過在1991年美蘇簽署的第二次戰略武器縮減條約(START-2)中,蘇聯對於「俄亥俄」級潛艇的建造數量耿耿於懷,最終導致美軍放棄了建造計劃中的最後六艘,加上蘇聯很快就解體了,高強度的核軍備競賽已經不復存在,「俄亥俄」級的建造數量最終停在了18艘。進入新世紀之後,十八艘「俄亥俄」級構成了美國全部的二次核反擊力量。

俄亥俄級的操縱室,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機械儀錶和設備

「俄亥俄」級首艇早在1981年就已服役,到現在也已經是37歲「高齡」了,艇體老化加上數量過甚,所以美海軍從2002年開始將前四艘「俄亥俄」級,俄亥俄號潛艇 (SSGN-726)、密歇根號潛艇 (SSGN-727)、佛羅里達號潛艇 (SSGN-728)和喬治亞號潛艇 (SSGN-729)改成了巡航導彈核潛艇,從事常規打擊任務。即便如此也不能改變「俄亥俄」級逐漸老化不堪重任的事實,依照美國海軍的計劃,「俄亥俄」級潛艇將從2027年起陸續退役,而替代的「俄亥俄」級的新一代的彈道導彈核潛艇計劃SSBN(X)則在2010年左右啟動,隨後被美海軍命名為「哥倫比亞」級。

2004年在船塢中接收改造的俄亥俄號

「哥倫比亞」級核潛艇繼承了不少「俄亥俄」級的特點,比如兩種尺寸就大致相同,都是560英尺(170.6米)長,「哥倫比亞」級的直徑為43英尺(13.1米),而「俄亥俄」級為42英尺(12.8米),兩型潛艇艇員都分為藍金兩組,每組155人。這是因為兩者在具體戰術使用上並無本質不同,「哥倫比亞」級繼承這些將會降低兩者過渡中的風險和難度。不過「哥倫比亞」與「俄亥俄」設計相隔40餘年,前者的技術水平和使用環境有了相當大的變化。

哥倫比亞級的想像圖

首先「哥倫比亞」級只安裝16根潛射彈道導彈發射管,而「俄亥俄」級卻有24根,這是因為冷戰那樣的高強度核軍備競賽已經不復存在,目前削減核武器數量是國際主流,搭載16枚彈道導彈不僅能滿足需求,還能降低成本。除此之外"哥倫比亞"級的16根導彈發射管採用4個一組的「通用發射模塊」設計,每條「哥倫比亞」級潛艇有四個這樣的模塊,這種設計有效降低了設計何建造的難度,原來的戰略核潛艇需要將發射管逐個裝進潛艇,工期和成本都較高。目前「哥倫比亞」級的首批四個原型「通用發射模塊」已經開工建造。

哥倫比亞級的四聯導彈發射管模塊

「哥倫比亞」級也吸收了目前仍在建造的「弗吉尼亞」級不少優點,後者是美國海軍未來數十年內的主力攻擊核潛艇,仍將建造10艘以上。「哥倫比亞」級與「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有不少系統和組件都實現了通用化,其中包括:船舶控制系統、聲吶、魚雷火控、無線電、通用模塊化桅杆、衛生系統以及部分泵和閥門。如此高的通用化帶來的是設計與建造的經費節省,後勤維護成本的顯著降低以及「哥倫比亞」級潛艇設計與建造周期的縮短。

「哥倫比亞」級最大的技術突破當屬動力系統,其採用與潛艇壽命一致的核反應堆設計,這意味著「哥倫比亞」級核潛艇不需要和前任們一樣進行中期反應堆換料工作,要知道換料時核潛艇將有數年時間無法外出執行任務。所以12艘「哥倫比亞」級潛艇就能達到現役14艘「俄亥俄」級潛艇同樣的海上作戰部署能力,這也是「哥倫比亞」級同時削減建造數量和發射管數量的底氣之一。另外「哥倫比亞」級還集成了電推進系統,這些戰略核潛艇將要服役到21世紀80年代之後,必須提供足夠的升級冗餘以保證屆時他們仍然能夠活躍在大洋上。

哥倫比亞級結構圖

「哥倫比亞」級最強的武器莫過於搭載的16枚潛射彈道導彈,不過美國海軍並不打算為其設計全新的導彈系統,而是選擇使用現有的三叉戟IID5彈道導彈,並延用現有的戰略武器系統設計,原因是三叉戟II D5的性能完全滿足需求,而新導彈的概念SWS534-Strategic Weapon System還在探索中,更何況還能省下一大筆錢。三叉戟II D5即UGM-133A型潛射彈道導彈已經在海軍服役了27年,主要搭載於「俄亥俄」級潛艇之上,洛克希德·馬丁共製造了533枚D5型導彈。按照美軍計劃 三叉戟II D5要繼續服役到2042年,所以現有庫存導彈會在2023年前陸續完成延壽改進,延壽後的導彈叫做三叉戟IID5(LE)。

俄亥俄級肯塔基號發射三叉戟II 5彈道導彈

「哥倫比亞」級項目雖然早在2010年就已提出,但在2016年才進入實質性工作階段,2017年進入合同設計階段,2017年9月,通用電船公司獲得了價值51億美元的詳細設計合同,並於同年12月向其合作夥伴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授出了4.68億美元的分包合同。為了建造12艘「哥倫比亞」級潛艇,通用電船公司還計劃投資8.52億美元快件格羅頓造船廠。而2019財年則為「哥倫比亞」級項目批了37億美元的預算,設計潛艇的詳細設計、導彈發射管生產、主要艇體部件和推進系統的建造等。

首艘「哥倫比亞」級潛艇將於2021財年開始建造,2028財年交付美國海軍,2031年開始首次執行巡邏任務。「哥倫比亞」扣潛艇項目執行辦公室最早預估該型潛艇的平均採購成本上限為80億美元, 但到了2017年11月已經下降到了72.1億美元,「哥倫比亞」級潛艇的最終平均成本有望控制在70億美元左右,但這個價格仍然將是世界上最貴的潛艇。

美海軍的「俄亥俄」級核潛艇雖然已經有近40年的歷史,但在很多技術指標上仍然保持著世界領先,三叉戟系列彈道導彈更是世界一絕。「哥倫比亞」級潛艇將會把之前的優勢繼續擴大,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要想追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我國在核潛艇領域屬於後發選手,既要填補空白又要追趕前面的選手,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本文系軍事自媒體號「嚙花熊」原創,首發於騰訊企鵝號,未經允許禁止其他媒體或平台轉載。本熊每天都會為諸君帶來不同的軍事解讀和裝備分析,喜歡就加個關注吧!搜索「嚙花熊防務觀察」微信公眾號,帶給您最靠譜的軍事科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嚙花熊 的精彩文章:

我國主力艦的貼身護衛原本精貴無比,誰料簡化後竟然暢銷海外

TAG:嚙花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