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標籤設計、理查德塞勒和 Dark Pattern

標籤設計、理查德塞勒和 Dark Pattern

(Photo courtesy of New York Times)

近日空姐夜間搭乘網約車不幸遇害的新聞激起震驚和詰問之外,滴滴順風車的評價系統給女性乘客打上露骨的長相、身材標籤的設計也被質疑是否助長了潛在的犯罪可能。

01

順風車的標籤設計

車主接單頁面

這張在順風車功能下線之前的截圖顯示,車主的接單頁面顯示的乘客信息除了時間、路段、價格之外,還包括了乘客的頭像、信任值、以及評價標籤。

App 介紹截圖

車主在完成接送後,可以對乘客進行評價:從一組預設好的標籤里挑選出覺得相符的。

個人 profile 頁

在用戶個人 profile 頁面里,可以看到別人(車主或乘客)對你打上的標籤評價,以數量多寡確定展示優先順序,最多六個,下方還有具體評論內容。

介紹文案、宣傳廣告暗示的諸多擦邊球內容按下不表,本文只是試圖對標籤設計進行討論;標籤設計是什麼,以及適合什麼樣的使用場景。

02

Tag 的歷史

Delicious

早在2003年,做社會化書籤的 Delicious 普及了 tagging,用戶在數量巨大的書籤里可以通過關鍵詞快速搜索;之後 Flickr 添加了給照片打標籤的功能,在圖像識別技術尚未成熟的年代讓搜索照片成為可能。

一篇相關論文里,幾個描述點出了社交化標籤設計的特徵。

...namely theiropenness,lightweightnature andparticipativearchitecture

開放性:所有用戶可見,可搜索(除非設定私密);

輕量化:以關鍵詞的形式;

參與性:bottom-up,即標籤內容全部由用戶主動生成;

創建了 Delicious 的 Joshua Schachter 在一次訪談中提到,「標籤在整個 Delicious 里,1/3是分類,2/3是功能。標籤的目的不是為了分類,而是(為了方便用戶去)記憶。」

而標籤隨著使用場景的更迭,也漸漸具備了更多的表達。

03

Tag 類型

1. Keywords Tagging

淘寶評價及評價展示頁面

淘寶的商品評價是一種近似標籤的設計,區別在於標籤內容是語義分析後系統自動生成的關鍵詞索引。每一個買家的商品評價都是獨立的,且是完整的自然語句,所謂的標籤只是做一個聚合,讓其他買家在大量的內容中可以快速篩選信息。

2. Index Tagging

Instagram Hashtags

大概是 Twitter 最先開始使用的 #Hashtag,現在已經成為了 UGC 的標配。

...allowing users to apply dynamic, user-generated tagging whichmakes it possible for others to easily find messages with a specific theme or content;

Instagram 的標籤和 Twitter 一樣已經脫離了最初始的標籤目的;並非是為了幫助創建標籤的用戶回憶,而是為了讓其他用戶更容易找到相關內容。

3. Voting Tagging (Comment)

順風車的標籤設計,屬於第三類投票/頂帖式評價。

動漫之家的評論區

這一類定義上其實早已脫離「標籤」的範疇,只是視覺形態上沿用了標籤,本質是評論,而非標記。登錄用戶可以頂帖某一個已有評論,也可以輸入自己的。獲得頂帖越多的評論展示優先順序越高。

頂帖式評論的第一個問題在於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頂帖越多的評論永遠前置,最早評論的內容會獲得時間優勢,然後滾出雪球。後加入的評論無法獲得展示的機會。當然這一點通過演算法是可以改善的。

第二個是頂帖式遏止了有效內容的產生。當然,必須要承認,更多內容有的時候不過只是冗餘。但一次點擊就可以完成互動,效能遠高於自己構思然後再輸入內容,對於很多用戶來說,是個理想的參與形式的替代。

Quora

Quora 及類似的問答網站針對排序可能出現的馬太效應,從演算法上進行了干預,比如增加時間線等參數。

04

理查德塞勒

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行為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以表彰他在「整合心理學和經濟學」 ( integrating economics with psychology ) 上作出的貢獻。而在他之前,丹尼爾卡尼曼因展望理論獲得了2002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卡尼曼也好塞勒也好,理論框架都建立在人的選擇並非是全然理性的基礎上。卡尼曼在自己的暢銷書「Thinking, Fast and Low」里提出,大腦有依靠直覺和經驗做出反應的系統1和理性思考的系統2兩套系統。系統1快但容易受到誤導,系統2不容易出錯但是慢。

塞勒在「Nudge」里寫道此書的目的是希望「影響人們的選擇,並使其受益,這建立在決策者自身判斷的基礎上」。並非是告訴人們怎麼做,而是假設這些人都會犯錯,並預測這些錯誤,從而設計系統去引導他們做出更好的判斷,這是「助推」的核心。

塞勒盛讚的封面

有趣的是,行為經濟學和設計心理學在這裡的 cross-over;塞勒在書里提到自己讀諾曼著作時得到的啟發;他使用「選擇架構」一詞用以描述一種便於人們執行,「以用戶為中心」的決策環境,他認為,「設計出好的公共政策與設計出受歡迎的消費品有很多共同之處。」

05

Dark Pattern

Dark Pattern 指的是一種「精心布局以誘導用戶完成某件事的界面設計」。(聽上去好像就是 UX 設計師天天在做的事情。

United Airlines

如果在推上搜索 #darkpattern 的 hashtag,可以找到很多案例。比如 UA 訂票流程的普通經濟艙需要額外勾選。

又或者是暴雪的提交 crash 報告的默認勾選。

Yahoo 退訂頁面

又或者是 Yahoo 退訂頁面里讓人摸不到頭腦的 no cancel 文案以及故意弱化的退訂入口。

總結來看,dark pattern 的幾個慣用手法:

默認:默認勾選,用戶並不會那麼仔細閱讀頁面每一個信息;

弱化/強化:弱化 primary action CTA,強化設計者希望用戶採取的操作;

增加難度:讓退出/放棄操作變得複雜且困難;

06

結語

順風車的標籤設計是一個 dark pattern。這沒什麼好洗的。在刻意推動以及放任下,本該是著重於用戶出行相關的評價系統,其數據和排序方式完全是如自由落體一般摔入了泥坑,走了太遠。這個設計就像塞勒所謂的「助推」一樣只是輕輕在用戶背後推了一把,看似無傷大雅的一次點擊、一次調侃,聚沙成塔,泥沙俱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crosstheUniverse 的精彩文章:

TAG:AcrosstheUniver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