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國五月風暴的前世今生

法國五月風暴的前世今生

革命最迷人的一面就是它總是不同, 總是讓人意想不到。起義或群眾運動的高潮將在未來以不可避免、新穎、難以預測和令人驚訝的形式發生。

闡釋者:時間那麼快就到了5月底,很快就要大學畢業了呢。

一縷絲:是啊,走向社會的大學生們,很快就要為生計發愁了!

闡釋者: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

一縷絲:這談何容易呢,雖然身邊的同學經常聊人生、理想,但是很難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啊!

闡釋者:五十年前的歐洲,也有很多學生在思考這樣的問題,並走上了街頭。

一縷絲:你說的是「五月風暴」嗎?

闡釋者:是的。

一縷絲:我在網上查過,這件事是在法國發生的,聽起來像是五四運動的翻版啊。一批法國學生集會,抗議政府逮捕那些為反對越南戰爭向美國在巴黎的產業投擲炸彈的學生,後來規模擴大,衝突升級,警察進行干預,導致流血衝突,數百人受傷,600名學生被捕。後來法國的全國總工會號召全國工人總罷工支持學生,千百萬工人群眾加入運動。首先是巴黎80萬工人舉行大罷工,接著罷工浪潮席捲整個法國。最後事件被戴高樂平息下來。結局倒沒有那麼振奮呢。

闡釋者:是的,如果從表面上看起來,確實是有著政治熱情的學生們反抗,然後得到工人支持的遙遠的東方的故事,不過也有著特殊性呢。

一縷絲:這話怎麼說?

闡釋者:按照法國學者的研究,這場運動某種程度上是新與舊的文化交鋒。

一縷絲:五四運動好像也是這樣啊。

闡釋者:二戰後的法國可不是一戰後的中國啊,二戰後出現的嬰兒潮(二戰後從1946年到1964年的18年間,7800萬「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出生,對之後的西方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到了1968年,出生的孩子到了上大學的時候了吧,這就為運動提供了群眾來源啊。

一縷絲:是啊,這估計會給高等教育帶來不小壓力。

闡釋者:1968年,法國大學生佔法國總人口的比例到了法國總人口的1.2%。

一縷絲:我國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人,如果按我國14億人口算,大約0.5%,如果是指全部在校大學生,佔比2%左右,這個比例就比法國高了啊。

闡釋者:沒錯,就像現在的我們那樣,那個時代的法國學子,對未來感到迷茫。而且,我們處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已經多年了,身心已經適應了這個社會,但是那個時期,消費社會、科技革命這些事物還在飛速發展,如何在急劇變化的時代立足,就成了擺在法國學生面前的重大而且急切的問題。

一縷絲:這個問題很多國家都有吧,但是為什麼法國就演變成這麼大的事件了呢?

闡釋者:正如福柯所言,「1968年以前,至少在法國,如果要做一個哲學家,你必須是馬克思主義者,或存在主義者,或結構主義者」。那個時期的法國思想界非常激進和活躍,而且正值民族解放運動興盛,越南戰爭爆發,反抗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啊,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大家都相信著造反有理。

一縷絲:是啊,就我的觀察,很多人把這個事件與中國同期的大事件相提並論,有些持有不同立場的人還以此嘲諷法國學生,認為他們「幻想出了一個東方」,還有的人,居然把法國青年挖鋪路石與警察進行巷戰和焚燒小汽車也「歸罪」於我國毛澤東思想的煽動!這也太扯了吧!

闡釋者:我們應該把視角放回當年,就可以理解了。首先,每個人對當時的中國,抱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也是合理的,但是,指責「這些人當中沒有人會說漢語,關於當代中國的可靠信息幾乎不可能獲得」,這種想法就很不好了,至少相當多的那個時期的人沒有資格這麼說的。

一縷絲:是啊, 1964 年4月27日, 中法兩國宣布建立外交關係, 使法國成為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與同期的資本主義各國相比,法國肯定跟中國聯繫較多啊。

闡釋者:戴高樂的文化部長安德烈·馬爾勞曾在1965年訪問過中國,他本人還關注過早年的中國革命。不僅是官方在這個問題上的開放,民間的聯繫也是很多的,1966 年至1968 年,《毛主席語錄》(法國稱為「小紅書」)在法國再版四次, 估計有幾百萬冊。法國的大哲學家薩特曾在五十年代訪問過中國,對中國有著不錯的評價。當時法國大學裡還有很多學者也向學生介紹中國的歷史與現實。如果這些還只是轉述而不能讓人信服的話,那跨越重洋的親身經歷該讓一些質疑者閉嘴了吧。1967 年, 法國、西歐有一批洋紅衛兵不遠萬里訪問中國, 被康生接見, 並參觀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韶山。那個時期的多數外國人沒有法國學生這樣的條件啊,至少放在當時,法國學生還是相對了解中國的。

一縷絲:那個時期看來是充滿熱情的啊。既然說到這裡,那麼當時廣義上的左派是如何看待並參與這場運動的呢?

闡釋者:簡單來說,法國共產黨是不支持學生運動的,「毛派」也反對並拒絕參加學生鬥爭,但是理由和法共差別較大, 「托派」有分歧,革命青年聯盟(FER)反對,共產主義革命青年(JCR)則是積极參加了。

一縷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

闡釋者:我分別談一下。法國共產黨當年的二號人物馬歇態度是很惡劣的,他的發言很有問題。他說由於工人階級是當代社會的唯一革命階級, 而「法共是把它的行動建立在我們時代唯一決定性的社會力量——工人階級之上的, 因而法共是法國唯一革命性的政黨」。所以在他看來,學生運動表現出的無政府傾向顯然與之衝突了。

一縷絲:這不是唯我獨革么?

闡釋者:是的,而且法共最讓我不滿的一點是,1968年1 月5 日, 法共總書記喬治·馬歇在法共機關報《人道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硬說法國「毛派」組織從北京得到幾億法朗的援助,聲明雖然不在五月風暴期間,但是這種造謠和暗示性質依然很惡劣。

一縷絲:法共的基業也很有年頭了,卻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迅速垮台,看來跟黨的建設,黨的領導人選很有關係啊……

闡釋者:「毛派」的理由比較簡單,(1)小資產階級造反絕對是「假革命」 ;(2)造反與目前戰略不符;(3) 使用暴力必須受到控制和指導。

一縷絲:跟法共有相似之處,不過他們應該不會宣稱自己是「法國唯一革命性的政黨」。

闡釋者:是的,運動的直接後果是導致教育部長和總理先後辭職, 最後導致總統戴高樂辭職, 直接經濟損失估計為幾十億法朗, 整個運動中僅五人死亡。應該說,學生儘可能的少流血,這一點還是不錯的,使用暴力必須受到控制和指導,這一點與革命和改良都不衝突。而且法國的高等教育法、新選舉法、最低工資法、私人電台和電視台法都是這個運動的直接產物,總體來說,沒有暴力革命,但是還有一些成果,作為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的結合,已經不錯了。

一縷絲:托派的情況呢?

闡釋者:革命青年同盟比較注重純潔性,認為學生運動中存在一定的宗派主義,他們對自發性的不可容忍使得他們否定失范的、沒有指導的暴力。共產主義革命青年相信年輕人能形成一個新的革命先鋒隊,有些人還受羅莎·盧森堡影響,認為通過在直接行動中領導工人階級, 學生能夠擔負起先鋒隊的作用,總的來說他們重視鬥爭大於組織。當然,不僅是托派。各派在整場運動中的表現還有一些細節層面的東西,一些組織對具體問題的態度也有過變化,不能一概而論。

一縷絲:感覺歷史終究是鬥爭的歷史啊,不是說我支持共產主義革命青年的一些觀點,而是說學生工人與當局的鬥爭,運動內部的鬥爭都是矛盾範疇的體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人類的歷史是階級鬥爭的歷史」。

闡釋者:你還可以去查閱資料,這方面的研究是很多的,涉及面之廣令人稱奇。

一縷絲:是的,凡是群眾運動,必然有很多不足,但是總會有所成就,什麼都不做是不會犯錯誤,但終究會走向毀滅。

闡釋者:革命最迷人的一面就是它總是不同, 總是讓人意想不到。起義或群眾運動的高潮將在未來以不可避免、新穎、難以預測和令人驚訝的形式發生。

一縷絲:是的,五月的鮮花,還會再次開遍原野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激流網2018 的精彩文章:

如何在「北上廣深」過上有房的生活

TAG:激流網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