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課本知識要有勇氣質疑

課本知識要有勇氣質疑

課本知識要有勇氣質疑

初中物理教學中教體積測量時,對於測量工具量筒、量杯的使用,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總是告訴學生,量筒中裝入水時,量筒中水會形成下凹的面,那讀測量結果時視線應與凹形的底部為準,即如下圖所示。

上圖中左邊細的量筒中凹形液面,在我們的考題中常出現這種圖片,讓學生讀數時以凹形液面的底部為準讀數,為正確測量結果,否則視為錯誤的答案。或以填空題出現,答案統一的範式例下題:

但實際實驗中是這樣的嗎?我多年做這個實驗,在量筒中確實沒有看到凹形的液面,我在家用玻璃杯也多次做這個實驗,現把這個實驗圖片拍照貼出,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液面處是有厚度的一層,是感覺有點厚度的平面。有下凹也會被有厚度的水面擋住,水面下凹是看不到的。

物理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幾年前浙江著名物理研究員鄭青岳先生就在實驗中發現,用筒量測量水的體積時,量筒內水並沒有看到形成凹形的液面。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水的浸潤現象和光學效應的導致這種結果。

這個實驗我想物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稍認真觀察液面,都會觀察到這個現象,水面其實是有厚度的,實際實驗中是看不到凹形液面的。我們打開物理的開關是實驗。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中心的學科,觀察實驗和理性思維是學習物理的鐵律。這個簡單實驗現象是非常明顯的,因此,以前我們總告訴學生量筒內裝水,水面會下凹,但這現家其實是看不到的。那量筒內裝水水面會下凹這說法科學嗎?

科學或知識是需要核實的,也需要更正的。

伽利略通過觀察和推理,批駁了亞里士多德的物體下落速度與重量成正比的說法,提出猜想:落體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物體的下落速度與時間成正比。在當時的實驗條件下,速度難以直接測量,他通過推導,得到了距離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的結論。為了 沖淡重力 ,減緩下落運動,伽利略進行了著名的斜面實驗。伽利略也通過實驗證明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並通過實驗和推理得出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將一直運運下去。 物理教科書寫比薩斜塔的實驗是伽利略做的實驗,而美國的科學家 達維林指出,伽利略非常清楚地知道,任何物體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都會以同樣的速度從高處下落。同時,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如果體積相同但重量不同的兩個球同時從高處下落,由於在下落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重量大的物體總是會比重量小的物體先接觸地面。而伽利略知道在地球上無法避免空氣阻力對物體的影響,因此他沒做這個實驗。但在伽利略臨去世之前,他的一個學生在比薩斜塔上做了這個著名的重力實驗。實驗的結果確實是兩個物體的下降速度的確有微小的差別,重量大的物體比重量小的物體落地時間要稍微早一些。現在我們都知道當然是空氣阻力影響,使兩個物體沒有同時落地。可見教科書上寫比薩斜塔實驗是伽利略做的也不是事實。

科學這東西,需要核實與更正,特別是從別人那聽來的知識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峰藝軒 的精彩文章:

TAG:峰藝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