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韓延曉 麥收時節

韓延曉 麥收時節

【原創首發】作者 | 韓延曉(原創作品 侵權必究)

炎炎夏日,陽光滾燙,大地上像是在流火,火辣辣的陽光下,碧綠的麥穗,被逼迫著向金黃一個勁兒地轉變,一個個的麥穗低垂著沉重的頭顱。在神州的無數個鄉下,一場規模盛大的夏收大戲,即將登台上演。

農業現代化的今天,收割麥子,是多麼的簡單,大個頭的聯合收割機,在麥田裡吼叫著跑上幾個來回,一地金黃的麥穗,瞬間就變成了一粒粒的麥粒。記得第一次見這個大傢伙作業時的樣子,內心總是忍不住的好奇,好奇它怎麼就能大口大口地吞下這麥穗和秸稈,最後吐出這麥粒呢?這大傢伙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似乎只是輕易的一變幻,麥穗就變成了麥粒。

不像上個世紀的鄉下人,說到收麥,提前一個月就要開始各種準備工作,最先要做的就是準備草繩,有購買現成的,那樣價格貴些成本高些,大部分的家庭,都會用稻草自己親手編,這樣人是會累點,但是節省錢啊!要知道那些年月里,家家戶戶的日子過得可都是緊緊巴巴的,能省一分是一分啊!

在搓草繩之前,一定要先把這稻草放在水中浸濕,這樣的稻草,才會有韌性,被浸濕的稻草,也柔軟了許多,更利於搓,兩隻手拿著兩把稻草,在兩個手掌中滾著轉動就行了,就這樣邊搓邊長,幾個人一起下手,一天時間,就能讓自家的稻草,變成一根根的草繩。

草繩準備好,就該是鐮刀了,這可是收割小麥的主要工具,一把好的鋒利的鐮刀,不但可以節省你的力氣,還會大大提高你收割小麥的效率,鐮刀鋒利,割起麥子來,自然就輕鬆省勁,這樣自然割的麥子就多,效率無形之中也就提高了,不是嗎?而鐮刀是不是鋒利,關鍵因素取決於一個好的磨鐮人。在我們家,祖父是唯一最稱職的磨鐮師,不管是生鏽的鈍的鐮刀,經過祖父的大手,在那磨刀石上「哧拉、哧拉……」地一通磨礪,瞬間就會恢復它們昔日的鋒利,陽光下鐮刀的鋒刃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不用言語,就能讓人對它是「敬而遠之」。

在準備這些的同時,還要準備一塊曬場,用來將收割下來的麥子碼垛、打場和晾曬,這樣的曬場,其實就是鄉下人收割小麥的夏收主戰場,將收割下來的麥子,用草繩捆成捆,用排子車來回家,就要在這曬場上碼成垛,將晾曬多日的小麥,最後用打麥機脫粒,之後又是一番晾曬,在最後剩下的那些殘餘,還要用木杴揚場,說起這揚場,也是一門手藝,好的揚場手,一木杴麥子高高揚出去,划出一個完美的弧度,落下來之後,麥粒是麥粒,麥糠是麥糠,看著大人們一下一下悠然自得的樣子,我也忍不住動手試了試,結果可想而知,那是怎麼揚上去的又怎麼落下來,惹得大人們一陣鬨笑。

要說最最激動的,還是這麥收時節的六月天氣,俗話說:「六月的天,孩子的臉。」那真是說變就變啊,剛剛還是天空晴朗,不一會兒,一陣大風吹過,就會吹來一場狂風暴雨,這對於割倒的麥子來說,絕對算得上是一場不小的「災難」,所以,整個麥收基本上就是「搶收」,對,就是爭著搶著,和時間爭,和天氣搶。

轉眼又是一年的麥收時節啊,看眼前的麥穗金黃,大地上像是被鋪上了一層厚厚的黃金,一陣熱風吹來,吹來農人心頭無盡的希望,這是汗水之後,最大的收穫,這是土地的恩賜,更是歲月給予勞動者最豐厚的回報。

麥收時節,幸福與喜悅一起填滿農人的心房。

韓延曉濮陽南樂縣人。在《詩潮》《上海詩人》《散文詩世界》《牡丹文學》《葡萄園》《中國國土資源報》《寧夏日報》《羊城晚報》等發表各類作品600餘篇,獲全國性徵文獎80餘次。

原創作品 作者授權發布 部分圖片源於網路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眼看史 的精彩文章:

我和我的生活藝術
天下最香的麵條

TAG:冷眼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