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艦載S300防空導彈怎麼工作的?工作原理與當前同類型系統相似

艦載S300防空導彈怎麼工作的?工作原理與當前同類型系統相似

嚴格從時間上來算,艦載型的S-300,也就是S-300F,創下了世界第一的紀錄:它是第一套安裝在軍艦上的垂髮系統。同其他的蘇(俄)系裝備一樣,S-300F也有其專用的北約代號——「SA-N-6」,這套艦載的垂髮系統也被稱為「里夫」-M。其前身可追溯到1985年入役的S-300PMU地對空垂髮系統。

「里夫」-M在使用中可以選裝9M96E、48H6E以及48H6E2,共三種型號的導彈。其中9M96E是一種小型防空導彈,體積小、威力弱,適合攻擊敵方戰機或者普通的反艦導彈等。而另外兩種彈藥48H6E和48H6E2則屬於重型防空導彈,以48H6E為例,全長7.6米,整彈重量1.8噸,彈頭裝葯144公斤,最遠射程大約150公里。由於這兩種導彈的速度非常快,是音速的6-7倍,且彈頭威力巨大,能夠用來阻攔反艦用途的彈道導彈。需要指出的是,9M96E導彈可以實現一坑四彈的高密度裝填。

整個「里夫」-M系統包含有制導雷達,還有中央控制艙,以及發射裝置等。「里夫」-M配備了一台旋轉式的相控陣雷達,北約取名為「頂罩」。這是整個系統的「眼睛」,在實戰中,需要它來為系統的運作測定各種必要的數據。雷達發現目標後需要實時跟蹤並識別、判斷目標的性質和威脅程度。一旦發現目標是襲來的導彈,就需要中央控制艙出面進行下一步的操作,其職責是將反饋的數據等立即處理,為導彈最終發射提供必要的參數,確保導彈能夠有效地阻攔目標。當接收到發射指令後,發射裝置就會立刻啟動。

導彈起飛後不久,其就會在雷達上顯示,此時相控陣雷達又要擔負起引導導彈飛行的重責,每隔0.1秒就要發送指令修正彈道,保證能夠準確阻攔來襲的導彈。「里夫」-M系統有不同種類彈藥可選,使用範圍很大。特別是其為全新的垂髮系統,使用相控陣雷達來制導,阻攔能力大幅提高,能夠在同一時間裡發射12枚導彈,追蹤6個單位。我國曾經也引入了這個系統,裝備在051C型驅逐艦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墜母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恐怖分子們的反坦克神器RPG究竟如何發射?原理竟然是這樣的
鼠式坦克為什麼成為史上最差坦克?號稱二戰最強,卻被評為最差

TAG:墜母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