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江東明主孫權的謀略和作為

江東明主孫權的謀略和作為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專註歷史人文解說,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是孫權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孫權,字仲謀(公元182-252年),吳郡富春人(今浙江富陽)。其父孫堅,為江南望族。黃巾起義時,孫堅於本郡招兵,鎮壓農民起義,後隨會稽郡守朱(音jn俊)到中原與黃巾作戰。黃巾失敗後,并州軍閥董卓的關東聯軍,在軍閥袁術麾下出力。孫堅死後,其子孫策削平了江南軍閥劉繇及吳郡太守劉勛,控制了長江下游的吳、會稽等六郡。

不久,孫策被故吳郡太守許貢門人行刺而死。其弟,年僅18歲的孫權襲職領兵,他繼承了父兄開創的大業,在名士張昭、周瑜等人的輔佐下,擔起了建國的重任。這位年輕的統師是怎樣在群雄紛爭的時代虎鋸江東?又是展何等才華鞏固父兄開創的業績的?觀其創業治國的方略有三治國方略之一,是他善於審時度勢,估量形勢,決定對策孫權明白,北方的曹操雄鋸中原,其勢難當,久有吞孫劉統一全國之意。孫、劉兩家,不論是誰都無法單獨與之抗衡在此形勢下,孫權決定與劉備結盟,除將荊州數郡借給劉備外並把自己16歲的妹妹許給他。這個聯劉抗曹的決策,在赤壁一戰中顯示出威力。

赤壁大戰,孫、劉聯軍能以5萬人馬戰勝曹操的十五六萬大軍,決非偶然,它與孫權嘔心瀝血、善察局勢、艱苦創業有很大關係。赤壁戰後,孫權見劉備無意歸還借給他的荊州,便聯曹反劉。他乘荊州守將關羽北上抗曹之機,命呂蒙率兵奇襲,呂蒙兵不血刃輕取荊州。關羽聞訊後,回師急救。結果,這位傲慢輕敵的五虎大將,在麥城為呂蒙擒殺,荊州大部為孫權所控。公元222年,劉備為替義弟關羽報仇,奪回荊州,不顧上下之諫阻,傾全國之兵力,從巫峽出兵,深入吳境六百里,包圍了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孫權起用年輕的陸遜為大都督,率5萬士卒,以火攻戰術,攻破蜀軍連營四十座,大破蜀軍於猇亭(今湖北宜都北)。蜀軍「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未久,劉備憂鬱病死白帝城。自夷陵戰後,孫權迅速馳兵南擴,佔領嶺南、兩廣地區。至此,吳、蜀勢力旗鼓相當,但都弱於曹魏。吳、蜀為保自身力量,都有聯盟抗曹的要求。

故劉備死後,諸葛亮再派鄧芝出使聯吳時,孫權自然是求之不得了。他依仗聯的優勢,不斷派兵北伐,雖戰績不顯,但主動出擊的攻勢,抵制了曹軍南下的企圖。孫權稱帝較晚。曹操死後,其子曹丕於公元220年在洛陽稱帝,劉備也於221年稱帝成都。而孫權卻在劉備稱帝後的第8年(即公元229年)才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城),旋遷建業(今南京)。這種遲緩稱帝的原因,是出於政治策略:當時境內的10萬山越族,多依賴山險,不納租賦,時而通曹與吳國抗衡。孫權為解除後顧之憂,充實財源兵源,派諸葛恪以天軍征服,迫使越人出山生產服役。內有越人的牽制,外遇蜀吳不和的處境,孫權不得不向曹丕卑詞納貢。

否則,一旦樹旗,便會遭受內外勢力的夾擊。孫權善估形勢,調整對策就在於此。治國方略之二,是孫權善於用賢。他雖不及曹操的「才是舉」和劉備的「三顧茅廬」為人津津樂道但在創業中孫權十分懂得「得賢則昌,失賢則亡」的道理,他統治江東52年,是和他得賢佐助有關。18歲的孫權,一上台就注意廣納賢士。他特意開設納賢館,命顧雍、張紘(音宏hong)等接納八方賢士。雲集孫權麾下的海內名士,如張昭、顧雍、周瑜、魯肅、諸葛瑾、呂蒙、于禁、甘寧、程普、黃蓋、韓當、陸遜、周泰等,才智都得到發揮,可說群英薈萃,都為孫權的創業立國建立大功。好了今天的故事小編現為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您的閱覽,喜歡小編故事的朋友歡迎評論,不喜歡的朋友勿噴呦!本文由專註歷史人文解說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U7U8極品三國志孫權怎麼樣 孫權陣容搭配
有人說孫權早年英明,到了晚年卻變得昏庸無能,是真的嗎?

TAG:孫權 |